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廉峻隅的成語故事
拼音dǐ lián jùn yú
基本解釋經過磨礪,使棱角更加分明。
出處明·唐順之《方硯銘》:“汝之守,足以砥廉峻隅,而不刓于頑也。”
暫未找到成語砥廉峻隅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砥廉峻隅)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物美價廉 | 清 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
嚴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
崇山峻嶺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
高風峻節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后集》卷一:“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于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
中流砥柱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
價廉物美 | 《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
砥厲廉隅 | 《禮記·儒行》:“近文章,砥厲廉隅。”孔穎達疏:“文儒者習近文章,以自磨厲,使成己廉隅也。” |
高山峻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六回:“眾人打一看時,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 |
頑廉懦立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后漢書 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負隅頑抗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
寡廉鮮恥 | 漢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
叢山峻嶺 |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 在礦井里》:“煤礦的空中索道,越過了叢山峻嶺。” |
禮義廉恥 | 管仲《管子 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
廉明公正 |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第十一卷:“以爾廉平公正,命長郡治。” |
儉以養廉 | 三國 蜀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
一廉如水 | 元·柯丹丘《荊釵記·民戴》:“老爺自到任以來,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禮遠送。” |
斗絕一隅 | 《魏書·西域傳·焉耆》:“焉耆為國,斗絕一隅,不亂日久。” |
砥礪廉隅 | 宋·蘇軾《劉有方可昭宣使依舊嘉州刺史內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紳之風。” |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 唐·王勃《滕王閣序》:“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
廉潔奉公 | 孫力《都市風流》第12章:“你廉潔奉公,不就是個大公務員嗎?” |
儉可養廉 | 《宋史·范純仁傳》:“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
深自砥礪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文帝從之,深自砥礪。” |
砥鋒挺鍔 | 《宋書·傅隆傳》;“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孫,砥鋒挺鍔,不與二祖同戴天日,則石碏、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為美談者哉?” |
清廉正直 | 《韓非子 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兇不幾矣。” |
砥節礪行 | 王闿運《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樸堅,砥節礪行,穎敏足以成學,迂誠足以矯世。 ” |
安于一隅 | 宋 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
知羞識廉 | 明·湯顯祖《紫釵記·玉工傷感》:“小妮子非拋閃,知羞識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