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邸間壁”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荼蘼的香味飄蕩在夢里深閨寂寂懼怯春寒,蒼翠的樹木遮掩重重門戶燕子安靜地棲息于梁間。
思念遠人敲斷玉制的頭釵紅燭也因夜深而清冷,你在家計算我的旅程該在說已經到了常山。
注釋
邸:住宅,府邸,這里指旅舍。
酴醾(tú mí):即荼蘼,也叫佛見笑,薔薇科,春末開花,清香遠溢。
翠:指蒼翠的樹木。
重門:重重門戶。
閑:安靜。
玉釵:古時婦女頭上的飾物。釵柄分成兩股,形狀似鉗,常用以剪剔燭花。
紅燭冷:指燭光越來越暗。
計程:計算路程。常山:縣名,今浙江常山縣。
“題邸間壁”鑒賞
賞析
整首詩都是想象,前兩句寫春夜的清冷孤寂,極力描寫了其妻獨居家中的寂寥,后兩句想象其妻醒后想念自己的情景,通過對自己想象中的細節的刻畫,描寫出其妻期盼與丈夫早些相聚的心情。這首詩寫的實際正是詩人思妻心切,可以說詩人是以思夫之心,表思婦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詩的前兩句“酴醾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閑”,從大處落墨,極寫其妻空閨寂寥。酴醾,作者用它來比喻其妻之“香夢”,一方面寄托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另一方面也在著重強調:即便是這樣甜美的夢,也害怕春寒寂寞的攪擾。更何況“翠掩重門舒,深鎖空閏,又增加了幾分冷冷清清的氣氛。這里的“燕子閑”有兩重意思:其一,“閑”表示寂靜,思婦“香夢”為“春寒”驚醒后,愁腸婉轉,四顧寂寥,無可訴說,其二,“燕子護歸巢為“閑”,鳥兒尚能雌雄相守,夜落歸果,無形中把人的那種孤寂心情也就襯托得更強烈了。
接下來,作者又用“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兩句詩寫他妻子夢醒后思念丈夫,切盼與丈夫早些團聚的心情。前句詩用了兩個細節:“敲斷玉釵”和“紅燭冷”。玉釵本為女子心愛之物,專用來梳妝打扮的。可是,由于丈夫久出不歸,“首如飛蓬,誰為適容”,她竟慵自梳頭,懶于打扮了。不僅如此,當她拿起了“玉釵”時,頓然間竟有無限的惆悵之情涌上心頭,索性拿它來作為計算丈夫歸期的工具,一遍一遍地敲,一遍一遍地想,一遍一遍地算,最后竟把玉釵“敲斷”了。在這個細節中,作者雖然絲毫沒有提到“思”字,但思婦的那種心情卻被刻畫得那么突出,使人們仿佛能見到她的一臉愁容。同樣,“紅燭冷”一方面極言思婦“敲釵”時間之長,甚至燃盡紅燭,天將破曉,另一方面還巧妙地暗示了女子紅顏已老,青春將逝,由此更加襯托思婦的愁情滿懷。
最后,“計程應說到常山”,既是點破思婦何以愁懷不解的句子——因為不管是“香夢”也好,“燕子閑”也好,“敲斷玉釵”也好,作者盡管讓思婦愁腸婉轉,卻并役有直說她是為了思夫才受了這樣的煎熬,這句卻以“計程”輕輕地點了出來,使詩意更加明確;同時,這句話又說明了這一切不過都是作者在常山旅舍中想象的—這不僅因為“應說到常山”是一種猜測的口氣,而這“猜測”讓夫婦雙方不謀而合,更增加了雙方的思念之情,而且還因為前文中的廠“香夢”“重門”為女子所特有。至此,讀者才真正弄清楚了“題邸間壁”與詩的關系:原來作者是以思夫之心,度思婦之腹。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詩人在羈旅途中,思鄉情切,即興題寫在旅社墻壁上的。
鄭會簡介
宋代·鄭會的簡介

鄭會,字文謙,一字有極,號亦山,貴溪(今屬江西)人。少游朱熹、陸九淵之門。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十年,擢禮部侍郎。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史彌遠專政,引疾歸里。卒年八十二。有《亦山集》。已佚。清同治《貴溪縣志》卷八有傳。 鄭會詩,據《全芳備祖》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 鄭會的詩(1篇)〕猜你喜歡
蕩婦秋思賦
蕩子之別十年,倡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天與水兮相逼,山與云兮共色。山則蒼蒼入漢,水則涓涓不測。誰復堪見鳥飛,悲鳴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況乃倡樓蕩婦,對此傷情。于時露萎庭蕙,霜封階砌;坐視帶長,轉看腰細。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遠如何?鬢飄蓬而漸亂,心懷愁而轉嘆。愁索翠眉斂,啼多紅粉漫。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客子行行終不歸。
燭影搖紅·芳臉勻紅
芳臉勻紅,黛眉巧畫宮妝淺。風流天付與精神,全在嬌波眼。早是縈心可慣。向尊前、頻頻顧眄。幾回想見,見了還休,爭如不見。
燭影搖紅,夜闌飲散春宵短。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云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海棠開后,燕子來時,黃昏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