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極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wù jí bì fǎn物極必返 | 見“物極必反”。 | 宋·朱熹《近思錄·道體》:“《復卦》言七日來復,其間之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是。” |
jí shòu wú jiāng極壽無疆 | 謂永存。 |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聲名魂魄施于虛,極壽無疆。” |
jí lè shì jiè極樂世界 | 佛教指阿彌陀佛成道時所居住的樂土;是一塊可以擺脫人間一切煩惱的凈土。后泛指無憂無慮、快樂如意的理想境界。 | 《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
fàn yán jí jiàn犯顏極諫 |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極諫:以直言規勸(常用下對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其改正錯誤。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
kāi jiē lì jí開階立極 | 舊指開創基業,建立統治。 | 《舊唐書·辛替否傳》:“撥亂反正,開階立極,得至理之體,設簡要之方。” |
lè jí zé yōu樂極則憂 | 好樂過度而不止,必生憂傷。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 |
wèi jū jí pǐn位居極品 | 極:頂點。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泛指身為重臣,官位很高。 | 《宋史·職官志》:“遂為內臣之極品。” |
pǐ jí tài lái否極泰來 | 否:壞;泰:好;順利。壞到極點;好的就來了。指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向對立面轉化。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入臣外傳》:“時過于期,否終則泰。” |
jí wǔ qióng bīng極武窮兵 | 黷武。濫用武力。 | 《周書·韋孝寬傳》:“且君輔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調陰陽,撫百姓,焉用極武窮兵,構怨連禍。” |
gǎn jí tì líng感極涕零 | 感激之極而流下眼淚。形容極為感激。 | 宋·黃庭堅《謝黔州安置表》:“罪深責薄,感極涕零。” |
qióng chǐ jí shē窮侈極奢 | 窮:極,盡;奢:奢侈。極端奢侈,盡情享受,荒淫腐化。 | 《通典·食貨》:“又逆征數年之賦,窮侈極奢。” |
qióng jí zé biàn窮極則變 | 窮:極。指事物到了極點就會發生變化。現指在窮困艱難時,就會想辦法改變現狀。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1回:“天下事惟陷之深者,其出愈速,窮極則變,理有固然。” |
qióng xíng jí xiàng窮形極相 | 窮:盡,極;相:象。指描寫刻畫十分細致生動,也指丑態畢露。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1回:“破資財窮形極相,感知己瀝膽披肝。” |
qióng tài jí chǐ窮泰極侈 | 窮:極;泰:驕恣;侈:奢侈。極端奢侈,盡情享受,生活荒淫腐化。 | 東漢·班固《西都賦》:“歷十二年之延祚,故窮泰而極侈。” |
qióng gōng jí qiǎo窮工極巧 | 窮:極。形容十分精巧。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于葛嶺起建樓臺亭榭,窮工極巧。” |
jí zé bì fǎn極則必反 | 謂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 《呂氏春秋·博志》:“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污。” |
wù jí zé shuāi物極則衰 | 極:盡頭。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衰敗。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
jí gǔ qióng jīn極古窮今 | 謂窮盡古今。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氣質之秉,雖有善惡之不同,然極古窮今論之,則性未嘗不善也。” |
jí mù yuǎn wàng極目遠望 | 極:盡。用盡目力向遠處眺望。 | 三國 魏 王朗《與許靖書》:“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而迥望,側耳而遐聽,延頸而鶴立也。” |
jí mù yuǎn tiào極目遠眺 | 極:盡;眺:望。盡眼力之所及眺望遠方。 | 三國·魏·王朗《與許靖書》:“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而迥望,側耳而遐聽,延頸而鶴立。” |
zào tiān lì jí造天立極 | 造:到,往;極:準則。指君王登上帝位,確立綱紀。 | 唐·陳子昂《為資州鄭使君讓官表》:“伏惟陛下,革命開基。造天立極,方且弘宜帝典。” |
shēn sī jí lǜ深思極慮 | 慮:思考。謀劃周密,考慮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 《鄒智傳》:“愿陛下以宰相為股肱,以諫官為耳目,以正人君子為腹心,深思極慮,定宗社長久之計,則大綱正矣。” |
shèng jí yī shí盛極一時 | 形容一時特別興盛或流行。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附各本序跋題辭<讀聊齋雜說>》:“紀曉嵐曰:‘聊齋盛一時。’” |
dān yōu jí cuì單憂極瘁 | 謂極盡憂慮辛勞之苦。單,通“殫”。 | 清·曾國藩《陳岱云易安人墓志銘》:“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余日。” |
jí è bù shè極惡不赦 | 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 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牛肉鱔魚》:“按《唐律》屠牛者,在極惡不赦內。” |
jí mù sì wàng極目四望 | 極:盡;極目:用盡目力遠望。指盡眼力所及眺望四方。 | 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人在室中,極目四望,則見城堡。” |
pǐ jí shēng tài否極生泰 | 否:壞;泰:好,順利。壞的達到極點,好的就來了。指厄運終了好運就來。 |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幾時得否極生泰,看別人青云獨步立瑤階。” |
qióng jí sī biàn窮極思變 | 指在窮困艱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 宋·程頤:“熱極生風,窮極思變。” |
tai lái fǒu jí泰來否極 |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壞卦。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轉化到它的對立面,好事來到是由于壞事已至終極,壞事變為好事。亦作“否去泰來”、“否極泰至”、“泰來否往”、“否極泰來”。 | 唐·白居易《遣懷》詩:“樂往轉化,泰來猶否極。” |
qí yuān jí wǎng奇冤極枉 | 奇:罕見的。罕見的冤屈。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四老爹道:‘小弟此番大概是奇冤極枉了。’” |
lè jí āi shēng樂極哀生 | 樂:快樂。歡樂過度就會招致悲哀的事情。 | 唐·張鷟《游仙窟》:“有同必異,自昔攸然;樂極哀生,古來常事。” |
tài jí shēng pǐ泰極生否 |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兇。指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好事會變成壞事。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1回:“泰極生否,樂盛成悲,今被妖邪捕獲。” |
lè jí bēi shēng樂極悲生 | 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 《史記 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淮南子 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
qióng jí qí miào窮極其妙 | 形容極其美好。 | 唐·無名氏《巴西侯傳》:“又美人十數,歌者舞者,絲竹既發,窮極其妙。” |
qióng shē jí chǐ窮奢極侈 | 窮:極;奢、侈:奢侈。極端奢侈,盡量享受。形容揮霍浪費,荒淫腐化。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陸康傳》:“末世衰主,窮奢極侈,造作無端。” |
jì qióng lǜ jí計窮慮極 | 謂計慮窮盡。 |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備遂割湘水為界,于是罷軍”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始與豫州觀于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
jí è qióng xiōng極惡窮兇 | 指極端兇惡。 | 《陳書 廢帝紀》:“逆賊華皎,極惡窮兇,遂樹立蕭巋,謀危社稷。” |
wú suǒ bù jìn qí jí無所不盡其極 | 猶言竭盡其所有。 | 老舍《四世同堂》:“趕到她宴請日本人的時候,她也無所不盡其極的把好的東西拿出來,使日本人不住的吸氣。” |
qióng xiōng jí nì窮兇極逆 | 逆:違背。做事兇殘不合禮法。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操窮兇極逆,主后戮殺,皇子鴆害。” |
pǐ jí tai huí否極泰回 | 見“否2極泰來”。 | 明·沈采《千金記·漏賊》:“想何年甚時,否極泰回,夫榮子貴。” |
wèi jí rén chén位極人臣 | 君主時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綝傳》:“臣伏自省,才非干國,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
guì jí rén chén貴極人臣 | 君主時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 《三國志 吳書 孫林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高陽王寺》:“貴極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宮。” |
cí qióng lǐ jí詞窮理極 | 窮:完,盡;極:終,到頭。把話說完,把理講透。 | 宋·王安石《辭同修起居注狀七之五》:“誠原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清,辭窮理極,非如向時避讓職事猶在可冒之地。” |
xiāo jí dài gōng消極怠工 | 指用消極的方法不認真工作。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五)消極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極起來,不做工作。” |
lè jí zé bēi樂極則悲 | 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 |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
wù jí jiāng fǎn物極將返 | 見“物極則反”。 | 清·龔自珍《乙丙之際箸議第一》:“子亦知物極將返乎?天生物,命官理之,有所潰,有所郁。” |
kàng jí zhī huǐ亢極之悔 | 亢:至高的;悔:災禍。意為居高位的人要戒驕,否則會失敗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禍。 | 《周易 干》:“上九,亢龍有悔。《晉書 齊王冏傳》:“今明公忘亢極之悔,忽窮高之兇。棄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權勢受疑,內以百揆損神。” |
wǎng jí zhī ēn罔極之恩 | 罔:無,沒有。極:盡頭,到頭了。恩:恩情,恩德。極大的恩德。舊時用以頌揚父母養育子女的恩德無窮無盡。 | 《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唐·陳子昂《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緬維罔極之恩,思崇永錫之道” |
hé hàn wú jí河漢無極 | 河漢:銀河;極:盡頭,邊際。銀河廣闊,無邊無際。比喻言論荒誕不經,難以置信。亦比喻恩澤廣大,使人難以報答。 | 《莊子 逍遙游》:“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無極。” |
qióng bīng jí wǔ窮兵極武 | 動用全部兵力,肆意發動戰爭。形容極端好戰。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奢侈無限,窮兵極武,百姓空竭,萬民疲弊。” |
rén jí jì shēng人極計生 | 謂人到絕境就會產生計謀。 | 《醒世恒言·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那人急了,正好沒出豁,卻見明晃晃一把劈柴斧頭,正在手邊,也是人極計生,被他綽起,一斧正中劉官人面門。” |
jí tiān jì dì極天際地 | 形容十分高大。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8回:“頌魏公曹操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宜進爵為王’。” |
jí wǎng zhī lái極往知來 | 通曉過去,預知未來。 | 唐·柳宗元《迎長日賦》:“探賾索隱,得郊祀之元辰;極往知來,正邦家之大體。” |
jī fēng zào jí躋峰造極 | 指登上山峰絕頂。 | 明 胡應麟《詩藪外編 六朝》:“登龜、蒙、鳧、繹峰者,即躋峰造極,龜、蒙、鳧、繹已耳。” |
qióng tiān jí dì窮天極地 | 比喻極邊遠之處。 | 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元之盛時,外夷朝貢者千余國,可謂窮天極地,罔不賓服。” |
wò shǒu jí huān握手極歡 | 握手談笑。形容親熱友好。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通傳》:“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 |
gāo guān jí pǐn高官極品 | 品:等級、品級。官位居于最高的等級。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5回:“子欲養而親不待,雖高官極品,不能一日養親,亦有何味!” |
dān jīng jí lǜ殫精極慮 | 猶殫思極慮。 | 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訓誥典謨,圣人豈殫精極慮作意而為之者哉。” |
dà jiān jí è大奸極惡 | 指極為奸詐且作惡多端的壞人。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9回:“而大奸極惡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說得。” |
tài jí ér pǐ泰極而否 | 好的到了極點,壞的就來了。 | 唐 劉禹錫《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帳下生變聞,泰極而否,當歌而哭。” |
huī chì bā jí揮斥八極 | 揮斥:奔放;八極:八方,極遠之處。形容人的氣概非凡,能力巨大。 | 《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
qióng shē jí yù窮奢極欲 | 窮、極:盡;極端。奢:奢侈;浪費。欲:欲望;奢望。過分的奢侈和欲求;形容揮霍享樂。 | 《漢書 谷永傳》:“窮奢極欲,湛湎荒淫。” |
lè jí shēng bēi樂極生悲 | 極:到極點。歡樂到極點就會生出悲傷之事。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
wù jí bì fǎn物極必反 | 極:盡頭;反:轉向反面。指事物發展到極端;必定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宋 朱熹《近思錄》引宋 程頤曰:“如《復卦》言七日來復,其間無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 |
jí zhòng nán fǎn極重難返 |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于消極方面。 | 清·顧炎武《日知錄·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于景定,訖于洪武,而征科之額,十倍于紹煕以前者也。” |
jí ér yán zhī極而言之 | 從最極端的情況來說。指把話說到頭。 | 明 袁宏道《與仙人論性書》:“極而言之,亦是心形煉極所現之象。” |
lè jí bēi lái樂極悲來 | 同“樂極則悲”。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虧。虧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極悲來,物盛則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數也。” |
qióng jí yào miào窮極要妙 | 形容精妙到極點,多形容音樂。亦作“窮極其妙”、“窮妙極巧”。 |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孝元皇帝多才藝,善史書,鼓琴吹洞簫,自度聲曲,分別節度,窮極要妙。” |
pǐ jí tài zhì否極泰至 | 否:壞;泰:好,順利。壞的達到極點,好的就來了。指厄運終了好運就來。指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 宋·蘇軾《量移廉州表》:“否極泰至,雖物理之常然;昔棄今收,豈罪余之敢望!” |
jú tiān jí dì帡天極地 | 謂包羅萬象。 | |
zhí yán jí jiàn直言極諫 | ①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于臣下對君主。②直言極諫科的省稱。 | 漢·晁錯《舉賢良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內無邪辟之行,外無騫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謂直言極諫之士矣。” |
bō jí zé fù剝極則復 | 剝卦陰盛陽衰,復卦陰極而陽復。比喻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 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抑聞大《易》之義,剝極則復,否極則泰。吾中國今日之弱,豈猶未極耶?思之思之。” |
jì qióng lì jí計窮力極 | 見“計窮力竭”。 | 明·馮夢龍《情史類略·東御史妓》:“妓曰:‘然則君將何往?’東謂:‘計窮力極,終還家,功名事終直之耳。’” |
shēn gēn níng jí深根寧極 | ①謂深藏靜處。②根柢牢固。 | 戰國·宋·莊周《莊子·繕性》:“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
jí tiān wǎng dì極天罔地 | 謂遍天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一回:“聽哀告,聽哀告!賤軀流落誰知道,誰知道!極天罔地,罪惡難分顛倒。” |
dān sī jí lǜ殫思極慮 | 殫:竭盡;慮:思慮。形容用盡心思。 | 唐 白居易《策頭》一:“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唯以直辭,昧死上對。” |
jìng jí sī dòng靜極思動 | 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 曾樸《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靜極思動,陰盡生陽。” |
zuì dà è jí罪大惡極 | 罪惡大到了極點。 | 宋 歐陽修《縱囚論》:“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 |
bō jí bì fù剝極必復 | 剝卦陰盛陽衰,復卦陰極而陽復。比喻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 陳其美《致黃克強書》:“剝極必復,否極必泰,循環之理,不減毫發。” |
wù jí zé fǎn物極則反 | 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 《鹖冠子·環流》:“美惡相飾,命曰復周;物極則反,命曰環流。” |
gōu shēn jí ào鉤深極奧 | 謂探索并極盡深奧的意義、道理。 | 漢·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休少以好學,游心典謨,既綜七經,又精群緯,鉤深極奧,窮覽圣旨。” |
qióng gōng jí tài窮工極態 | 窮:極。形容極其精致。 |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海淀》:“詩之窮工極態,于斯而至。” |
hèn qióng fā jí恨窮發極 | ||
jí shēn yán jī極深研幾 | 研:研究,審查;幾:細微。指探討研究事物的深奧隱微之處。 | 《周易 系辭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
qióng sī jí xiǎng窮思極想 | 窮:極。形容苦苦思索。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張生窮思極想,方才下得一著,小道人只隨手應去。” |
cí qióng lǐ jí辭窮理極 | 辭:文辭;窮:完,盡;極:終,到頭。無話可說,無理可辯。 | 宋·王安石《辭同修起居注狀》:“誠愿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請,辭窮理極,非如向時避讓職事猶在可冒之地。” |
qióng fù jí guì窮富極貴 | 窮:極。形容非常富貴。 | 晉·葛洪《抱樸子·暢玄》:“故窮富極貴,不足以誘之焉。” |
bù zhī jì jí不知紀極 | 紀極:終極,限度。原形容貪得無厭。亦表示極多。 | 《后漢書·楊震傳》:“無厭之心,不知紀極。” |
jí zhì qióng sī極智窮思 | 竭盡才智和思慮。 | 清·侯方域《豫省試策四》:“圣人所極智窮思而以為無奇者,乃就十數肉食之人而詢焉,采焉……則亦徒見其勞民傷財而已矣。” |
jí zhòng bù fǎn極重不反 | 同“極重難返”。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
jì tiān lì jí繼天立極 | 繼:繼承;天、極:指帝位。繼承天子之位。 | 宋·朱熹《<大學章句>序》:“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 |
tòng huǐ jí dǐ痛毀極詆 | 痛:盡情;詆:毀謗,誣蔑。指盡力揭發暴露或極力毀謗辱罵 |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 |
jí běn qióng yuán極本窮源 | 謂徹底地推究本源。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伊川言極本窮源之性,乃是對氣質之性而言。” |
qióng běn jí yuán窮本極源 | 窮:尋求到盡頭。探求事物的本源。 |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六講:“所以窮本極源,我們現在要恢復民族的地位。” |
qióng jí xiōng è窮極兇惡 | 窮:極。形容極端殘暴兇惡。 | 章炳麟《為辛亥同志俱樂部糾正段祺瑞廢止法統令通電》:“雖守府之身,未能窮極兇惡,而一言壞法,實能馴至亂流。” |
qióng xiōng jí nüè窮兇極虐 | 窮:極;虐:殘暴。形容極端殘暴兇惡。 | 南朝·宋·宋文帝《誅徐羨之等詔》:“窮兇極虐,荼酷備加。” |
zhì yú cǐ jí至于此極 | 至:到。到了這般絕境。指痛苦到了極點。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
dēng fēng zào jí登峰造極 | 登:上;峰:山頂;造;達到;極:最高點。攀登到山峰的頂點。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壞事猖狂到了極點。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
jí mù jiǒng wàng極目迥望 | 極:盡;迥:遠。盡眼力之所及眺望遠方。 | 三國·魏·王朗《與許靖書》:“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而迥望,側耳而遐聽,延頸而鶴立。” |
lè bù kě jí樂不可極 | 享樂不可過分。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