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廉恥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有禮節;講道義;尚廉潔;知羞恥。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規范。
出處管仲《管子 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例子舊社會有些提倡禮義廉恥的人,自己的所做所為,往往與禮義廉恥毫不相容。
基礎信息
拼音lǐ yì lián chǐ
注音ㄌ一ˇ 一ˋ ㄌ一ㄢˊ ㄔˇ
繁體禮義亷恥
正音“義”,不能讀作“yí”。
感情禮義廉恥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指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規范。
辨形“廉”,不能寫作“兼”。
謎語四維
英語sense of propriety,justice,honesty and honor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禮義廉恥的意思解釋、禮義廉恥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廉如水 | 為官廉潔,如流水一樣清潔。 |
三茶六禮 | 猶言明媒正娶。我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儀式。參閱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四、《儀禮 士昏禮》。 |
三諫之義 | 《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后以“三諫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
不義之財 | 不義:不正當;不合理。不應該得到的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錢財。 |
不仁不義 | 仁:仁愛;義:道義。不講仁德,不講道義。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殘忍。 |
不以為恥 | 不認為是可恥。指不知羞恥。 |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 恥:恥辱;榮:榮耀。不認為是可恥,反而認為是榮耀。指不知羞恥。 |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 形容無恥到極點。 |
不恥下問 |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
不恥最后 | 不恥:不以為羞恥。不因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
不恥相師 | 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
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 不知道人世間還有羞恥之事。形容恬不知恥。 |
個人主義 |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道德的自私自利。 |
主觀主義 | 由腦子或感官感覺內部的條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據客觀情況加以分析的處事方法。 |
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 主:掌管。遵從道義就不能掌管錢財,心懷仁慈就不能掌管軍隊 |
義不反顧 | 反顧:回頭看。①義:通“議”,考慮,打主意,選擇。決策時連回頭看的功夫都沒有。形容毫不猶豫,極為迅速地作出某項決定。亦作“計不反顧”。②為了正義只能奮勇向前,不猶豫回顧。亦作“義無反顧”。 |
義不取容 | 取容:討好。為追求正義而不取悅于人。指人剛直不阿。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義不生財 | 主持正義者不茍取財物。亦作“義不生財,慈不主兵。” |
義不辭難 | 辭:推辭。道義上不容許躲開危難。 |
義刑義殺 | 適當的刑罰與死刑。 |
義夫節婦 | 義夫:指對妻子忠義的丈夫;節婦:指堅守節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婦女。指遵守禮教的男女。 |
義山恩海 | 恩義像海一樣深,像山一樣高。 |
義形于色 | 義:正義;伸張正義;形:表現;見之于形;色:臉色。伸張正義的神態流露在臉面上。 |
義憤填胸 | 指胸中充滿義憤。 |
義憤填膺 | 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 |
義斷恩絕 | 義:情誼。恩:恩情。情義、恩情一概斷絕。 |
義方之訓 | 義方:比喻為人應遵守的道理。教人遵守做人之道的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