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戰牌的成語故事
拼音miǎn zhàn pái
基本解釋指掛出的向對方表示不應戰的牌子。借指不想做事。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5回:“城上即將‘免戰牌’掛起,隨你叫罵,總不出戰。”
暫未找到成語免戰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免戰牌)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百戰百勝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
兢兢戰戰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小儲君倒也安安穩穩守著妝盒做護身符,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別之也。” |
戰天斗地 | |
戰戰業業 | 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故先王懔朽索之馭馬,慮天命之無常,戰戰業業,若履淵冰。”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 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東蕩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 |
戰不旋踵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于敵。’” |
息兵罷戰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只為宋朝南渡以后,紹興、淳熙年間,息兵罷戰,君相自謂太平,縱情逸樂。” |
不可避免 | 毛澤東《矛盾論》:“而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會在各種不同的階級社會中,引出各種不同的社會革命。” |
戰戰兢兢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十二金牌 | 《宋史 岳飛傳》:“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 |
未能免俗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
短兵接戰 | 《三國志 魏志 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
擋箭牌 | 廬隱《今后婦女的出路》:“她們拿擁護母權作擋箭牌,暗地里過著寄生的享樂生活。” |
金字招牌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總算一帆風順,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還高高掛著。” |
能征慣戰 |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法聰早當此際,遙遙地望見,果是會相持,能征慣戰,不慌不緊不忙,果手疾眼辨。” |
黃牌警告 | 孫力《都市風流》第11章:“戴維發出了黃牌警告,那是威嚴不可侵犯、不可動搖的警告。” |
統一戰線 |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目前的時局,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防止冒險主義。” |
膽戰心驚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
戰勝攻取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操大國之勢,征強兵伐諸侯,戰勝攻取,利盡歸于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后之家。” |
膽戰心寒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12回:“諸將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眾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 |
心驚膽戰 | 元 無名氏《薩真人夜斷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軟,不由我不心驚膽戰。” |
非戰之罪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
在所難免 | 清 李寶嘉《活地獄》第九回:“或者陽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難免。” |
十二道金牌 | 《宋史·岳飛傳》:“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 |
身經百戰 | 南北朝 庾信《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在朝四十一年,身經一百余戰。” |
戰無不勝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
背水一戰 | 宋 秦觀《將帥》:“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戰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