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論鯁議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指議論嚴正剛直。
出處宋李綱《論節(jié)義》:“[顏真卿]其后歸朝,峭論鯁議,為奸臣所擠,殞于賊手。”
基礎(chǔ)信息
拼音qiào lùn gěng yì
注音ㄑ一ㄠˋ ㄌㄨㄣˋ ㄍㄥˇ 一ˋ
繁體峭論鯁議
感情峭論鯁議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言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峭論鯁議的意思解釋、峭論鯁議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偏之論 | 偏于一面的議論。 |
一家之論 |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學(xué)說或論著。 |
一概而論 | 概:古代量糧食時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個標準來評論、看待或處理。多形容不分性質(zhì)、不加區(qū)別地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 |
一褱而論 | 見“一概而論”。 |
上篇上論 | 謂說話引經(jīng)據(jù)典,有根據(jù)。 |
不刊之論 |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動或剝?nèi)ィ徊豢翰荒芟徊豢蓜h改。內(nèi)容正確;不能更改的論斷。 |
不可思議 | 原是佛教用語;指神秘奧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語表達。后形容對事物情況、發(fā)展變化或言論無法想象很難理解。 |
不易之論 | 易:變更。不可變更的言論。指論斷或意見完全正確。 |
不根之論 | 根:根據(jù);論:言論。沒有根據(jù)的言論。 |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 不知道有漢朝,三國魏及晉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xiàn)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xué)問淺薄。 |
豐墻峭址 | 墻高大而地基陡直。喻根基不牢。址,同“址”。 |
豐墻峭阯 | 墻高大而地基陡直。比喻根基不牢。阯,同“址”。 |
爭多論少 | 為得到的多少而爭吵。形容斤斤計較。 |
爭斤論兩 | 指在細枝末節(jié)上與人相爭理論。 |
爭短論長 | 猶爭長競短。 |
爭長論短 | 長、短:指是非;優(yōu)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爭論誰是誰非;誰高誰低。 |
從長商議 | 猶言從長計議。 |
從長計議 | 長:放長時間;計議:商議需要較長的時間;仔細地考慮;商量。指對事情處理時的慎重認真態(tài)度。 |
以快言論 | 以:目的連詞;快:使痛快。使言論痛快。 |
眾議成林 | 指眾人的議論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現(xiàn)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亂真。 |
眾議紛紜 | 紛紜:多而雜亂。指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 |
鑿空之論 | 空泛而沒有根據(jù)的言論。 |
鑿空立論 | 鑿空:缺乏根據(jù),牽強附會。比喻本來缺乏根據(jù),卻挖空心思穿鑿附會地作出論斷。 |
切切私議 | 切:通“竊”;切切:暗中,私下。指私下小聲說話 |
力排眾議 | 力:竭力;排:排除;議:議論;意見。竭力排除或駁倒各個人的議論;使自己的主張占上風(fēng)。 |
半部論語 | 舊時對儒學(xué)經(jīng)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
半部論語治天下 | 舊時用來強調(diào)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 |
卑之無甚高論 | 表示只就淺易的說,沒有什么過高難行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