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題錄鬼簿”譯文及注釋
譯文
前朝人物,現在已經不多。眼前江山依舊,光陰快似飛梭。京都的繁華,西湖的富貴,只讓人感嘆高歌。
麒麟冢王侯將相,身后也很坎坷;風凰臺風流英華,歲月同櫸蹉跎。生,將又如何?死,又將如何?只有留在紙上的清白名聲,千年萬代也不會消磨。
注釋
折桂令:曲牌名,又稱蟾宮曲。《錄鬼簿(bù)》:是元朝末年一部專門記錄散曲、戲劇作家生平事跡的著作,作者為文學家、散曲家鐘嗣成。
貞元朝士無多:這里作者用“貞元朝士”,代指元曲作家和藝術家。
上苑:指皇家的花園,這里代指元代的京城大都。西湖:指杭州。大都、杭州是元戲曲家云集的地方。
總付:都交給。
麒麟冢:麒麟是古代傳說中表示吉祥的神獸,是龍的子女。古人常用它來表示杰出的人物。衣冠:指當官的人。
鳳凰臺:在今南京。傳說晉代年間有鳥匯集此處,人們稱它們為鳳凰。這里代指人才匯集之地。蹉跎:失時,不珍惜時光。
紙上:指《錄鬼簿》書中。
“折桂令·題錄鬼簿”鑒賞
賞析
該曲共分三層,“想貞元朝士無多,滿目江山,日月如梭”為第一層,化用唐劉禹錫詩句,感嘆藝苑的英才已紛紛過世,入于《錄鬼簿》中,江山依舊,歲月悠悠,令人無限傷感。開頭就從一個“想”字說起,劈面而來,在讓人感到突兀之余,也讓人感到凝重,讓人覺得這支曲子不是游戲之作,對《錄鬼簿》的評價是嚴肅可信的。緊接著,推出了空間意象“滿目江山”和時間意象“日月如梭”。緬懷古人的情思與時空意象的組合、交織,就超越了一時一地的特定時空意義,表達了涵蓋古今的人生感慨:江山長存,歲月無情,人生與之相比,真如白駒過隙,何其短暫。這兩個意象的出現,使首句染上了更為蒼涼的色調,令人低回不已。
緊接三句“上苑繁華,西湖富貴,總付高歌。麒麟冢衣冠坎坷,鳳凰臺人物蹉跎”為第二層,提出了一個如何看待繁華富貴的問題。在作者看來,人世滄桑,榮華富貴如過眼煙云,而且與之相伴的也往往是“坎坷”和“蹉跎”,它沒有什么值得稱許的。前代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連同他們的文治武功,都已經成了樵唱漁歌的材料,歷史上的功臣名將到而今都已成了地下的一壞黃土。即是說生死富貴都是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對富貴的否定也就襯托了對《錄鬼簿》的褒揚,肯定了這部為緬懷故人、為曲壇名公才人立傳的著作是萬古不朽的,他的價值是超越千古的。
最后四句“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紙上清名,萬古難磨”為第三層,作者亮出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作者認為人生價值體現于文學事業之中,把文學事業提到了超乎生死、跨越時空的高度。重視文學事業,這是中國典型的文人意識,但這種觀點并未越出儒家將“立言”與“立德”、“立功”并提的傳統功利觀念的框框。作者則不然,他此曲為《錄鬼簿》題詞,緬懷的是被正統文人鄙視的藝人才士,肯定的是被摒于正統文學之外的通俗文學,張揚的是具有反傳統意義的人生價值觀。蔑視“已死之鬼”,贊頌“不死之鬼”,這就是本文作者與《錄鬼簿》作者共同的價值判斷。
創作背景
這首散曲是為題詠鐘嗣成的《錄鬼簿》而作,作品從鐘嗣成編纂《錄鬼簿》的用意和所錄作家的坎坷命運著眼,表達了對元曲作家的熱情贊頌。?
猜你喜歡
黑漆弩·游金山寺
鄰曲子嚴伯昌,嘗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謂余曰:“詞雖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煙雨’目之何如?”予曰:“昔東坡作《念奴》曲,后人愛之,易其名為《酹江月》,其誰曰不然?”仲先因請余效顰。遂追賦《游金山寺》一闋,倚其聲而歌之。昔漢儒家畜聲伎,唐人例有音學。而今之樂府,用力多而難為工,縱使有成,未免筆墨勸淫為俠耳。渠輩年少氣銳,淵源正學,不致費日力于此也。其詞曰:
蒼波萬頃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鰲頭滿咽三杯,吸盡江山濃綠。蛟龍慮恐下燃犀,風起浪翻如屋。任夕陽歸棹縱橫,待償我平生不足。
陽春曲·題情
輕拈斑管書心事,細折銀箋寫恨詞。可憐不慣害相思,則被你個肯字兒,迤逗我許多時。
鬢云懶理松金鳳,胭粉慵施減玉容。傷情經歲繡幃空,心緒冗,悶倚翠屏。
慵拈粉線閑金縷,懶酌瓊漿冷玉壺。才郎一去信音疏,長嘆吁,香臉淚如珠。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奶娘催逼緊拘鉗,甚是嚴,越間阻越情忺。
笑將紅袖遮銀燭,不放才郎夜看書。相偎相抱取歡娛,止不過迭應舉,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鉸甚鞋兒樣,寂寞羅幃冷篆香。向前摟定可憎娘,止不過趕嫁妝,誤了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