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8 個財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īng cái hào yì輕財好義 | 猶言輕財重義。指輕視財利而看重道義。 | 漢 元王皇后《賜公孫弘子孫當為后者爵詔》:“股肱宰臣,身行儉約,輕財重義,較然著明。” |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歡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 |
jī cái qiān wàn,bù rú bó jì zài shēn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 積蓄財產,不如學點技術。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
shū cái zhòng yì疏財重義 | 見“疏財仗義”。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結棚避暑》:“而好接待四方之士,疏財重義,有難必救。” |
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 舊時俗語。意思是為了追求金錢,連生命都可以不要。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3回:“俗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時袁伯珍聽得這些說話,便要從此發一宗洋財。” |
cái yùn hēng tōng財運亨通 | 運:運氣;命運;亨通:順利;通暢。發財的運氣好;錢賺得順利;痛快。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0回:“誰知財運亨通,飄到長人國,那酒壇竟大獲其利。” |
bié cái yì jū別財異居 | 指各蓄家產,另立門戶。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
bù yì zhī cái不義之財 | 不義:不正當;不合理。不應該得到的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錢財。 | 漢 劉向《列女傳 齊田稷母》:“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
tú cái zhì mìng圖財致命 | 圖:謀取。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死了,故意將這繡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 |
shū cái shàng qì疏財尚氣 | 疏:分;氣:義氣。散財給人,崇尚義氣。指為人慷慨重義。 | 宋·沈俶《諧史·戴獻可仆》:“四明戴獻可者,疏財尚氣,喜從賢士大夫游處,而家世雄于財。” |
tān cái mù shì貪財慕勢 | 勢:地位和權力。貪好錢財,仰慕權貴。 |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貪財而慕勢,故犯法者眾,奸邪不止。” |
yì wài zhī cái意外之財 | 意料之外的錢財。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1回:“且說周老爺憑空得了一千五百塊洋錢,也算意外之財,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 |
qīng cái jìng shì輕財敬士 | 見“輕財重士”。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甘寧傳》:“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 |
tān cái hào lì貪財好利 | 指貪戀錢財和利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利,實為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 |
shēng cái yǒu dào生財有道 | 原指生財有個大原則,后指搞錢很有辦法。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
tú cái hài mìng圖財害命 | 圖:謀取。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死了,故意將這繡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便待干罷。” |
cái duō mìng dài財多命殆 | 殆:危險。錢財多了,生命會有危險。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況今位尊身危,財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
dé rén qián cái,yǔ rén xiāo zāi得人錢財,與人消災 | 得到別人金錢等好處就得為別人辦事。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4回:“惟小子弄慣了這管筆頭,才知里邊緣故,叫做得人錢財,與人消災,只顧騙準,值些甚么?” |
ài shì tān cái愛勢貪財 | 愛慕權勢,貪圖錢財。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
lì dān cái jié力殫財竭 | 殫:盡。力量和財物都已耗盡。 | 唐·白居易《止獄措刑》:“及秦之時,厚獻以竭人財,遠役以殫人力;力殫財竭,盡為完賊,群盜滿山,赭衣塞路;故每歲斷罪,數至十萬。” |
dé běn cái mò德本財末 | 謂治國平天下,德為根本,財由德致,故理財為末。語本《禮記·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孔穎達疏:“德能致財,財由德有,故德為本財為末也。” | 語出《禮記·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孔穎達疏:“德能致財,財由德有,故德為本財為末也。” |
tōng cái zhī yì通財之誼 | 誼:交情。在錢財上互通有無、互相支援的交情。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你雖是個便家,況你我還有通財之誼;只是你在差次,那有許多銀子?” |
cái dān lì jié財殫力竭 | 錢財和力量全部用盡。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晉書 劉毅傳》:“自桓玄以來,驅蹙殘敗,至乃男不被養,女無匹對,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財殫力竭,無以至此。” |
shū cái zhù biān輸財助邊 | 輸:捐獻;邊:邊防。捐獻財物作鞏固邊防的費用。 | 《漢書·卜式傳》:“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 |
qīng cái hǎo shì輕財好士 | 見“輕財重士”。 | 《清史稿·蘇元春傳》:“元春軀干雄碩,不治生產,然輕財好士,能得人死力。” |
shāng cái láo zhòng傷財勞眾 | 傷:耗費;勞:病。既使人勞苦,又浪費錢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0回:“畢竟鰍船難取勝,傷財勞眾枉徒然。” |
yì bù zhǔ cái,cí bù zhǔ bīng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 主:掌管。遵從道義就不能掌管錢財,心懷仁慈就不能掌管軍隊 |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
jiāng běn qiú cái將本求財 | 見“將本求利”。 | 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將本求財,在家出外,諸般兒快。” |
xī cái rú mìng惜財如命 | 指把錢財看得極重,生活過分地節儉。 | |
qīng cái hǎo shī輕財好施 | 指不吝惜錢財,喜好施舍。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
cái mí xīn qiào財迷心竅 | 迷:昏亂。指一心愛財而心中糊涂 | 孫犁《秀露集 耕堂讀書記》:“如果當時這位作者,明達冷靜一些,不財迷心竅,天下原可以平安無事的。” |
tān cái jiàn yì貪財賤義 | 賤:輕視;義:道義。貪圖錢財,輕視道義。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元帝永光二年》:“今天下俗,貪財賤義,好聲色,上侈靡。” |
shǒu cái nú守財奴 | 有錢而非常吝嗇的人。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五回:“擱不住這班人都做了守財奴,年年只有入款,他卻死摟著不放出來,不要把天下的錢,都輦到他家么。” |
qīng cái zhòng yì輕財重義 | 指輕視財利而看重道義。 | 漢 元王皇后《賜公孫弘子孫當為后者爵詔》:“股肱宰臣,身行儉約,輕財重義,較然著明。” |
zhòng yì qīng cái重義輕財 | 謂看重仁義而輕視錢財。 | 明·沈受先《三元記·博世》:“重義輕財大丈夫,蕭然子嗣待如何。” |
qīng cái zhòng shì輕財重士 | 謂輕視錢財,重視士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輕財重士,辯于心而詘于口。” |
hé qì shēng cái和氣生財 | 指待人和善能招財進寶 | 魯迅《彷徨 離婚》:“一個人總要和氣些,‘和氣生財’,對不對?” |
xíng cái mǎi miǎn行財買免 | 行:從事。花費錢財,買得免罪。指用金錢賄賂以逃避懲罰。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6回:“落得騙了些果子吃進肚里,且又得了行財買免的供招。” |
zhù biān shū cái助邊輸財 | 邊:邊防;輸:捐獻。捐獻財物作鞏固邊防的費用。 | 《漢書·卜式傳》:“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 |
cái dà qì cū財大氣粗 | 氣:氣勢;粗:粗大。指富有財產,氣派不凡。也指仗著錢財多而氣勢凌人。 | 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花嬸子的這項收入十分可觀。財大氣粗,蓋起這座青堂瓦舍的大宅院。” |
cái jié lì jìn財竭力盡 | 竭:完,盡。錢財和力量全部用盡。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漢 古永《黑龍見東萊對》:“百姓財竭力盡,愁恨感天。” |
shěng yòng zú cái省用足財 | 省:減少,節約;足:充實。減省費用,積聚財富。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輕關易道,通商寬衣,懋穡勸分,省用足財。” |
láo mín shāng cái勞民傷財 | 勞民:使人民勞累;傷:耗費。既讓人民勞累受苦;又耗費了資財。指濫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費。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qīng cái zhàng yì輕財仗義 | 猶輕財重義。 | 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三回:“父母雙亡,輕財仗義,頗有孟嘗君好友之名。” |
jīn yín cái bǎo金銀財寶 | 錢財和珍寶。泛指錢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再說盧俊義奔到家里,不見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眾人把應有家私金銀財寶,都搬來裝在車子上,往梁山泊給散。” |
lín cái bù gǒu臨財不茍 | 面對錢財不隨便求取,廉潔自好。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
ài cái rú mìng愛財如命 | 愛:吝惜;舍不得。吝惜錢財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樣。形容對錢財的貪婪、吝嗇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 清 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來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愛財如命,何況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這更沒錢不行了。” |
rén cái liǎng shī人財兩失 | 人和錢財都無著落或都有損失。同“人財兩空”。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難遇夫》:“王三中了舉,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財兩失?” |
dān cái jié lì殫財竭力 | 殫、竭:盡。用盡所有的財力和人力。形容竭盡全力。 | 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禪院碑》:“粵若殫財竭力,刻桷雕題,積四三年,模造化意。” |
tān cái hǎo sè貪財好色 | 貪圖財貨,喜好女色。 | 《漢書·高帝紀》:“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 |
shì cái rú mìng視財如命 | 形容人的吝嗇,把錢財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四回:“若輩視財如命,團團作富家兒,幾見有能識大義的?” |
shě mìng bù shě cái舍命不舍財 | 情愿丟掉生命也要保住錢財。比喻過分貪財,非常吝嗇。 |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51回:“徐良就跳下房來,進了屋子,把十兩銀子收在兜囊之內,說:‘俺老西舍命不舍財。’” |
fèi cái láo mín費財勞民 | 耗費財物,勞苦百姓。《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誠費財勞民以為無功,又從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誠費財勞民以為無功,又從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
qīng cái guì yì輕財貴義 | 猶言輕財重義。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恒傳》:“然輕財貴義,兼以強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 |
láo mín fèi cái勞民費財 | 亦作“勞民傷財”。 | 《新唐書·南詔傳贊》:“唐之治不能過兩漢,而地廣于三代,勞民費財,禍所繇生。” |
wàn guàn jiā cái萬貫家財 | 形容家產極豐。 | 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萬貫家財,在趙江梅家作贅。” |
zhàng yì shū cái仗義疏財 | 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幫助別人。 | 元 無名氏《看錢奴》:“他父親在日,人都叫他做錢舍,如今那小的仗義疏財,比老員外甚是不同。” |
lián kě jì cái廉可寄財 | 能夠以錢財相托。指十分廉潔的人。 | 《孔叢子·陳士義》:“仁可與托孤,廉可以寄財者。” |
yīn mín fù cái殷民阜財 | 殷:富足。阜:多,盛;豐富。使百姓富足,使財物豐富。亦作“民殷財阜”、“殷民阜利”。 | 漢·揚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明道信義。” |
shā rén jié cái殺人劫財 | 害人性命,搶人財物。指盜匪的行為。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及海洋大盜,出沒彭湖,殺人劫財,不知壞了多少人的性命。” |
shū cái zhàng yì疏財仗義 | 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人,扶危濟困。 | 元 劉君錫《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 |
zhòng cái qīng yì重財輕義 | 謂看重財利而輕視道義。 | 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百姓小人,重財輕義,不能深達事體。” |
cái bù lù bái財不露白 | 露:顯露;白:銀子的代稱。指有錢財不能泄露給別人看。 | 明 海瑞《驛傳議 無策》:“使客謂有此官銀也,廩糧夫馬,百計折乾。俗謂財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盜仗戈奪之?” |
fēi fèn zhī cái非分之財 | 不是自己應得的錢財。指本身不應該拿的錢財。 | |
jī cái lìn shǎng積財吝賞 | 積:聚;吝:舍不得。雖然廣有錢財,卻舍不得賞賜部下。形容十分吝嗇。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2回:“吾為汝御后,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
jiǔ sè cái qì酒色財氣 | 指嗜酒、好色、貪財、逞氣。舊時以此為人生“四戒”。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楊秉傳》:“秉嘗從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
mín yīn cái fù民殷財阜 | 殷:殷實,富足;阜:豐富。民眾富足,物產豐饒。 | 漢·揚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明道信義。” |
ài cái shě mìng愛財舍命 | 指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錢財。 | |
cái dān lì pū財殫力痡 | 殫:竭盡;痡:過度疲勞。錢財枯竭,民力疲困。 | 唐 李華《吊古戰場文》:“漢傾天下,財殫力痡。” |
shēng cái zhī dào生財之道 | 生財:獲得財富。發財的門路。 | 《孔子家語 王言解》:“此則生財之路,而明王節之。” |
jiā cái wàn guàn家財萬貫 | 萬貫:古代用繩索穿錢,1貫=1000文,錢很多。形容十分富有。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3回:“掙下的良田千頃,家財萬貫,府縣之中很有臉。” |
lín cái gǒu dé臨財茍得 | 臨:面對;茍:茍且,隨便。面對錢財隨便求取,見利忘義。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臨財茍得,見利忘義一班峨冠博帶的不同。” |
tān fū xùn cái貪夫徇財 | 徇:通“殉”。徇財:不顧性命以求財。愛財的人愿意為了錢財而死。形容人愛財如命。 | 《鹖冠子 世兵》:“烈士徇名,貪夫徇財,至博不給,知時何羞。” |
duō cái shàn gǔ多財善賈 | 賈:做買賣。本錢多就好做買賣。比喻具備充分的條件就容易把事情辦好。 | 韓非《韓非子 五蠹》:“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
shàn cái nán shě善財難舍 | 善財:原為釋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愛惜”意,指“愛惜錢財”。舍:施舍。指人愛惜錢財,不愿施舍于人。常用來譏諷人非常吝嗇。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菩薩罵道:‘你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這善財也難舍。” |
yǐ cái zhàng shì倚財仗勢 | 倚、仗:憑借。倚仗著自己的財產和勢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表兄薛蟠,倚財仗勢,打死人命,現在應天府案下審理。” |
cái kuì lì chù財匱力絀 | 指錢財缺乏,力量不足。 | 《明史 趙炳然傳》:“浙罹兵燹久,又當宗憲汰侈后,財匱力絀。” |
fā cái zhì fù發財致富 | 因獲得大量財物而富裕起來。 | 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五章:“只要努力,每個人都有發財致富的機會。” |
bié jí yì cái別籍異財 | 指另立門戶,各蓄家產。 | 《唐律 戶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 |
mín qióng cái kuì民窮財匱 | 人民窮困,國家財富也消耗完了。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一回:“本處萬山環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頻仍,民窮財盡,人心思亂。” |
móu cái hài mìng謀財害命 | 謀:謀求;謀取。圖謀錢財;殘害性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也只是為謀財害命,宰畜屠生。” |
guò lù cái shén過路財神 | 比喻暫時經手大量錢財的人。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當過路財神,再弄鬼搗棒槌可不成。” |
rén cái liǎng kōng人財兩空 | 空:失去;沒有。人和財物都遭到了損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可憐張李二家沒趣,真是‘人財兩空’。” |
jiàn cái qǐ yì見財起意 | 見了財物;頓生歹意。 | 元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又見了十五貫錢,一時見財起意,殺死丈夫,劫了錢。” |
zhāo cái nà fú招財納福 | 納:享受。發財享福。 | 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見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個掌管招財納福的天使,人們一定要出高價來買,就問值多少錢。” |
zhāo cái jìn bǎo招財進寶 | 舊時迷信指招引財神進門來發家致富。 |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財進寶臻佳瑞,合家無慮保安存。” |
shēng guān fā cái升官發財 | 謂提升了官職,同時就能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總而言之,我不曾提挈侄兒子升官發財,是我的錯處。” |
gōng xǐ fā cái恭喜發財 | 恭喜:恭賀他人的喜事。恭祝你發財。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我說道:‘恭喜發財呢!’” |
shí qīn cái hēi食親財黑 | 指人貪婪自私,愛占便宜。 | |
yì bù shēng cái義不生財 | 主持正義者不茍取財物。亦作“義不生財,慈不主兵。” | |
cái dān lì jìn財殫力盡 | 錢財和力量全部用盡。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辛雄傳》:“當今天下黔黎,久經寇賊……財殫力盡,無以卒歲。” |
dé cái mǎi fàng得財買放 | 得:貪得;放:釋放。收受賄賂,私放嫌犯。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計謀死,必然得財買放,有何理說?” |
tān cái wú yì貪財無義 | 義:道義。貪圖錢財,不講道義。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 |
yǒu cái yǒu shì有財有勢 | 既有錢財,又有勢力。同“有錢有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比如一邊有財有勢,那趨財慕勢的多只向一邊去。” |
bié jū yì cái別居異財 | 指另立門戶,各蓄家產。 | 清 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 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婦,與父母別居異財,甚者不相聞問。” |
tān cái hào huì貪財好賄 | 賄:賄賂。貪圖財物和喜歡賄賂 |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差小官體察民情,因傅彬貪財好賄,犯刑憲負累忠臣。” |
tān fū huái cái貪夫狥財 | 見“貪夫徇財”。 | |
mín qióng cái jìn民窮財盡 | 人民窮困,國家財富也消耗完了。 | 《京本通俗小說 拗相公》:“況且民窮財盡,百姓饔餐不飽,沒閑錢去養馬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