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枕扇席的成語故事
拼音wēn zhěn shàn xí
基本解釋謂侍奉父母無微不至。
出處《陳書·沈炯傳》:“每跪讀家書,前懼后喜,溫枕扇席,無復(fù)成童。”
暫未找到成語溫枕扇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溫枕扇席)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枕黃粱 | 唐·沉既濟(jì)《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mèng),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高枕無憂 | 《舊五代史 世襲傳二 高季興》:“且游獵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無憂矣。” |
一席之地 | 《舊唐書 后妃傳上》:“婦人智識(shí)不遠(yuǎn),有忤盛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
溫情脈脈 | 元 關(guān)漢卿《拜月亭》:“枉了我情脈脈,恨綿綿,我晝忘飲饌夜無眠。” |
夏爐冬扇 | 漢 王充《論衡 逢遇》:“以夏進(jìn)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xiàn)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 |
重溫舊夢(mèng)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尋夢(mèng)》:“天呵,昨日所夢(mèng),池亭儼然,只圖舊夢(mèng)重來,其奈新愁一段。” |
枕戈泣血 | 唐·房玄齡《晉書·桓溫傳》:“枕戈泣血,志在復(fù)讎。” |
枕戈待旦 |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枕戈飲血 | 清·劉獻(xiàn)廷《廣陽雜記》卷五:“賊氛未殄,主上焦勞,凡為臣子,皆當(dāng)枕戈飲血,共憤同仇。” |
軟玉溫香 | 元 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人間天上,看鶯鶯強(qiáng)如做道場(chǎng)。軟玉溫香,休道是相親傍。” |
溫文爾雅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
圓木警枕 | 宋·范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zhuǎn)而覺,乃起讀書。” |
寢苫枕干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 |
繡花枕頭 | 清 彭養(yǎng)歐《黑籍冤魂》第六回:“頂冠束帶,居然官宦人家,誰敢說他是個(gè)繡花枕頭,外面繡得五色燦爛,里面卻包著一包稻草?” |
衽革枕戈 | 嚴(yán)復(fù)《原強(qiáng)》:“當(dāng)是之時(shí),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蓋幾靡有孑遺,秏矣!” |
冬溫夏凊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
枕戈待敵 | 《南齊書·褚淵傳》:“結(jié)壘新亭,枕戈待敵……鋒鏑初交,元惡送首。” |
溫香艷玉 | 明·湯顯祖《牡丹亭·冥誓》:“看他溫香艷玉神清絕,人間迥別。” |
枕戈坐甲 |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文帝紀(jì)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shí)奉詔,專戮違旨,國(guó)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
綸巾羽扇 | 唐 呂巖《雨中花》詞:“岳陽樓上,綸巾羽扇,誰識(shí)天人。” |
枕經(jīng)籍書 | 《文選·班固〈答賓戲〉》“徒樂枕經(jīng)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呂向注:“枕經(jīng)典而臥,鋪詩書而居也。” |
道殣相枕 | 鄭觀應(yīng)《救時(shí)揭要·救濟(jì)速報(bào)》:“明年大饑,道殣相枕,張?bào)兰乙悦又酀?jì)之,活者萬計(jì)。” |
溫情密意 | 瞿秋白《餓鄉(xiāng)紀(jì)程》:“然而散見零星的翠色,好一似美人的眉飛色舞,已確然見溫情密意的‘春之和暢’之先聲。” |
大衾長(zhǎng)枕 | 《新唐書·讓皇帝憲傳》:“玄宗為太子,嘗制大衾長(zhǎng)枕,將與諸王共之。” |
溫柔鄉(xiāng) | 漢·伶玄《飛燕外傳》:“是夜進(jìn)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溫柔鄉(xiāng)。” |
席卷而逃 | 清·吳趼人《恨海》第九回:“過了沒有幾個(gè)月,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卷而逃,便把他鬧窮了。” |
枕戈汗馬 | 明·屠隆《曇花記·公子受封》:“念親恩主德總來難報(bào),須教,枕戈汗馬,努力塞云邊草,兒時(shí)得功成大漠,鶴歸華表。” |
竊衣取溫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省事》:“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益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