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兩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ōng sī liǎng biàn公私兩便 | 對公家私人都便利。 | 《晉書·阮種傳》:“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損益,使公私兩濟者,委曲陳之。” |
sān bù liǎng jiǎo三步兩腳 | 快速行走貌。 | 周立波《民兵》:“她靸著鞋子,三步兩腳趕到側鋪的跟前。” |
chèng jīn zhù liǎng秤斤注兩 | 形容斤斤計較,顧小不顧大。 | 《朱子語類》:“只看如今秤斤注兩,作兩句破頭,如此是多少衰氣。” |
sè yì liǎng jué色藝兩絕 | 色藝:容貌和技藝。姿色和技藝都絕無僅有,非常美妙。 | 宋·胡仔《囀春鶯》:“王晉卿都尉既喪蜀國,貶均州,姬侍盡逐。有一歌者,號‘囀春鶯’,色藝兩絕。” |
kuàng gǔ wú liǎng曠古無兩 | 曠古:空前的。空前未有,同世無雙。 | 《慈禧太后演義》第四回:“宏敞壯麗,曠古無兩。” |
nán ér liǎng xī yǒu huáng jīn男兒兩膝有黃金 | 指男子漢不可輕易向人下跪。 | 《西游補》第六回:“行者微露不忍之態,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兒兩膝有黃金。你今后不可亂跪!’” |
sān yán liǎng yǔ三言兩語 | 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 元 施惠《幽閨記 姐妹論思》:“有三言兩語,寄也無因。” |
sān wǎ liǎng shě三瓦兩舍 | 瓦、舍:宋、元時指妓院及各種娛樂場所。舊指富家子弟尋歡作樂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因幫了一個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被他父親開封府告了一紙文狀。” |
gōng sī liǎng lì公私兩利 | 見“公私兩濟”。 | 《文獻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鬧坊場之地,聽民醞造,納稅之后,從便酤賣,實為公私兩利。” |
xīn xuán liǎng dì心懸兩地 | 懸:牽掛。一心牽掛著兩地地方的事情。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03回:“怎奈此時是驚弓之鳥,又是心懸兩地,記念著前山池大鬢,不知勝負如何。” |
liǎng bān sān yàng兩般三樣 | 不一樣,不一致。 | |
chēng jīn zhù liǎng稱斤注兩 | 稱:衡量輕重;注:專注。形容只注意小節而無大的氣勢。 |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取士》:“只看如今稱斤注兩,做兩句破頭,如此是多少衰氣。” |
sān jī liǎng bǎo三饑兩飽 | 猶言饑一頓,飽一頓。形容生活艱難。 |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野夫長短句》:“跛子一生別無路,展手教,化三饑兩飽。回視云漢,聊以自誑元神。” |
sān chuí liǎng bàng三錘兩棒 | 形容處事簡單明快。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他本來也沒準備耽擱這么長時間,心想行不行三錘兩棒就完了,他轉幾天就回來了。” |
fēn jīn bāi liǎng分金掰兩 | 見“分斤掰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專會打算盤、分金掰兩的。” |
chī mèi wǎng liǎng魑魅罔兩 | 見“魑魅魍魎”。 | 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上》:“余此物名為匕首,其利難儔,水斷虬龍,陸斬虎兕,魑魅罔兩,莫能逢之。” |
pǐ liǎng fēn xīng劈兩分星 | 劈:分開;星:秤桿上的小點子。指過分計較微薄小利。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三折:“那時昧己瞞心,劈兩分星,細切薄批。” |
yī tiáo xiàn er shuān liǎng mà zha一條線兒拴兩螞蚱 | 比喻二者命運相連,誰也不能單獨走開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為咱們倆是一條線兒拴兩螞蚱,飛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
mò pán liǎng yuán磨盤兩圓 | 比喻做人圓滑,雙方都不得罪。 | 明 徐渭《翠鄉夢》第一出:“俺如今不添別緣,老實說磨盤兩圓,呀,俺則把這幾點兒回話柳爺衙院。” |
yī xīn guà liǎng tóu一心掛兩頭 | 一顆心對兩方面都惦念。 | 元·高明《琵琶記·再報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掛兩頭,如何是好。” |
tán jīn gū liǎng彈筋估兩 | 指過分仔細地斟酌掂量輕重。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一卷:“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復認看,言真道假,彈筋估兩的在日光中炫耀。” |
sān jié liǎng shòu三節兩壽 | 舊俗對于塾師,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三節兩壽,孝敬上司的錢,雖不敢任情減少,然而總是照著前任移交過來的簿子送的。” |
quē jīn duǎn liǎng缺斤短兩 | 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 | 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來轉轉,你們就吆喝著非拉著人家買,人家真買了就缺斤短兩坑人家。” |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著三不著兩 | 指說話或做事輕重不當,考慮欠周,注意這里,顧不到那里。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那珍大爺管兒子,倒也象當日老祖宗的規矩,只是著三不著兩的。” |
sān pó liǎng sǎo三婆兩嫂 | 猶言三妻四妾。 | |
liǎng jiǎo jū jiān兩腳居間 | 方言。猶言中間人。多指婚姻介紹人。 | |
bān jīn bō liǎng搬斤播兩 | 專從細小的斤兩上動腦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如今這些貪人,擁著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已,搬斤播兩,何等肚腸!” |
sān hǎo liǎng qiàn三好兩歉 | 同“三好兩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四:“那女兒年方一十二歲,一貌如花,且是聰明,單只從小的三好兩歉,有些小病。” |
liǎng tóu sān xù兩頭三緒 | 形容心意煩亂。 | 元·白樸《墻頭馬上》第四折:“都則道百媚千嬌,送的人四分五落,兩頭三緒。” |
zuǒ yòu liǎng nán左右兩難 | 兩面為難,不容易決定。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兩難,如何是好?” |
liǎng yǎn qī hēi兩眼漆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此番到吏部打點,正愁著兩眼漆黑,不知門徑,現在找到個人可以指點,豈不甚妙?” |
liǎng jí fēn huà兩極分化 | 分成兩個集中于相反極端的部分。 | 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這種情況如果讓它發展下去,農村中向兩極分化的現象必然一天一天地嚴重起來。” |
liǎng tóu hé fān兩頭和番 | 謂兩面撥弄、攪和。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單管兩頭和番,曲心矯肚,人面獸心。” |
néng bù liǎng gōng能不兩工 | 工:精通。即使有才能,也不能精通兩種技術。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首時》:“天下再與,時不久留,能不兩工,事在當之。” |
yī shēn liǎng yì一身兩役 | 一個人做兩件事。 | 《梁書 張充傳》:“一身兩役,無乃勞乎?” |
cān tiān liǎng dì參天兩地 | ①為《易》卦立數之義。②引申為人之德可與天地相比。 | 《周易·說卦》:“參天兩地而倚數。” |
fēn jīn jiào liǎng分斤較兩 | 比喻為人小氣,過分計較。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不是我說句分斤較兩的話咧,舅爺有什么高親貴友該請到他華府上去?” |
sān jiē liǎng shì三街兩市 | 泛稱各街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終日只是三街兩市,和著酒肉朋友串哄。” |
liǎng biān dǎo兩邊倒 | 形容搖擺不定,沒有堅定的立場和主張。 | 莫應豐《將軍吟》第26章:“你們這些年輕人,都是墻頭草,風吹兩邊倒的。” |
yī qī liǎng xióng一棲兩雄 | 比喻兩雄對峙,勢不并存。 | 《韓非子·揚權》:“毋弛而弓,一棲兩雄。一棲兩雄,其斗(喭頁)(喭頁)。” |
sān wǎ liǎng xiàng三瓦兩巷 | 見“三瓦兩舍”。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兩巷行走耍子,搗子都認認的。” |
fēn sān bié liǎng分三別兩 | 同“分星擘兩”。 | 老舍《牛天賜傳》二十:“更使他慚愧的是,他分三別兩,誰的是誰的。” |
liǎng tóu bái miàn兩頭白面 | 比喻表里不一,兩方面討好。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 |
sān quán liǎng jiǎo三拳兩腳 | 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 | 《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三拳兩腳,和大蟲敵斗,把大蟲登時打死了。” |
liǎng guó jiāo bīng,bù zhǎn lái shǐ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 指作戰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5回:“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我們派個人去是決計不要緊的。” |
mó léng liǎng duān模棱兩端 | 見“模棱兩可”。 | 《粵東紀事》:“祁宮保模棱兩端,怕事之極。” |
fēn jīn bō liǎng分斤撥兩 | 見“分斤掰兩”。 | 孫犁《村歌》上篇:“可是俺們那組,都說大家既是合適,才組到一塊,不愿意分斤撥兩的,顯著薄氣。” |
yī dāo liǎng duàn一刀兩斷 | 比喻堅決斷絕一切關系。 | 唐 寒山《詩三百三首》:“男兒大丈夫,一刀兩斷截;人面禽獸心,造作何時歇!” |
liǎng bìn bān bái兩鬢斑白 | 兩邊鬢角頭發花白。形容年老或操勞過度。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三章:“他關住門,立在腳地上,低傾下兩鬢斑白的頭顱,開始沉重地思考這新的使命。” |
liǎng yì sān xīn兩意三心 | 心里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猶豫不決或意見不堅定。 | 許地山《無法投遞之郵件》:“似怕人知道我們曾相識,兩意三心,把舊時的好話都撇在一邊。” |
chēng jīn yuē liǎng稱斤約兩 | 稱:衡量輕重。計算輕重分量。比喻權衡輕重得失。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13回:“申耀宗也沒睡著,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幾桿秤,正在稱斤約兩的活動呢。” |
sān tóu liǎng xù三頭兩緒 | 形容事務繁雜,不易弄清頭緒。 | 宋 朱熹《答張敬夫書》:“則不免將一個心把捉另一個心,外面未有一事時,里面已是三頭兩緒。” |
yī chuáng liǎng hǎo一床兩好 | 比喻夫婦兩人情投意合。 | 宋·曾慥《高摘漫錄》:“一床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簾明點燭,試教菩薩看麻胡。” |
liǎng hǔ gòng dòu兩虎共斗 | 斗:爭斗。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 |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jiān dàn liǎng tóu tuō尖擔兩頭脫 | 兩頭尖的扁擔無法挑東西。比喻兩頭落空。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若與了一紙休書,那婦人就一道煙去了,這婆娘他若不嫁我呵,可不弄得尖擔兩頭脫。” |
mài suì liǎng qí麥穗兩歧 | 一根麥長兩個穗。比喻年成好,糧食豐收。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堪傳》:“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
èr xīn liǎng yì二心兩意 | 形容意志不專一、不堅定。 | 漢 王充《論衡 閑時》:“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無狀,加罪行罰,非有二心兩意,前后相反也。” |
zhēng jīn lùn liǎng爭斤論兩 | 指在細枝末節上與人相爭理論。 | |
jìn tuì liǎng nán進退兩難 | 進和退都有困難。形容處于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 元 鄭德輝《周公攝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進退兩難為。” |
shì bù liǎng cún勢不兩存 | 見“勢不兩立”。 | 《韓非子·孤憤》:“故資必不勝而勢不兩存,法術之士焉得不危?” |
pàn ruò liǎng rén判若兩人 | 判:判斷;評定;若:好像。評定一個人前后的表現;好像兩個人一樣;截然不同。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須曉得柳知府于這交涉上頭,本是何等通融、何等遷就,何以如今判若兩人?” |
qǔ shě liǎng nán取舍兩難 | 采用或舍棄都能決定。指難以抉擇。 | |
fǎn xíng liǎng dēng反行兩登 | 行:做,行事;登:通“得”,取得,獲得。從反面著手行事收到正反兩面的效果。 |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徠民》:“此其損敵也,與戰勝同實;而秦得之以為粟,此反行兩登之計也。” |
yī jǔ liǎng dé一舉兩得 | 舉:做事。做一件事同時得到兩種好處。 | 《晉書 束皙傳》:“賜其十年之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
jiān dàn dān chái liǎng tóu tuō尖擔擔柴兩頭脫 | 脫:脫落。兩頭尖的擔子兩頭脫落。比喻事情兩頭落空。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57回:“我理會得,但你去,討得討不得,趁早回來,不要弄做‘尖擔擔柴兩頭脫’也。” |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 見:通“現”。指一件買賣不成功,但雙方錢物仍在,沒有損失。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2回:“和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沒來由殺你做甚么!” |
sān jiǎo liǎng bù三腳兩步 | ①形容走得快。②謂走不多遠。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回:“太太三腳兩步,走進房間。表老爺周大權,押著行李也就來了。還有跟來的丫頭,忙著替太太找梳頭家伙,又找盆打洗臉水。” |
sān yán liǎng jù三言兩句 | 見“三言兩語”。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兩句,肯寫休書,萬事俱休。”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三言兩句,管教他隨順哥哥便了。” |
bàn jīn bā liǎng半斤八兩 | 八兩:即半斤;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和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 |
yī mǎ bù kuà liǎng ān一馬不跨兩鞍 | 一匹馬不能套兩個馬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我一馬不跨兩鞍。想男兒在日,曾兩年匹配,卻叫我改嫁別人,其實做不得。”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兩虎相爭 | 兩只老虎相互爭斗。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 | 《戰國策 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 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于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明 徐元《八義記 張維評話》 |
zhū liǎng zhī jiān銖兩之奸 | 銖兩:極輕微的分量。比喻極其輕微的事。指輕微的邪惡。 | 東漢·班固《漢書·趙廣漢傳》:“廣漢精于吏務,善為購距,銖兩之奸,皆告之。” |
yī jǔ liǎng shī一舉兩失 | 舉:舉動。指一件事帶來兩方面的損失。形容十分錯誤的舉動。 | 《綱鑒抄略》:“朝廷一舉而兩失。縱不能復后,宜還仲淹、道輔。” |
fēn jīn bāi liǎng分斤掰兩 | 比喻過分計較。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專會打細算盤、‘分金掰兩’的。”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 | 明·徐元《八義記·張維評話》:“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sān fān liǎng cì三番兩次 | 屢次,多次。 | 元·張可久《天凈沙·春情》曲:“一言半語恩情,三番兩次丁寧。” |
yī shēn liǎng tóu一身兩頭 | 一個人同時有兩個主張。比喻無所適從。 | 漢 焦延壽《易林》卷八:“一身兩頭,近適二家,亂不可治。” |
yī yuān bù liǎng jiāo一淵不兩蛟 | 比喻兩雄不能并立。 | 《文子 上德》:“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淮南子 說山訓》:“一淵不兩蛟,水定則清正。” |
liǎng yè yǎn mù兩葉掩目 |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夫兩葉掩目,則冥然無睹;雙珠填耳,必寂然無聞。” |
liǎng shì wéi rén兩世為人 | 好象重新來到人間。形容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中幸存下來。 | |
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一客不煩兩家 | 煩:煩勞,麻煩。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三長兩短 | 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現多指死亡。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
hàn zéi bù liǎng lì漢賊不兩立 | 比喻有我無你。 |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
liǎng miàn sān dāo兩面三刀 | 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用兩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是這鄭州城里第一個賢慧的,倒說我兩面三刀,我搬調你甚的來。” |
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忠孝兩全 |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 唐·白居易《除程執恭檢校右仆射制》:“業傳將略,名在勛籍;蘊天爵以修己,忠孝兩全。” |
mō léng liǎng kě摸棱兩可 | 握持棱角,兩端皆可。比喻遇事不決斷可否,不分是非。 |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棱以持兩端可矣。” |
yī ē liǎng kě依阿兩可 | 依:贊成;阿:不贊成。贊成或不贊成都行。指對問題沒有明確的意見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憲宗元和四年》:“茍求便身,率為依阿兩可之言。” |
yī tuī liǎng sǎng一推兩搡 | 形容一再推托。 | |
sān bān liǎng yàng三般兩樣 | ①多個。②耍手段,弄花樣。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67卷:“天下只是一個道理,更無三般兩樣。” |
niān jīn bō liǎng拈斤播兩 | 猶言斤斤計較。 | 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晝夜思量心內想,也不索拈斤播兩顯耀我這英雄猛將。” |
yīn yáng liǎng miàn陰陽兩面 | 當面一套背后另一套,耍兩面手法。 | 浩然《艷陽天》第52章:“特別是那個陰陽兩面的馬之悅,跟村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明來,又跟外地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暗往。” |
yī shēn liǎng rèn一身兩任 | 指一個人擔任兩個職務。 | 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為也。”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án兩相情原 | 雙方互相愿意。 | |
sān tóu liǎng miàn三頭兩面 | 看對方的臉色而改變態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兩面手法。 | 唐 李商隱《雜纂》:“三頭兩面趨奉人。” |
liǎng gǔ xiāng fú兩瞽相扶 | 兩個瞎子互相攙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幫助。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五:“兩瞽相扶,不傷墻木,不陷井穽,則其幸也。” |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兩手空空 | 兩只手都沒有一點東西。指沒有一點錢或財產。 | 清 袁枚《子不語》:“我客死于此,兩手空空。” |
diān jīn mò liǎng掂斤抹兩 | 猶言掂斤播兩。 | 明·朱有燉《小桃紅》第一折:“他更有截長補短的釘人釘,掂斤抹兩的稱人秤。” |
liǎng xióng bù bìng lì兩雄不并立 | 指兩雄不能并容,必定相爭斗兼并。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語云‘兩雄不并立’,何能風雨同舟?” |
liǎng jiān hé kǒu兩肩荷口 | 猶言兩個肩膀扛張嘴,比喻只會吃飯不會干事。 | |
sān xīn liǎng yì三心兩意 | 見“三心二意”。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