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中佼佼的成語故事
拼音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基本解釋庸:平凡的人;佼佼:特出。指平常人中的特別出眾者。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劉盆子傳》:“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
暫未找到成語庸中佼佼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庸中佼佼)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言中的 | 《中國現在記》第一回:“你做折子須要在此等地方著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頭不能不準。” |
一語中人 | 宋·李昌令《令善錄·劉貢父》:“蓋好謔人者,但知取快一時,不知一語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
一語中的 | 馬南邨《燕山夜話·交友待客之道》:“這是把虛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態度,真可謂一語中的,抓住了要害。” |
不幸而言中 | 《孔子家語 辨物》:“賜不幸而言中,是賜多言。 |
個中之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七卷:“據下官看起來,不是個中之人。” |
個中人 | 宋·蘇軾《李頎畫山見寄》:“平生自是個中人,欲問漁舟便寫真。” |
個中妙趣 | 宋·陸游《劍南詩稿·十一·對酒二首》:“個中妙趣誰堪語,最是初醮未醉時。” |
個中滋味 | 宋·向子諺《西江月·紹興丁巳,遍走浙東諸郡……》:“居士何如學士,翰林休笑薌林。個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
中書君 | 宋·蘇軾《自笑》:“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 |
中冓之言 | 《詩經·鄘風·墻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漢書·濟川王明傳》:“不窺人閨門之私,聽聞中冓之言。” |
中原板蕩 | 宋·岳飛《五岳祠盟題記》:“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 |
中原逐鹿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中外古今 | 茅盾《升學與就業》:“中外古今有不少偉大的事業家都不是‘學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學家也有從沒進過什么理工大學的!” |
中外合璧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這長苗子是我們中國原有的,如今攙在這德國操內,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個中外合璧。” |
中外馳名 | 曾樸《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馳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調》的‘名花傾國兩相歡’,改做‘傾城名士兩相歡’了。” |
中天婺煥 | 明·丘濬《故事成語考·老壽幼延》:“賀女壽曰:‘中天婺煥。’” |
中山狼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
中庸之道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
中心如噎 | 《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
中心如醉 | 《詩經·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
中心搖搖 | 《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為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中心是悼 | 《詩經·邶風·終風》:“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
中心藏之 | 《詩經·小雅·服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中正九品 | 《晉書·劉毅傳》:“至于中正九品,上圣古賢,皆所不為,豈蔽于此事而有所不周哉,將以政化之宜無取于此也。” |
中正無私 | 春秋·齊·管仲《管子·五輔》:“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 |
中正無邪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 |
中江舉帆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 |
中河失舟,一壺千金 | 《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