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云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píng bù qīng yún平步青云 | 平:平穩;穩當;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輕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舊時用以形容科舉及第;或陡然富貴。 |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張邦昌納為婿。當徽宗時自謂平步青云。” |
yún ní zhī chà云泥之差 | 見“云泥之別”。 | 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種之比較》:“舉與民國八年上海藝苑真賞社所印行安氏別本相比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視‘天一閣本’亦遠有上下床之別。” |
zhì qì líng yún志氣凌云 | 凌云:直上云霄。志氣直上云霄,形容志向高遠、意氣豪壯。 |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四折:“我如今狀貌堂堂,威風赳赳,志氣凌云。” |
fēng yún jì yù風云際遇 | 風云:指難得的好機會;際遇:遭遇。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其實自古為良相的并不是都從舉業出身,一靠自己確實有經濟之才,二靠風云際遇耳。” |
yǔ zhān yún rě雨沾云惹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以“雨沾云惹”為男女情愛之典。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yún ní fēn gé云泥分隔 | 云泥:云在天,泥在地,高下懸殊。比喻雙方相隔甚遠,不能相見 | 唐·白居易《傷友》詩:“今日長安道,對面隔云泥。” |
yún chóu wù cǎn云愁霧慘 | 愁苦凄慘的云霧。因心中愁慘,看外景也帶上了情感色彩。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福州林陽山峰院志端禪師》:“云愁霧慘,大眾嗚呼。” |
yí yún mǎn fù疑云滿腹 | 心中充滿了疑惑。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那時我就懷疑:晚上行軍,怎么可以打燈籠呢?自己疑云滿腹,莫測玄奧。” |
fēng yún biàn sè風云變色 | 風云:比喻變幻的局勢。比喻局勢變化大。 | 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喑鳴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云變色。” |
fān shǒu wéi yún,fù shǒu wéi yǔ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 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耍手段。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店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梁間存寡燕,樹杪沒慈烏。” |
yún ní shū lù云泥殊路 |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樣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懸殊。 | 北魏·荀濟《贈陰梁州》:“云泥已殊路。” |
yún ní yì lù云泥異路 |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懸殊。 |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閑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云泥異路又如許。 |
yún qíng yǔ yì云情雨意 | ①云和雨的狀態。②指男女歡會之情。 | 宋·袁去華《浣溪沙》詞:“一夕高唐夢里狂,云情雨意兩茫茫。袖間依約去年香。” |
yún tún niǎo sàn云屯鳥散 | 如云聚集,如鳥飛散。形容眾多的人忽聚忽散。 | 《后漢書·南匈奴傳論》:“讎釁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云屯鳥散,更相馳突。” |
chūn shù mù yún春樹暮云 | 仰慕、懷念友人。 | 唐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
jiǔ dié yún píng九疊云屏 | 疊:重疊。屏:屏障。比喻瀑布高遠的氣勢。 | 李白 《廬山謠》:「 廬山秀出南斗旁, 屏風九疊雲錦張。」 |
píng dì qīng yún平地青云 | 平:平穩;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變好,順利無阻地一下子達到很高的地位。 | 金 元好問《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別,平地青云萬里程。” |
yún tún yǐ jù云屯蟻聚 | 形容眾多的人物聚集在一起。 | 元·柯丹邱《荊釵記·春科》:“天下英才,云屯蟻聚。” |
hōng yún tuō yuè烘云托月 | 烘;渲染;托:襯托 。原指作畫時渲染云彩來襯托月亮。比喻不從正面描繪;而從側面點染以烘托突出主要事物。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嘆批:“而先寫張生者,所謂畫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
suì yù yún mù歲聿云暮 | 見“歲聿其莫”。 | 《魏書·樂志》:“既歲聿云暮,三朝無遠,請共本曹尚書及郎中部率呈試。” |
yún yān guò yǎn云煙過眼 | 比喻事物轉眼即逝。 | 宋 戴復古《再賦惜別呈李實夫運使》:“云煙過眼時時變,草樹驚秋夜夜疏。” |
xīng lí yún sàn星離云散 | 像流星與云雨一樣迅速離散。形容事物消失迅速 | |
wù lín yún zhǎo霧鱗云爪 | 猶言藏頭露尾,畏首畏尾。 | 清·樂宮譜《毛生》:“何至霧鱗云爪,首尾不祥若是哉。” |
yún tiān gāo yì云天高誼 | 情誼深厚,高達云天。 |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七回:“賤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誼,從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總戎,云天高誼,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
wàn lǐ wú yún萬里無云 | 湛湛藍天,沒有一絲云彩。形容天氣晴朗。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碧天萬里無云,空勞倦客身心。” |
yún yǔ gāo táng云雨高唐 | 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云降雨的事。后稱男女歡合。 | 明·張景《飛丸記·堅持雅操》:“云雨高唐無心夢,良緣自挫甘磨弄。” |
chǔ tiān yún yǔ楚天云雨 | 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歡情。 | 戰國 楚 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 |
yún mí wù suǒ云迷霧鎖 | 形容天氣昏暗,氣氛陰森。 | 元·無名氏《朱砂擔》第二折:“巴的到綠楊渡口,早則是云迷霧鎖黃昏后。” |
chǔ yǔ wū yún楚雨巫云 | 楚地巫峽的云和雨。多比喻男女幽情。 | 元·孫周卿《沉醉東風·宮詞》曲:“眼底情,心間恨,到多如楚雨巫云。” |
liú shuǐ xíng yún流水行云 | ①流動的水和飄浮的云彩。②比喻旋踵即逝的東西。③比喻自然流暢,不拘泥。 | 宋·洪咨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云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
piāo rú yóu yún飄如游云 | 飄:飄逸;游云:流動的云彩。形容書法和人的儀容俊逸瀟灑。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云,矯若驚龍。” |
fēng jǔ yún fēi風舉云飛 | 憑借風云飛騰而上。同“風舉云搖”。 | 《宋史 樂志七 》:“神駕來思,風舉云飛。” |
yún mèng xián qíng云夢閑情 | 指男女歡會之事。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 |
xiào zhà fēng yún嘯吒風云 | 形容威力極大。同“叱咤風云”。 | |
fú yún zhāo lù浮云朝露 | 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時光易逝,人生短促。 | 《周書 蕭大圜傳》:“人生若浮云朝露,寧俟長繩系景,實不愿之。執燭夜游,驚其迅邁。” |
yún rǎo fú liè云擾幅裂 | 比喻社會動亂,四分五裂。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謂天寶離亂,四方云擾幅裂,人物歲歲俱災。” |
fēng yún huì hé風云會合 | 風云:指難得的好機會;會合: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 | 宋·陳亮《與陳君舉》:“一旦風云會合……便可以坐福一世蒼生。” |
dōng rì xià yún冬日夏云 |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 宋·陳恬《程伯淳贊》:“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
yún kāi rì chū云開日出 | 拔開云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文準禪師》:“云開日出,水綠山青。” |
xiǎng chè yún xiāo響徹云霄 | 徹:貫通;云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云層,直達高空。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云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
bō hài yún zhǔ波駭云屬 | 猶波屬云委。比喻連續不斷,層見迭出。 | 《北齊書 文苑傳序》:“至夫游夏以文詞擅美,顏回則庶幾將圣,屈宋所以后塵,卿云未能輟簡。于是辭人才子,波駭云屬。” |
gāo chū yún biǎo高出云表 | 云表:云外。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回頭看隔院時,正有一棵高出云表的老槐樹。” |
yún lóng jǐng wā云龍井蛙 | 云端的龍,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 清·周魯《類書纂要》:“云龍喻貴,井蛙喻賤。” |
yún hé wù jí云合霧集 | 比喻聚集迅速。 | 《史記·淮陰侯傳》:“蒯通曰:‘……天下之士云合霧集。”《藝文類聚》卷八引南朝·宋·顧野王《虎丘山序》:“故總轡齊鑣,競雕蟲于山水;云合霧集,爭歌頌于林泉。” |
yún xiāo yǔ sàn云消雨散 | 比喻一切都成了過去。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賓,百歲既終,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 |
yún kāi jiàn tiān云開見天 | 烏云消散,重見天日。比喻社會由亂轉治,由黑暗轉向光明。 | 宋·邵雍《觀盛化詩》:“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 |
zhǐ luò yún yān紙落云煙 | 形容落筆輕捷,揮灑自如。 | 晉 潘岳《楊荊州誄》:“翰動若飛,紙落如云。” |
bīn kè rú yún賓客如云 | 來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層。形容客人多。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閉門念佛;雖賓客如云,此日斷不接見,以此為常。” |
yún wù mí méng云霧迷蒙 |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樣子。云霧籠罩,使景物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 |
shuō yǔ tán yún說雨談云 | 雨、云:男女歡合。談論男女歡合之事。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已斑白,風流頓改。” |
dà hàn wàng yún大旱望云 |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樣。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yún jí jǐng fù云集景附 | 見“云集景從”。 | 汪東《正明夷〈法國革命史論〉》:“中國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儀,各方響應,云集景附,勢必大強于法。” |
xiǎng chè yún biǎo響徹云表 | 見“響徹云霄”。 | 清·王韜《淞濱瑣話·仙井》:“蘭香亦鼓云和之瑟,音韻悠揚,響徹云表。” |
fù guì fú yún富貴浮云 | 意思是不義而富貴,對于我就象浮云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luò zhǐ yún yān落紙云煙 | 筆墨落到紙上如同云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 |
xiáng yún ruì cǎi祥云瑞彩 | 祥:吉祥。形容吉祥高照,運氣好,有福兆。 | 明·無名氏《魚籃記》第四折:“你看俺佛門現萬道金光,滿天現祥云瑞彩也。” |
yún zhōng xiān hè云中仙鶴 | 同“云中白鶴”。 | 清·龔自珍《定風波》詞:“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鶴怎籠來?” |
mián yún wò shí眠云臥石 | 比喻山居生活。 | 唐劉禹錫《西山半若試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臥石人。” |
dà hàn wàng yún ní大旱望云霓 | 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時候盼望寸水一樣。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yóu yún zhì yǔ尤云殢雨 | 喻纏綿于男女歡愛。 | 宋·杜安世《剔銀燈》詞:“尤云殢雨,正繾綣朝朝暮暮。” |
fēng qǐ yún yǒng蜂起云涌 | 比喻許多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大。 | 魯迅《二心集 我們要批評家》:“然而,大部分是因為市場的需要,社會科學的譯著又蜂起云涌了。” |
yún tún biāo sàn云屯飆散 | 聚集如云,分散如風。形容來往迅疾。 | 嚴復《原強》:“騎射馳騁,云屯飆散。” |
bù zhī suǒ yún不知所云 | 云:說。不知道說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動;語無倫次。也指說話顛三倒四。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fēng qīng yún dàn風輕云淡 | 微風輕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氣晴好。亦作“風輕云凈”、“云淡風輕”。 | 元·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斷,咱茶濃酒酣,趁著風輕云淡,省得著我倚門終日盼停驂。” |
chī yún nì yǔ癡云膩雨 | 癡:入迷。形容男女癡迷于情愛。 | 清·洪昇《長生殿·重圓》:“抹月批風隨過遣,癡云膩雨無留戀。” |
fān shǒu shì yǔ,fù shǒu shì yún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 翻:反轉;覆:反覆。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玩弄權術。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咱人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那塵埃中埋沒殺多才俊。” |
yún qǐ xuě fēi云起雪飛 | 如云興起,如雪飄飛。比喻樂曲悠揚,變化有致。 | 漢·張衡《西京賦》:“度曲未終,云起雪飛,初若飄飄,后遂霏霏。” |
yún lóng yú shuǐ云龍魚水 | 如同云與龍,魚與水一樣。比喻君臣相得。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14卷:“宣宗幸萬壽山、玉瀾堂,錫宴十五老臣……云龍魚水,夫豈偶然。” |
ér nǚ qíng duō,fēng yún qì shǎo兒女情多,風云氣少 | 指男女相愛的感情多,胸懷大局的氣概少。比喻文藝作品中男歡女愛多,社會斗爭題材少。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 晉司空張華》:“雖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猶恨其兒女情多,風云氣少。” |
zhuàng qì líng yún壯氣凌云 | 豪壯的氣概高入云霄。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第六十一回:“殺場臨敵處,沖開萬馬,掃退千軍。更忠肝貫日,壯氣凌云。” |
gài rì líng yún概日凌云 | 蔽日穿云,形容很高。 | 南朝 陳 徐陵《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槊動風霜,弩穿金石,高樓大艦,概日凌云。” |
jiǎ dì lián yún甲第連云 |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貴顯的宅第。連云:形容高聳入云。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顯貴的住宅非常之多。 | 唐 崔顥《長安道》:“長安甲第高入云,誰家居住霍將軍。” |
yún bù yǔ rùn云布雨潤 | 比喻教化遠播。 | 《宋書·夷蠻傳·訶羅駝國》:“敷演正法,云布雨潤。” |
yún jí wù sàn云集霧散 | 云聚集,霧消散。形容變化時刻都在發生 | 漢·班固《西都賦》:“朝發河海,夕宿江漢,沉浮往來,云集霧散。” |
rén yún yì yún人云亦云 | 云:說。人家怎么說;自己也跟著怎么說。指沒有主見。 | 金 蔡松年《槽聲同彥高賦》詩:“槽床過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
yún cì lín jí云次鱗集 | 會聚;會合。 | 宋·周密《齊東野語·姜堯章自敘》:“薄海英才,云次鱗集。” |
xiáng yún ruì qì祥云瑞氣 | 舊時認為天上彩色的云氣為吉祥的征兆,故稱祥云瑞氣。亦作“祥云瑞彩”。 | 明·無名氏《紫微宮》第四折:“您看這祥云瑞氣,曉日和風,端的是太平佳兆也呵。” |
qīng yún dé yì青云得意 |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 宋·辛棄疾《沁園春·老子平生》:“況白頭能幾,定應獨往;青云得意,見說長存。” |
ná yún zhuō yuè拿云捉月 | 形容才能本領非常高。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6回:“就說出拿云捉月的手段,便就三言兩語聳動馮吉。” |
pēn yǔ xū yún噴雨噓云 | 形容浪花水氣的飛濺散逸。 | 明·劉基《送陳庭學之成都衛照磨任》詩:“君不見岷山導戒南紀,噴雨噓云九千里,瞿唐劍閣鍵重關,錦城花繞成都市。” |
yún xíng yǔ shī云行雨施 | 施:施布。比喻廣泛施行恩澤。 | 《周易 干》:“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
zhí rù yún xiāo直入云霄 | 云霄:指天空。直沖云天。形容歌聲高亢嘹亮。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點起幾百盞明角燈來,高高下下,照耀如同白日;歌聲縹緲,直入云霄。” |
yún fēi yān miè云飛煙滅 | 比喻消逝。 | 宋·辛棄疾《賀新郎·聽琵琶》詞:“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 |
yān yún gōng yǎng煙云供養 | 指山水怡悅性情。 | 明·陳繼儒《妮古錄》第三卷:“黃大癡九十而貌如童顏,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無疾而逝,蓋畫中煙云供養也。” |
shèng yǒu rú yún勝友如云 | 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
fēng yún zhī zhì風云之志 | 像風云那樣雄大高遠的志向。 | 北周·庚信《周兗州剌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無儒者之榮;或見兵書,遂有風云之志。” |
wò wù ná yún握霧拿云 | 拿云:能上云霄。駕馭云霧。形容善于掌握戎機,本領高強。 | 元·無名氏《連環記》第一折:“這其間多虧了張子房說地談天口,韓元帥握霧拿云手。” |
yún yóu tiān xià云游天下 | 像行云一樣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靜,原是祀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后因云游天下,來到此處。” |
yáng tái yún yǔ陽臺云雨 | 陽臺:神話中的臺名。指男女合歡。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è yún rào liáng遏云繞梁 |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云為之停下來靜聽,似余音繞著屋梁,不愿散去。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云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
yún kāi wù shì云開霧釋 | 同“云消霧散”。 | 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千古名臣,每遭讒謗,而轉瞬云開霧釋,日光月華。” |
xīng yún bù yǔ興云布雨 | 興:興起。興起云彩,布下雨。比喻神魔鬼怪神通廣大。 | 明·無名氏《南極登山》第二折:“小圣東海龍神是也,奉上帝敕令,管領著江河淮濟,溪洞潭淵,興云布雨,降福消災,濟渡眾生。” |
bō zhǔ yún wěi波屬云委 | 屬:連接;委:累積。波濤連綿,云層堆疊。比喻連續不斷,層見疊出。 | 《宋書 謝靈運傳論》:“自建武暨乎義熙,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
fēng chí yún juǎn風馳云卷 | 形容迅速席卷。 | 鄒魯《中國同盟會》:“西北則張樂行等風馳云卷,天下已非滿洲所有,其督師大臣賽尚阿、和春一敗涂地,事無可為。” |
yún chuí hǎi lì云垂海立 | 垂:低下。云低垂,海水陡立。比喻帝王的威德或文辭雄渾壯麗。 | 唐·杜甫《朝獻太清宮賦》:“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鳳凰威遲而不去,鯨魚屈矯以相吸。” |
shī yún zǐ yuē詩云子曰 | 《詩經》所說和孔子所言。二者均為歷代儒者遵奉的信條。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論或經典著作。 | 明·劉璋《鳳凰池》第一回:“見那詩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搖首閉目,只與云鍔穎臭味相投。” |
mù yǔ cháo yún暮雨朝云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間的情愛與歡會。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bái yún gū fēi白云孤飛 | 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 《舊唐書 狄仁杰傳》:“其親在河陽別業,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
zhāo yún mù yǔ朝云暮雨 |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變化,舊時用以喻指男女的歡會。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léi bēn yún jué雷奔云譎 | 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 清·梅曾亮《陳拜鄉詩序》:“今夫水之歸壑也,其未至則澎濞洶涌,雷奔云譎,及至于壑則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