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譯文及注釋
譯文
頭戴斗笠要注意避讓雜樹枝,初秋時節天氣涼爽非常適宜在野外行走。
溪澗上空的云霧彌漫整個山谷,突然山雨就淅淅瀝瀝地飄落下來。
騎在馬上衣巾全被雨淋濕,村邊的瓜豆枝葉在風雨中紛亂傾倒。
雨過天晴群山又凸顯出來,山上大大小小瀑布齊飛的景象是如此奇妙。
注釋
短笠團團:頭上戴的圓圓的斗笠。
避樹枝:山路上雜樹叢生,行走中要注意避讓。
初涼天氣:初秋季節。
野行宜:適宜野外活動。
溪云:溪澗上空的云。
“山雨”句:我本以為雨還未到,突然就淅淅瀝瀝地飄落下來。
馬上:主人公騎在馬上。
離披:紛亂傾倒。
“新晴”二句:雨后初晴,本來雨霧籠罩的群山一下子又全部凸顯出來,山上大大小小的瀑布一齊飛流,呈現出一種奇妙的景象。
“山雨”鑒賞
賞析
全詩緊緊圍繞“山雨”的題意,首聯描寫山中未雨之景,頷聯寫遇雨之景,頸聯寫雨中之景,尾聯寫雨后之景。全詩用筆細膩,景象逼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作者寫途中遇雨,共分四層敘。雨前天氣很好,一點也沒有雨意。作者在山林中穿行,雖只戴短笠,還是被茂密的樹枝掛纏和阻撓,他一路觀山望景,興致很好,只覺天氣涼爽宜人,沒有想到下雨。這一層說明,“山雨”之來,確乎是出人意料的。
山雨的到來,溪上云霧四起,漸漸連成一片,行人只覺山光物態的迷人,而沒有意識到這就是雨來的信號。要在別處,“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雨前的征兆十分顯著,貴州山區卻全然不同,云霧恰起,陣雨就來了。“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二句寫出雨來迅疾,使人回不過神來。好奇之感,通過“忽來”、“不知”等詞語,自然流露出來。
正因為出乎意料,作者事先沒有準備雨具,只有一領遮頭的短笠,衣襟不免要被打濕了。但反正遇上了,便“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看到雨中村邊瓜豆蔓藤散亂紛披,作狼狽狀,使他的注意力轉移到觀望雨中景色,渾忘沾濕之苦。“馬上衣襟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一個“也”字,從物我同情中得到幾分慰藉,而一個“任”字則表現出雨中人的從容與泰然。
突然,雨腳為之一收,天就放晴了。這時比雨前的物象,又有一番清麗:云霧全失,峰巒盡出,斜陽相迎,虹霓隨之,一片明朗璀璨景象。山雨雖然住了,但雨水化成無數山泉奔流下山,跳坡注澗,又作“萬瀑齊飛”的壯麗景觀。“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是這首寫景詩推出的新境界,作者情緒也為之一振。雨前的溪云四起是一奇;雨中的瓜豆離披是一奇;而雨后的萬瀑映日是又一奇。
“溪云到處”——山雨之兆,“萬瀑齊飛”——山雨所成,來龍去脈,皆扣題面。重心所在是寫“山雨”,而非寫雨霽。“山雨”非川原如煙之雨——后者是絕不可見“萬瀑齊飛”之奇觀的。本篇境界層出不窮,恰似張镃贊“誠齋體”所謂:“造化精神無盡期,跳騰踔厲及時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詩。”(《攜得秘監詩一編登舟因成二絕》),何紹基這首詩亦得誠齋體之精髓。
創作背景
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作者為貴州鄉試主考官,此詩即赴任途中遇到山雨所作。
何紹基簡介
清代·何紹基的簡介

何紹基(1799-1873),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進士。咸豐初簡四川學政,曾典福建等鄉試。歷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通經史,精小學金石碑版。據《大戴記》考證《禮經》。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著。
...〔? 何紹基的詩(1篇)〕猜你喜歡
真州東園記
真為州,當東南之水會,故為江淮、兩浙、荊湖發運使之治所。龍圖閣直學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許君子春之為使也,得監察御史里行馬君仲涂為其判官。三人者樂其相得之歡,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監軍廢營以作東園,而日往游焉。
歲秋八月,子春以其職事走京師,圖其所謂東園者來以示予曰:“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臺,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虛之閣;水,吾泛以畫舫之舟。敞其中以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為射賓之圃。芙蕖芰荷之的歷,幽蘭白芷之芬芳,與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陰,此前日之蒼煙白露而荊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動搖而上下;其寬閑深靚,可以答遠響而生清風,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風雨、鼪鼯鳥獸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圖之所載,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遠近,嬉于水而逐魚鳥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畫者,吾亦不能言也,其為吾書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沖也。四方之賓客往來者,吾與之共樂于此,豈獨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臺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無日而不來,而吾三人者有時皆去也,豈不眷眷于是哉?不為之記,則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為三君之材賢足以相濟,而又協于其職,知所先后,使上下給足,而東南六路之人無辛苦愁怨之聲,然后休其余閑,又與四方賢士大夫共樂于此。是皆可嘉也,乃為之書。廬陵歐陽修記。
金明池·瓊苑金池
瓊苑金池,青門紫陌,似雪楊花滿路。云日淡、天低晝永,過三點兩點細雨。好花枝、半出墻頭,似悵望、芳草王孫何處。更水繞人家,橋當門巷,燕燕鶯鶯飛舞。
怎得東君長為主,把綠鬢朱顏,一時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訴。況春來、倍覺傷心,念故國情多,新年愁苦。縱寶馬嘶風,紅塵拂面,也則尋芳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