首頁成語詞典武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武的成語
      成語解釋出處
      xiū wén yǎn wǔ修文偃武提倡文教,停息武備。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
      wén xiū wǔ bèi文修武備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規,已符合標準。備:準備完畢。謂文治和軍備都已達到了理想的要求。明·無名氏《十樣錦》第一折:“見如今大開學校,文修武備顯英豪。”
      zhěng jūn chì wǔ整軍飭武整頓軍隊,治理武備。章裕昆《武昌首義紀實》:“清廷鑒于甲午之敗,認為非整軍飭武,不足以圖存,乃于光緒乙未(1895年),命溫臺處道袁世凱督練新軍。”
      qì wén jiù wǔ棄文就武放棄文業,改從武事。元 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聞詩禮傳家,此子棄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讀《武經七書》么?”
      héng qiǎng wǔ duó橫搶武奪見“橫搶硬奪”。郭沫若《羽書集·我們失掉的只是奴隸的鐐銬》:“敵人看到我們的覺醒,因而發生了恐慌。假面具剝掉了,露出了它們的猙獰的面孔來橫搶武奪。”
      wén tián wǔ xī文恬武嬉文官武將都耽于安樂;不以國事為務。文:文官;武:武將。唐 韓愈《進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為當然。”
      qín huáng hàn wǔ秦皇漢武秦始皇和漢武帝宋·孔平仲《續世說·直諫》:“此秦皇漢武之所行,非二帝三王之事業也。”
      wén dé wǔ gōng文德武功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卓有成就。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示之以文德,陳之以武功。所以夜戶不扃,所以重門罷柝。”
      wēi wǔ xióng zhuàng威武雄壯威力強大,壯盛有氣勢。毛澤東《論持久戰》:“然而他們憑借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戲劇來。”
      wēi wǔ bù néng qū,pín jiàn bù néng yí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威武:武力;賤:地位低。不屈從于威勢的鎮懾之下,不因貧賤而改變節操。魯迅《記蘇聯版畫展覽會》:“而且證明了我們中國,確有許多‘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必說真話的人們。”
      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英雄無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卻沒地方或機會施展。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nòng wén qīng wǔ弄文輕武弄:戲弄,玩弄。耍弄文士的策略,輕視運用武力。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5回:“紹怒曰:‘汝等弄文輕武使我失大義!’”
      wén jīng wǔ wěi文經武緯①謂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種。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唐·顏真卿《郭公廟碑銘》:“文經武緯,訓徒陟步。”
      jiān zī wén wǔ兼資文武兼資:兼有。兼備有文才武略的人。指文武全才。東漢·班固《漢書·朱云傳》:“平陵朱云,兼資文武,患正有智略。”
      wǔ bù shàn zuò武不善作意思是既動武就不能講斯文。《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間傷了你的性命。”
      yào wǔ yáng wēi耀武揚威耀:炫耀;夸耀;武:武力;揚威:顯示威風。炫耀武力;顯示威風;也作“揚威耀武”。元 鄭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這唐兵人強馬壯,耀武揚威,真個是將勇兵驍也。”
      jiū jiū wǔ fū赳赳武夫赳赳:雄壯威武的樣子。形容雄壯威武的勇士。《詩經 國風 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jīng wǔ wěi wén經武緯文經:絲織品的直線;武:武功;緯:絲織品的橫線;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國家。南朝·梁·沈約《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極之靈,經武緯文之德,故可與和樂等妙。”
      chū wén rù wǔ出文入武謂文武兼備。唐·劉禹錫《寄毗陵楊給事》詩之一:“好著櫜鞬莫惆悵,出文入武是全才。”
      zuǒ wén yòu wǔ左文右武指文武并用。唐·李咸用《遠公亭特丹》詩:“左文右武憐君榮,白銅碮上慚清明。”
      nǎi wén nǎi wǔ乃文乃武贊美人文、武兼備。見乃武乃文。唐 王勃《九成宮頌》:“一陰一陽,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圖也。”
      wén tāo wǔ lüè文韜武略文有計謀;武有策略。指智勇雙全。韜、略:《六韜》、《三略》是古代的兵書;后來稱用兵的計謀策略叫韜略。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7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
      qín bīng dú wǔ勤兵黷武黷:輕率。濫用武力,肆意發動戰爭。形容極端好戰。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他終于采納范文程和湯若望的政見,放棄了徒恃軍威的‘勤兵黷武’,采取了招降弭亂的‘文德綏懷’。”
      wén xiū wǔ yǎn文修武偃禮樂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謂天下太平。唐·王起《黿鼉為梁賦》:“我皇仁治道豐,文修武偃,要荒畢服。”
      jià jiān jiē wǔ駕肩接武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舊唐書·尹思貞李杰等傳論》:“有唐之興,綿歷年所,骨鯁清廉之士,懷忠抱義之臣,臺省之間,駕肩接武。”
      qióng bīng dú wǔ窮兵黷武窮:用盡;竭盡。黷:任意;輕率。出動全部兵力;任意發動戰爭。形容極端好戰。三國 曹丕《車駕臨江還詔三公》:“三世為將,道家所忌;窮兵黷武,古有所戒。”
      nǎi wǔ nǎi wén乃武乃文本用以贊譽天子之德,指其文經天地,武定禍亂。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語出《書經 大禹謨》:“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cái jiān wén wǔ才兼文武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盧植傳》:“熹平四年,九江蠻反,四府選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蠻寇賓服。”
      wén zhì wǔ lì文治武力以文治國的盛績與以武禁暴的偉力。西漢·戴圣《禮記·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
      jīng wén wěi wǔ經文緯武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唐 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復圣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文緯武,敢有寄于名言。”
      yǎn wǔ xī gē偃武息戈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后漢書·公孫述傳》:“囂(隗囂)不及此時推危乘勝,以爭天命,而退欲為西伯之事,尊章句,賓友處士,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
      wén wǔ shuāng quán文武雙全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sān wǔ cuò zōng參武錯綜錯綜:交錯綜合。形容交互錯雜《周易·系辭上》:“參武以變,錯綜其數。”
      wén tāo wǔ tāo文韜武韜韜:古代兵書《六韜》,即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指文武兩方面的謀略。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謀;文韜武韜,奉川璜之秘訣。”
      tāo gē yǎn wǔ韜戈偃武收藏兵器,停止武備。謂息兵修文。《隋書·煬帝紀》:“譯靡絕時,書無虛目,韜戈偃武,天下晏如。”
      yáng wǔ yào wēi揚武耀威見“揚威曜武”。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諸葛亮之計。不用魏軍揚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wǔ jué wǔ rèn武爵武任依據戰功的大小給以爵位和官職。《商君書 去強》:“興兵而伐,則武爵武任,必勝。”
      yī shí bā bān wǔ yì一十八般武藝泛指各種武術技藝。元 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wén wǔ chà shì文武差事喻明劫暗偷。《冷眼觀》第12回:“倘若瞞著他,走一趟私鹽,或是打一趟文武差事,輕則剜眼睛,重則廢命。”
      wén dí wǔ nì文覿武匿藝文興而武道隱。謂尚文之風大盛。語本《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語出《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zhǐ gē zhī wǔ止戈之武戈:兵器。能平息戰亂,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斯亦止戈之武焉。”
      xīng wén yǎn wǔ興文匽武崇尚文治,偃息兵戎。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清和六合,制數以五。海內安寧,興文匽武。”
      yǔn wén yǔn wǔ允文允武形容能文能武。《詩經 魯頌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wén lán wǔ xī文婪武嬉謂文武官員習于安逸,貪婪成性。清·魏源《圣武記》第八卷:“黃殿、李勇、吳外等,因民弗忍,又窺臺吏文婪武嬉,遂謀變也。”
      hàn wǔ tuō gū漢武托孤漢武:漢武帝;孤:遺孤。漢武帝把8歲的兒子托霍光輔佐。
      wén wǔ zhī dào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
      tōng wén diào wǔ通文調武謂賣弄文才和武藝。明·無名氏《精忠記·嚴刑》:“我這里是甚麼衙門?誰許你通文調武,可惡!”
      yǎn wǔ xiū bīng偃武休兵見“偃武息戈”。宋·岳飛《乞解軍務第三札子》:“今講好已定,兩宮天眷,不日可還;偃武休兵,可期歲月。”
      jí wǔ qióng bīng極武窮兵黷武。濫用武力。《周書·韋孝寬傳》:“且君輔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調陰陽,撫百姓,焉用極武窮兵,構怨連禍。”
      zhěng jūn jīng wǔ整軍經武經:治理。整頓軍隊,經營武備。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子姑整軍而經武乎!”
      fèn wǔ yáng wēi奮武揚威振奮勇氣,施展威風。《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姜維]奮武揚威,殺入魏軍之中,左沖右突,魏兵大亂。”
      xiū wén yǎn wǔ修文演武演:演習。操演兵馬,修明文教。指文武并重。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5回:“終日修文演武,講論兵機戰法。”
      jiào wǔ lùn wén較武論文較:比較,評論。評論武藝,談論文章。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書講道學,籌經濟談天測地,較武論文,無不原原本本,窮極要妙,此其本領之大也。”
      yáng wēi yào wǔ揚威曜武炫耀武力,顯示威風。《魏書·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傳論》:“是故魏氏祖宗揚威曜武,驅其畜產,收其部落。”
      zǔ 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wǔ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遵循堯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禮記 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yǎn wǔ chóng wén偃武崇文停息武備,崇尚文教。《魏書·咸陽王禧傳》:“國朝偃武崇文,偏舍來久,州鎮兵人,或有雄勇,不閑武藝。”
      shéng qí zǔ wǔ繩其祖武繩:繼續;武:足跡。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前進。比喻繼承祖業。《詩經 大雅 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sān wǔ cuò zòng參武錯縱形容交互錯雜明·唐順之《與萬思節主事書》:“活數者如揲耆求卦之初,參武錯縱而陰陽未分者也。”
      bīng cáng wǔ kù,mǎ rù huà shān兵藏武庫,馬入華山兵器藏進武庫,軍馬放入華山。指天下太平。北周 庚信《賀平鄴都表》:“當今鹿臺已散,離宮已遺,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móu chén wǔ jiàng謀臣武將指有計謀的大臣和勇猛的戰將。漢 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
      shèng shén wén wǔ圣神文武稱頌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詞。《書 大禹謨》:“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xié shǒu jiē wǔ攜手接武攜:牽引;武:腳步。手牽手,跟緊腳步。比喻跟別人亦步亦趨地學。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回仙》:“為人若反是,雖攜手接武,終不成道。”
      yǎn wǔ xiū wén偃武修文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備;提倡文教。《尚書 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
      bǐng wén jīng wǔ秉文經武執掌文事,經營武備。南朝 梁 沈約《王亮等封侯詔》:“秉文經武,任惟腹心。”
      zhǒng wǔ qián xián踵武前賢踵:腳跟。武:足跡。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比喻效法前人。戰國·楚·屈原《離騷》:“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wén zhì wǔ gōng文治武功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西漢 戴圣《禮記 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wén wǔ jiān bèi文武兼備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文武兼全”。漢·荀悅《漢紀·宣帝紀》:“文武兼備,惟所施設。”
      qióng bīng jí wǔ窮兵極武動用全部兵力,肆意發動戰爭。形容極端好戰。漢·荀悅《漢紀·武帝紀》:“奢侈無限,窮兵極武,百姓空竭,萬民疲弊。”
      yǎn wǔ xīng wén偃武興文同“偃武修文”。《漢書·循吏傳·黃霸》:“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
      qì wǔ xiū wén棄武修文修文:修明文教。放棄武事改習文教。老舍《離婚》:“吳先生的‘先生’永遠不離口,仿佛是拿這個字證明自己已棄武修文了。”
      wǔ duàn zhuān héng武斷專橫武斷:只憑主觀想象作判斷。專橫:專制強橫。形容憑借權勢獨斷專行,蠻橫跋扈。
      shén wǔ guà guàn神武掛冠南朝梁陶弘景“家貧,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見《南史 隱逸傳下 陶弘景》。后以“神武掛冠”指辭官隱居。南朝梁陶弘景“家貧,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見《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
      néng wén néng wǔ能文能武文的武的都行。現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漢。”
      bǐng wén jiān wǔ秉文兼武猶言能文能武。唐 牛肅《紀聞 吳保安》:“李將軍秉文兼武,受命專征。”
      dú wǔ qióng bīng黷武窮兵濫用兵力,任意征討。《周書 武帝紀論》:“若使翌日之瘳無爽,經營之志獲申,黷武窮兵,雖見譏于良吏。”
      zhǒng wǔ xiāng jiē踵武相接同“踵趾相接”。宋·陳亮《跋焦伯強帖》:“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發絲粟之才,皆得以牽連成就,況且伯強之卓然能自見者乎!”
      rù wén chū wǔ入文出武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唐·張說《河西節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總軍挾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間,式遏戎虜。”
      kuí wén fèn wǔ揆文奮武施行文教,振奮武事。語本《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語出《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wēi wǔ bù qū威武不屈強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威武:權勢;武力。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kǒng wǔ yǒu lì孔武有力形容人很有力氣。《詩經 鄭風 羔裘》:“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xuān wēi yào wǔ宣威耀武耀:炫耀;武:武力。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wěi wǔ jīng wén緯武經文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晉書 文六王傳贊》:“彼美齊獻,卓爾不群,自家刑國,緯武經文。”
      wǔ yǎn wén xiū武偃文修文治已實行,武備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明湯顯祖《還魂記 榜下》:“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狀元試卷,蒙圣旨武偃文修,今其時矣!”
      shéng jué zǔ wǔ繩厥祖武繩:繼續;武:足跡。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前進。比喻繼承祖業。《詩經 大雅 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wén wǔ quán cái文武全才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藝。《舊五代史 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后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shàn wén néng wǔ善文能武既有文才,又通武藝。現常指既能動筆又有實際工作能力。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則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yáng wēi yào wǔ揚威耀武見“揚威曜武”。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五回:“揚威耀武顯神通,走石飛沙弄本事。”
      fù guì bù yín,wēi wǔ bù qū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富:有錢;貴:地位高;淫:惑亂;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錢有勢而惑亂,不因武力或權勢而脅迫屈服。清·方亨咸《邵村雜記·武風子傳》:“其有道者歟?不然,何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耶?”
      wǔ chāng shèng zhú武昌剩竹比喻尚可備用的材料。《晉書 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作雪猶濕,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釘)裝船。其綜微密,皆此類也。”
      yǎn wǔ qióng bīng偃武櫜兵見“偃武息戈”。《北史·高允傳》:“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wán bīng dú wǔ玩兵黷武輕率無度地使用武力。宋·司馬光《進五規狀·保業》:“驕者玩兵黷武,窮泰極侈。”
      zǔ wǔ zōng wén祖武宗文祖襲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南朝梁王中《頭陀寺碑文》:“惟齊繼五帝洪名,紐三王絕業,祖武宗文之德,昭升嚴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啟興復。”
      wǒ wǔ wéi yáng我武惟揚形容威武凌厲,奮發向上的樣子。《尚書·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揚,侵于之疆,取彼兇殘,我伐用張,于湯有光。”
      wǔ rén bù xī sǐ武人不惜死惜:吝惜。指武官不怕死。《宋史·岳飛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wén dōng wǔ xī文東武西漢初叔孫通定的朝儀,文官位東,武官位西。指文武官員的排列位次。西漢·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列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
      shí bā bān wǔ yì十八般武藝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②比喻多種技能。元 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著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锏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叉。”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學成文武藝,貨于帝王家藝:技藝;貨:財物。學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賞識重用。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自古道,學成文武藝,貨于帝王家。必然見俺二人學業成就,著俺下山,進取功名。”
      wǔ duàn xiāng qū武斷鄉曲指憑借勢力在民間橫行霸道。《史記 平準書》:“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yǎn wǔ xiū wén演武修文指演練武藝,修習文章。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那其間教訓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軍。”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1234区乱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最新|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com|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