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哭猿啼的成語故事
拼音niǎo kū yuán tí
基本解釋泛指禽獸悲鳴。形容悲涼的情景。
出處唐·王維《能禪師碑》:“山崩川竭,鳥哭猿啼。”
暫未找到成語鳥哭猿啼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鳥哭猿啼)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石二鳥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這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辦法。” |
三寸鳥,七寸嘴 | |
烏鳥之情 | 三國·魏·文欽《降吳表》:“欽累世受魏恩,烏鳥之情,竊懷憤踴。” |
烏鳥私情 | 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
云屯鳥散 | 《后漢書·南匈奴傳論》:“讎釁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fēng)塵,云屯鳥散,更相馳突。” |
亡猿災(zāi)木 | 清·王闿運(yùn)《<桂陽州志>序》:“覆鹿遺蕉,亡猿災(zāi)木,非敵非寇,自傾自覆。” |
亡猿禍木 | 《淵鑒類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歷中,有猴數(shù)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殺之。中一老猴忽躍去近鄰一家縱火焚屋。里人懼,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脫去。” |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3回:“俗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dāng)時袁伯珍聽得這些說話,便要從此發(fā)一宗洋財。” |
傷弓之鳥 | 《晉書 苻生載記》:“傷弓之鳥,落于虛發(fā)。” |
倦鳥知還 | 晉·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
獸聚鳥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 |
獸迒鳥跡 | |
出頭鳥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1章:“什么時候才能把那些諸如‘人怕出名豬怕壯’、‘槍打出頭鳥’、‘出頭椽先爛’等等‘經(jīng)典哲學(xué)’從我們的生活詞典中剔除了呢?” |
包胥之哭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 |
南山有鳥,北山張羅 | |
臥冰哭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說到此處,就是臥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
卵覆鳥飛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而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
號咷大哭 | 《周易·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后笑。” |
號啕大哭 | 《周易 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后笑。” |
號啕痛哭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6回:“卻說那和尚把袈裟騙到手,拿在后房燈下,對袈裟號啕痛哭。” |
號天哭地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只見林沖的娘子,號天哭地叫將來,女使錦兒抱著一包衣服,一路尋到酒店里。” |
號寒啼饑 | 唐 韓愈《進(jìn)學(xué)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
哭喪著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6回:“小玉蘭哭喪著臉,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陳唬得魂飛天外。” |
哭哭啼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這如今才好些,又這樣哭哭啼啼,豈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
哭天喊地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公堂上三十棍打下來,大人都要哭天喊地,他小小年紀(jì)卻一聲不哼。” |
哭天抹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2回:“前日不知為什么攆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淚的。” |
哭眼抹淚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那老婆兒哭眼抹淚的說道:‘阿彌陀佛!說也不當(dāng)好聽的話。’” |
哭眼擦淚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再說大喜的事,這么哭眼擦淚的,是為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