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顧章書”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上個月因病辭官,回到家鄉尋找隱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門山。很多峭壁與云霞爭高下,獨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陽;幽深的洞穴包含著云霧,深谷小溪積聚著翠綠的潭水;蟬鳴鶴叫,水聲清越,猿猴啼叫,和諧動聽的聲音相互混雜,聲調悠長有音韻之美。我既然向來推崇隱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這種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愛,豈是虛言啊。
注釋
去月:上月。
謝?。阂虿《哉埻寺?。謝:告。仆:自己的簡稱
薜蘿:一種山中生長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帶女蘿。”后以此代指隱士的服飾。 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
森壁爭霞:眾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森:眾多的樣子。 壁:險峻的山崖。 霞:早晚的彩云。
孤峰限日:孤特聳立的高峰遮斷了陽光。 限:阻,這里指遮斷。
幽岫:幽深的山穴。
蓄:包含。
翠:綠水。
唳:(鶴)啼叫。
啼:(猿)鳴叫。
英英:同“嚶嚶”,象聲詞,形容蟲鳥動物的鳴叫,也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綿綿:連綿不絕的樣子,形容聲調悠長。
韻:和聲。
素:向來,一向。
重:重視,這里是向往的意思。
幽居:隱居。
遂:就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幸好菊花、竹實很多。 富:多,充裕。 偏:特別。饒:豐富。 竹實:竹米,竹子開花后所結的果實,可以食用,傳說為鳳凰的食物。菊花,竹實都是隱士的食物。
山谷所資,于斯已辦: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 資:出產的東西,提供。 所資:所需的東西。斯:這。辦,具備。
仁智之樂:佳山秀水為仁人智士所喜愛。《論語·雍也》:“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樂:喜愛。
豈徒語:怎么能隨便說。徒:僅僅。語:說。
“與顧章書”鑒賞
賞析
作者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繪了石門山壯麗秀美的自然景色,表達了托病辭官后歸隱的志趣,全文可分為二層。
第一層是第一句。作者以敘事開篇,交代了自己上個月歸隱一事。為什么要歸隱呢?作者沒有明說,但“謝病”和“覓”已清楚地表明他是托病辭官,是自尋歸隱的。由此可見他對官場的厭惡,對政治的失望,這為下文作者盡態極妍地描寫景物蓄勢和張本。
第二層從第二句開始一直到最后。這一層主要描繪石門山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歸隱后自得其樂的情趣。作者先交代了石門山的位置,接下運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由靜態轉化為動態,從而寫出石門山山高谷翠的景色特點:陰森森的峭壁直立天空,連接紅霞;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聳立,遮擋太陽;幽邃的山洞里掩藏著白云;深深的溪谷旁青草叢生,綠樹紛披。在這里,作者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賦予石門山以生命活力,啟發我們豐富的聯想。同時,作者還繪聲繪色,把山中描寫成一個音樂的世界:溪流的淙淙聲,鳴蟬的吟唱聲,云鶴的叫唳聲,猿猴的哀啼聲,交織在一起,“英英相雜,綿綿成韻”,組成了優美的山林交響曲。作者鋪寫山中的各種聲音,表面上看似熱鬧,其實卻是以鬧寫靜,顯示出山高無人的幽靜,這個地方,對于“素重幽居”的作者來說,自然是一個好去處,因而他“葺宇其上”??梢姡髡哌x擇這里幽居的理由是,高山的幽靜契合了他想避開喧囂浮繁塵世生活的淡泊寧靜的心境,而漫山的菊花,遍地的竹實,不僅增添了這份幽靜,而且,通過夸張地描繪這些芳潔美好的自然物,來美化詩人自己的品格,構成崇高完美、超然出俗的典型形象?!爸钦邩匪收邩飞健?,用“仁智者”自比,不言而喻??傊?,這段寫景是為了表達“歸隱”的思想。這是意脈,圍繞這意脈,作者濡筆山林。而山林是作者隱居的生活環境,作者描寫它,贊美它,正是表達了他擺脫了官場的羈絆所獲得自由的滿足和隱居的樂趣。意境鮮明,情趣盎然。
從表達方式看,文章先敘述,再寫景,在寫景中穿插了敘述,最后抒情,自由靈活。從描寫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動靜結合,以動寫靜,以動襯靜,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從修辭手法來看,有排比,有對偶,有擬人,手法多樣。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精煉,極有表現力。如“爭”字給人一種向上的氣勢,“限”字顯示阻擋的威力,“辦”字流露出心理上的滿足。這些字都可以以一當十,足見作者遣詞的功底非常深厚。
猜你喜歡
虎丘記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陳,妍媸自別。未幾而搖手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響徹云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千頃云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而北為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余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而病尋作,余既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后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余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稱吳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識余言否耶?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其一
居山四望阻,風云竟朝夕。
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
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
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
落花入戶飛,細草當階積。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臨風望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