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歸·柳陰庭院占風光”譯文及注釋
譯文
庭院深深,楊柳陰濃,在這美麗的環境里燕子雙雙終日呢喃,占盡風光,一池春水,蕩漾著碧波,燕子雙雙掠水而過。
池塘中浮萍散漫,池塘上柳絮飄揚。落花隨水流去,燕子非常憐惜,便把那一片片的落花銜到梁上的巢里去了。
注釋
①阮郎歸:詞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園”“碧桃春”。雙調,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后段五句,四平韻。
②呢喃(ní nán):形容小聲說話,泛指女孩子的撒嬌時的聲音。
③蹴(cù)水:點水,踏水,掠水。
④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葉子扁平,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下生須根,開白花,稱“浮萍”。
⑤飄飏(yáng):飄揚,飄動飛揚。
⑥銜(xián):含著,用嘴叼。
⑦畫梁:有彩繪裝飾的屋梁。
“阮郎歸·柳陰庭院占風光”鑒賞
賞析
鄒祗謨《遠志齋詞衷》說:“詠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贝嗽~深得其中之昧。處處說燕,而終篇無一燕字。說它寫得不像,卻很像;說它像,卻又不太像,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取其神而不襲其貌。詞人主要通過烘托、陪襯等方法,迂回曲折地描寫燕子所處的環境,燕子的聲音、動作和體態;同時還借助了明喻和暗喻等手法。詞的起首二句先寫環境,后寫聲音。庭院深深,楊柳陰濃,渲染了庭院的深邃靜。在這寂靜的環境中,唯有雙雙紫燕,終日呢喃,神態上這就突出了詞中的主體。不徑說燕子,僅以“呢喃”二字,從聲音上勾畫出它的特點,接著后面兩句,也以同樣的結構,先寫環境,后寫動作,只是詞人的眼先已庭院移到池塘。
一池春水,雨后新漲,碧波蕩漾,境極美矣。此時忽有雙雙燕子,掠水而過。這是以環境之靜,烘托燕子之動,動靜相宜,便產生優美的情趣?!磅硭Α比?,可謂得燕子之神。一只燕子剛從水面上點了一下,飛了過去,緊接著又一只燕子從水面上點了一下,飛了過去……飛燕踏水,前后相續,活生生的一幅飛燕鬧春圖呈現于眼前。雖不言燕,而生動的燕子形象已入讀者眼簾了。
過片二句,通過環境的渲染、烘托,又進一步運用明喻或暗喻摹擬燕子的形象。用比喻亦不易,“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摹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見張炎《詞源》論詠物),其妙亦在似與不似之間?!捌忌⒙?,承上片“池塘”而來。池塘上浮萍點點,逐水飄流,映襯了空中的飛燕。“絮飄飏”承起句“柳陰”而來。既云有陰陰楊柳,自有柳絮飄飏,于中也自然地點出時當絮飛花落的暮春,與《武林舊事》所說的“三月初十日”恰相符合。柳絮在風中飄揚,烘托出燕子在天空飛翔的姿態。其體態輕盈,情韻杳眇,悠然可想。而著一“狂”字,回味無窮。
結尾二句,是全篇的警策,猶如畫龍點睛,全篇因之警動。暮春時節,落紅陣陣,有的飄在岸上,有的落入水中,惹人憐惜。詞人說:“為憐流去落紅香,銜將歸畫梁?!睂懷嘧酉Щǎ瑫r也將人之憐香惜艷的心情反映出來?!奥浠ǘ忌涎喑材唷?,是李清照(一作周邦彥)《浣溪沙》中的句子。李清照早于曾覿,曾詞人之根可能出于李詞。然李詞所的只是燕子銜泥筑巢的結果,而曾詞則刻畫其過程,形象更為生動,情感更加濃厚。同時,下句的“歸”字與上句的“去”字,相互呼應,落花逐水而流,而多情的燕子卻把它一口一口銜回畫梁,筑成芳巢。這就賦予燕子以大雅不俗的性格,實際上也映射出詞人自己的“心影”。這詞的藝術表現手法是相當成功的。
創作背景
據周密《武林舊事》卷七記載,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三月初十,宋孝宗陪太上皇宋高宗,至后苑賞花,“回至清妍亭看茶蘼,就登御舟,繞堤閑游。倚闌閑看,適有雙燕掠水飛過,傳旨令曾覿賦之,遂進《阮郎歸》。”可見這是奉旨填詞。
曾覿簡介
宋代·曾覿的簡介

曾覿(音di迪)(1109-1180) 字純甫,汴京(今河南開封)人。紹興中,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受禪,以潛邸舊人,授權知閣門事。淳熙初,除開府儀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觀使。趨奉宮廷,詞多應制之作。其詞語言婉麗,風格柔媚。代表作為《阮郎歸》、《水調歌頭》《西江月》《定風波》(長相思》、《采桑子》、《眼兒媚》、《憶秦娥》等,其中以《阮郎歸》一詞為最著名。
...〔? 曾覿的詩(2篇)〕猜你喜歡
摸魚兒·雁丘詞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庇枰蛸I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鸚鵡賦
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有獻鸚鵡者,舉酒于衡前曰:“禰處士,今日無用娛賓,竊以此鳥自遠而至,明彗聰善,羽族之可貴,愿先生為之賦,使四座咸共榮觀,不亦可乎?”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其辭曰: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游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紺趾丹觜,綠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雖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于眾禽?
于是羨芳聲之遠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隴坻,詔伯益于流沙。跨昆侖而播弋,冠云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故獻全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爾乃歸窮委命,離群喪侶。閉以雕籠,翦其翅羽。流飄萬里,崎嶇重阻。逾岷越障,載罹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佇。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于鼎俎?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余年之足惜,愍眾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稱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長吟遠慕,哀鳴感類。音聲凄以激揚,容貌慘以憔悴。聞之者悲傷,見之者隕淚。放臣為之屢嘆,棄妻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處,若塤篪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想昆山之高岳,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茍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讬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彌久而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