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春日送別
[元代]:劉方平
絲絲楊柳風(fēng),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fēng)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絲絲楊柳風(fēng),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fēng)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一枝花·春日送別”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楊柳在絲絲微風(fēng)中飄蕩,梨花在點點細(xì)雨中綻放。雨點隨著花瓣飄落,柳條在風(fēng)中顯得格外疏朗。春天過去了,誰也沒有辦法把春天留住。春天為什么走得這樣快?請問司春的東君,誰能為春天景物作主。
注釋
東君:傳說中的司春之神。
鶯花:鶯啼花開,泛指春天景物。
“一枝花·春日送別”鑒賞
賞析
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譽。全曲先寫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從而達(dá)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這首曲子的曲辭確實是“語極俊麗”。開頭四句,作者扣住題中的“春日”,用工細(xì)綺麗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形象生動的春景圖。風(fēng)襯楊柳,顯楊柳更風(fēng)流;雨襯梨花,顯梨花更圣潔。楊柳隨風(fēng),梨花帶雨,風(fēng)與楊柳,雨與梨花,皆互為映襯,相得益彰。風(fēng)乃“絲絲”風(fēng),雨乃“點點”雨,“絲絲”、“點點”兩個疊詞,把春天特有的輕柔、甜美的韻味盡情透出;同時也隱含著柳搖若風(fēng),花落如雨的比喻。這四句對仗工整,實際上是以詩入曲,借對仗藝術(shù)而使這幅春景圖形象更鮮明,色調(diào)更和諧。
“雨隨花瓣落,風(fēng)趁柳條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為雨打,更因為風(fēng)吹;柳條稀疏,因為風(fēng)拂,也因為雨洗。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隱隱的哀愁。這種情緒,在“春事成虛”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梨花瓣落,春將歸去,故云“春事成虛”。這里的“無奈春歸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將遠(yuǎn)去的“人”;同樣,“春歸何太速”一語,既是對匆匆而盡的“春”的質(zhì)問,也是對匆匆離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后的“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便由怨而轉(zhuǎn)為幽憤了,亦暗扣了題旨“送別”。
元代·劉方平的簡介

劉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yīng)進(jìn)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yán)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xiāng)思,思想內(nèi)容較貧弱,但藝術(shù)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
? 劉方平的詩(2篇)〕
元代:
劉方平
絲絲楊柳風(fēng),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fēng)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絲絲楊柳風(fēng),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fēng)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南北朝:
謝朓
高館臨荒途,清川帶長陌。
上有流思人,懷舊望歸客。
塘邊草雜紅,樹際花猶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盡離席!
高館臨荒途,清川帶長陌。
上有流思人,懷舊望歸客。
塘邊草雜紅,樹際花猶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盡離席!
明代:
王夫之
湘水經(jīng)東安縣東,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綠蘿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飛哀瀉。冰玉半灣塵不惹,停凝欲挽東流駕。
百尺危崖誰羽化。一捻殘香,拈插莓苔隙。憶自尋香人去也,寒原夕陽燒悲灺。
湘水經(jīng)東安縣東,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雲(yún)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綠蘿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裡飛哀瀉。冰玉半灣塵不惹,停凝欲挽東流駕。
百尺危崖誰羽化。一撚殘香,拈插莓苔隙。憶自尋香人去也,寒原夕陽燒悲灺。
明代:
夏完淳
登臨澤國半荊榛,戰(zhàn)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燈暮雨白綸巾。
何時壯志酬明主,幾日浮生哭故人。
萬里飛騰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風(fēng)塵。
登臨澤國半荊榛,戰(zhàn)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燈暮雨白綸巾。
何時壯志酬明主,幾日浮生哭故人。
萬裡飛騰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風(fēng)塵。
明代:
石玠
清于池水凈于苔,會府潭潭暫作臺。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云滿眼杏將開。
榆關(guān)道路猶堪走,麟閣功勛豈易陪。
莫信蓬萊相離遠(yuǎn),塞鴻多自日邊來。
清于池水淨(jìng)于苔,會府潭潭暫作臺。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雲(yún)滿眼杏將開。
榆關(guān)道路猶堪走,麟閣功勳豈易陪。
莫信蓬萊相離遠(yuǎn),塞鴻多自日邊來。
宋代:
辛棄疾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懷趙丞相經(jīng)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誰來照影,臥龍山下。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待細(xì)把江山圖畫。千頃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馬。中有句,浩難寫。
詩人例入西湖社。記風(fēng)流重來手種,綠陰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國,十里水晶臺榭。更復(fù)道橫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問當(dāng)年魚鳥無存者。堂上燕,又長夏。
三山雨中遊西湖有懷趙丞相經(jīng)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誰來照影,臥龍山下。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待細(xì)把江山圖畫。千頃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馬。中有句,浩難寫。
詩人例入西湖社。記風(fēng)流重來手種,綠陰成也。陌上遊人誇故國,十裡水晶臺榭。更複道橫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問當(dāng)年魚鳥無存者。堂上燕,又長夏。
清代:
董士錫
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fā)。殘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楊手漫折,難結(jié),輕帆一葉。離亭遠(yuǎn),歸路漸迷,千里滄波楚天闊。
除寒乍消歇。剩霧鎖花魂,風(fēng)砭詩骨。茫茫江草連云濕。悵綠樹鶯老,碧欄蜂瘦,空留檣燕似訴別,向人共愁絕。
重疊,浪堆雪。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峰如發(fā)。扁舟獨自,記舊夢,忍細(xì)說?
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fā)。殘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楊手漫折,難結(jié),輕帆一葉。離亭遠(yuǎn),歸路漸迷,千裡滄波楚天闊。
除寒乍消歇。剩霧鎖花魂,風(fēng)砭詩骨。茫茫江草連雲(yún)濕。悵綠樹鶯老,碧欄蜂瘦,空留檣燕似訴別,向人共愁絕。
重疊,浪堆雪。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峰如發(fā)。扁舟獨自,記舊夢,忍細(xì)說?
清代:
納蘭性德
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fēng)前無處說,數(shù)歸鴉。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fēng)前無處說,數(shù)歸鴉。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元代:
陳孚
長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復(fù)見,千崖暮如曉。
漁翁寒欲歸,不記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長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複見,千崖暮如曉。
漁翁寒欲歸,不記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雲(yún)深一蓑小。
明代:
嚴(yán)嵩
種樹成陰辟沼漁,數(shù)椽聊此卜幽居。
諸峰稍識嵐霏外,三徑新鋤灌莽余。
窮巷頗回高士轍,藜床時讀古人書。
欲因蘿薜辭簪弁,慚愧天恩在玉除。
無端世路繞羊腸,偶以疏慵得自藏。
種竹旋添馴鶴徑,買山聊起讀書堂。
開窗古木蕭蕭籟,隱幾寒花寂寂香。
莫笑野人生計少,濯纓隨處有滄浪。
種樹成陰辟沼漁,數(shù)椽聊此蔔幽居。
諸峰稍識嵐霏外,三徑新鋤灌莽餘。
窮巷頗回高士轍,藜床時讀古人書。
欲因蘿薜辭簪弁,慚愧天恩在玉除。
無端世路繞羊腸,偶以疏慵得自藏。
種竹旋添馴鶴徑,買山聊起讀書堂。
開窗古木蕭蕭籟,隱幾寒花寂寂香。
莫笑野人生計少,濯纓隨處有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