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金石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ì jīn shí
基本解釋一種黑色堅硬的石塊,用黃金在上面畫一條紋,就可以看出黃金的成色。比喻精確可靠的檢驗方法。
出處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這里,端的,現放著試金石。”
暫未找到成語試金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試金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卵與石斗 | 漢 焦贛《易林 艮之損》:“卵與石斗,麋碎無疑。” |
金戈鐵馬 |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
金不換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石枯松老 |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 |
金屋藏嬌 | 清 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23回:“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周庸祐也戀著雁翎,各有金屋藏嬌之意。”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鐵郭金城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金光閃閃 |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面上金光閃閃,手中雪刃輝輝。”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唐 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絆腳石 |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至于蔣介石呢,他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是人民抗戰的絆腳石。” |
懸石程書 |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鈿合金釵 | 唐 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
牛刀小試 | 宋 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
家無儋石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狂生》:“濟寧有狂生某,善飲;家無儋石,而得錢輒沽,殊不以窮厄為意。” |
金口木舌 | 漢 揚雄《法言 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
屢試不爽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迫上,屢試不爽。”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金玉滿堂 |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
藥石無效 | 漢·枚乘《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 |
他山之石 | 《詩經 小雅 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
躍躍欲試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一席說,說得唐兒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
金蟬脫殼 | 元 馬致遠《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活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阿嬌金屋 | 語出舊題漢 班固《漢武故事》:漢武帝幼時曾對姑母長公主說:“若得阿嬌(姑母之女)作婦,當以金屋貯之。” |
水滴石穿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