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大風雨過馬當山
[清代]:薛時雨
雨驟風馳帆似舞,一舟輕度溪灣。人家臨水有無間。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
絕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瀾。而今無復舊詞壇。馬當山下路,空見野云還。
雨驟風馳帆似舞,一舟輕度溪灣。人家臨水有無間。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
絕代才人天亦喜,借他隻手回瀾。而今無複舊詞壇。馬當山下路,空見野雲還。
“臨江仙·大風雨過馬當山”譯文及注釋
譯文
疾風驟雨中船帆搖曳好像在舞蹈,一只小船輕巧地渡過溪灣。水邊的屋舍在朦朧風雨中時隱時現。江豚噴水直上,水鳥捉到了魚,不勝閑暇。
絕世的才人老天都喜歡,多想借他的才華重振詞壇。可惜現在已經沒有舊時詞壇的盛況了。馬當山下的路上,只見到云朵飄還。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唐教坊曲,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馬當山:在今江西省彭澤縣東北、安徽省東流縣西南,橫枕大江,形勢雄瞼。
人家:住戶。有無間:指風雨朦朧,時隱時現,在有無之間。
江豚:哺乳動物,生活在江河中,通稱江豬。暴風雨中常出沒水面,能噴水直上。有些地方稱為“拜風豬”。
沙鳥:水鳥。閑:悠然自得。
回瀾:力挽狂瀾,即韓愈《進學解》中“挽抂瀾于既倒”的意思。
“臨江仙·大風雨過馬當山”鑒賞
賞析
這首詞起句緊緊扣住題目中的“大風雨”,用“驟”和“馳”二字給人以迅疾、突兀的感覺,使“大風雨”具體化、生動化。但和“雨驟風馳”造成的急風暴雨式氣氛相對應的舟和舟上的人,卻活潑而愜意,駕著小船輕快地度過了溪灣。更讓人驚奇的是大風雨中“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詞中“吹浪立”用擬人化的手法高度概括出了江豚的這一“特技”。而“沙鳥”在暴風雨中也不僅無所畏懼,而且還捕捉到賴以為食的魚,悠哉游哉,輕松之至。這種迅疾和舒緩、朦朧和清晰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非常逼真,從詞中仿佛看到一幅有人物在內的寫意山水畫。
上闋所寫是作者耳聞目睹到的,他或許就在那只船上,所以真切,所以形象,所以如聞其聲,如見其景。下闋則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所激發出來的內心情感。他首先想到的是當時詞壇的不景氣,詞風的衰頹。“絕代才人”暗指李白,李白的六首《橫江詞》就是在這里寫的。“借他只手回瀾”,作者希望在詞風“既倒”的危急情形下,出來“絕代才人”力挽狂瀾,改變今不如昔的現狀。如果說龔自珍所呼喚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是從全社會著眼,指現實中的歷史家,政論家、社會批評家等,那么薛時雨在此所召喚的,則專指文學界的文學家、詩人、詞人。“而今無復舊詞壇",既是對過去的懷念,又是對現狀的不滿。但是詞壇的“不復”還有其他因素。所以,作者的呼喚也好,慨嘆也好,幾乎是徒勞的。結尾一句“馬當山下路,空見野云還”就體現了這種不得再見昔日才人的無可奈何的心境。這中間,包含著許多用語言說不出的東西。譚獻評此詞“結響甚遒”正是基于這一點吧。另外,最后才點出題目中的“馬當山”,確有前呼后應,首尾相照之妙。
薛時雨在其《藤香館集》所附二種詞的自序中說:“律疏而語率,無柔腸冶態以蕩其思,無遠韻深情以媚其格,病根仍是犯一直字。”這個自我評價自然也包括這首詞。至于“犯一直字”的“直”,在這首詞中,卻不突出,因為它在率直奔放的同時,又能轉折如意,見其韻致。
創作背景
薛時雨所生活的晚清,單從詞這種文學體裁而言,已經到“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的境地了,當然其中也有其他因素。詞人在風雨天經過馬當山,見到雨中之景,聯想到當時詞壇的沒落,有感而發作下此詞。 ?
清代·薛時雨的簡介

薛時雨,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咸豐三年(1853)進士。官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欸乃》。臺灣第一巡撫劉銘傳親家。
...〔
? 薛時雨的詩(2篇)〕
清代:
薛時雨
雨驟風馳帆似舞,一舟輕度溪灣。人家臨水有無間。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
絕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瀾。而今無復舊詞壇。馬當山下路,空見野云還。
雨驟風馳帆似舞,一舟輕度溪灣。人家臨水有無間。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
絕代才人天亦喜,借他隻手回瀾。而今無複舊詞壇。馬當山下路,空見野雲還。
元代:
揭傒斯
黃鶴樓前鸚鵡洲,夢中渾似昔時游。
蒼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
鼓角沈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
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
黃鶴樓前鸚鵡洲,夢中渾似昔時遊。
蒼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
鼓角沈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
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
唐代:
孟浩然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宋代:
范成大
千峰萬峰巴峽里,不信人間有平地。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山川相迎復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歸程萬里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
千峰萬峰巴峽裡,不信人間有平地。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山川相迎複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歸程萬裡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
唐代:
杜甫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飛。
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飛。
不如醉裡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後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清代:
郭麐
暗水通潮,癡云閣雨,微陰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離聲。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纖、并坐調笙。莫多情,第一難忘,席上輕盈。
天涯我是飄零慣,任飛花無定,相送人行。見說蘭舟,明朝也泊長亭。門前記取垂楊樹,只藏他、三兩秋鶯。一程程,愁水愁風,不要人聽。
暗水通潮,癡雲閣雨,微陰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離聲。清歌欲遏行雲住,露春纖、并坐調笙。莫多情,第一難忘,席上輕盈。
天涯我是飄零慣,任飛花無定,相送人行。見說蘭舟,明朝也泊長亭。門前記取垂楊樹,隻藏他、三兩秋鶯。一程程,愁水愁風,不要人聽。
宋代:
潘牥
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還。
應是躡飛鸞,月下時時整佩環。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生怕倚闌幹,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雲去不還。
應是躡飛鸞,月下時時整佩環。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清代:
曾國藩
朝朝整駕趁星光,細想吾生有底忙。
疲馬可憐孤月照,晨雞一破萬山蒼。
曰歸曰歸歲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風力勁,何當吹我送君旁。
朝朝整駕趁星光,細想吾生有底忙。
疲馬可憐孤月照,晨雞一破萬山蒼。
曰歸曰歸歲雲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風力勁,何當吹我送君旁。
清代:
納蘭性德
蜀弦秦柱不關情,盡日掩云屏。己惜輕翎退粉,更嫌弱絮為萍。
東風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盡一簾紅雨,為誰親系花鈴。
蜀弦秦柱不關情,盡日掩雲屏。己惜輕翎退粉,更嫌弱絮為萍。
東風多事,餘寒吹散,烘暖微酲。看盡一簾紅雨,為誰親系花鈴。
明代:
張岱
于園在瓜洲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
于園在瓜洲步五裡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攜餘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後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後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