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吳江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風起,樹葉飛,吳江的鱸魚鮮又肥。離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
思念家鄉的愁和恨,怎么也壓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嘆!
注釋
木葉:樹葉。
鱸魚:即桂花魚,古名銀鱸、玉花鱸。體側扁,巨口細鱗,身有桂花色紋,肉肥嫩鮮美。
“思吳江歌”鑒賞
鑒賞
讀唐宋詩詞,常常會遇到“秋風鱸膾”、“莼羹鱸膾”(莼(純)羹:即莼菜湯。莼,一種水生植物,葉橢圓,柔滑味美。鱸魚膾(快):即鱸魚片)的典故,這典故就是出自張翰。張翰,字季鷹,西晉吳郡吳人,家住吳江(即吳淞江)、太湖間。其為人縱任不拘,時人比為阮籍,稱之為“江東步兵”。他本無意于功名,竟也鬼使神差到洛陽做了幾年官,自然覺著很不適應。其時“八王之亂”初起,齊王對他有籠絡之意,他就更感到不可久留了,“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本傳)這首詩當是思歸時即興吟成(此詩各本文字有異,此從最早著錄本《歲華紀麗》)。
“秋風起兮木葉飛”,出句即見其思情的發動。悲涼的秋風最易觸動人們的節序之感和念遠之情。從時間上說,秋往往意味著歲暮的到來,使人覺著時光的流逝、流年的虛度。從空間看,秋高氣清,萬木蕭蕭,視野一下空闊起來,不自覺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嘆。《楚辭·湘夫人》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過,作為張翰來說,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實在是一種語言定勢、心理定勢。秋風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陽羈留時間太久了;秋風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鄉居生活、家鄉風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吳江水兮鱸正肥”。鱸魚,是作者家鄉的特產,味極鮮美,秋天又正是魚肥的季節。“鱸正肥”著一“正”字,便與“秋風起”連上了,同時還流露了一種“正”當其時、迫不及待的心情。下兩句就直抒其情了。“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晉書》本傳謂“數千里”,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與詩句修辭的不同。“三”比“數”來得明確、爽口,同時它既可表確數,又可表虛數,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這“三千里”比“數千里”更能給人以距離遙遠之感。下句的“恨”是思歸不得之恨,這種恨想壓也壓不住,于是仰天悲嘆。這里把他的思歸之情表現得異常強烈。
由前述背景可知,張翰的歸鄉既有放達情性的一面,又有懼禍避亂的一面,他“恨難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還是出于后一方面考慮,時人謂其“知幾”,到宋初王贄過吳江還寫詩道:“吳江秋水灌平湖,水闊煙深恨有余。因想季鷹當日事,歸來未必為莼鱸。”(《中吳紀聞》)但是,唐代以后更多的人還是從敝屣功名的角度來理解、贊揚張翰的行為,“秋風鱸膾”成了厭棄仕途、向往家園、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詞,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鷹吳江鱸莼與淵明故園松菊,同斯意致。”(《古詩評注讀本》)宋代在張翰家鄉吳江垂虹橋旁還建有“三高祠”(紀念范蠡、張翰、陸龜蒙這三位“高人”)、鱸鄉亭,往來題詠甚多,張翰的《思吳江歌》也廣為人們傳誦。古代知識分子中不得意者總是居多,其中不乏潔身自好、不愿蠅營狗茍之士,張翰其事、其詩正好表達了他們的心聲。
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聲韻的作品,雖然句句用韻,句句有“兮”,未脫楚歌格調,但畢竟是向后來的七絕體式前進了一步。
賞析
詩的前兩句“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魚肥”從又一次降臨人問的秋景寫起,引發出對故鄉風物的深沉思念。秋風颯颯,天高云淡,一派佳麗景色。這景色對每一個人應該是一種享受,一種留戀。然而,在動人的佳景后面隱含著一個未曾道出的事實:身在洛陽,千里為宦。這樣寫的是洛陽的“秋風”、“佳景”,念的卻是家鄉的秋日風光,異地風光引起了作者難以自禁的鄉關之思。所以第二句就一下子寫到了家鄉吳江的水,家鄉水中那肥美的鱸魚美不美。一想起家鄉那甜美的水,已使作者心馳神往,更何況從家鄉水中打起肥美的鱸魚做成可口的菜肴,那該怎樣地讓作者心旌搖蕩,甚至于口涎難止。這首詩只提到鱸魚一種。在一首簡短的詩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這詩與那段動人的佳話互相呼應,則更增加了詩與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層來看,作者寫此詩的時候,那種濃濃的鄉關之思是因為對于政治的失望與擔憂而變得強烈的,這里卻拋開對時局和本身遭際的任何感慨,將遠離黑暗官場的深層心理轉化為美食引誘的淺層的生理欲望,這不僅增加了詩的含蓄度,而且因為濃濃的鄉關之思使它具有更為普遍的人生情感與意義。
詩的后兩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明白地點出了故鄉千里未能歸去的“恨”與“悲”,強化了前兩句中蘊涵的情感,卻遠沒有前兩句含蓄深厚,滋味深遠。與上兩句的眼見秋風又起了,秋風吹落了樹上的黃葉,家鄉鱸魚肥美,可自己卻在這遙遠的北方,遠隔數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著與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傷悲。可悲的是這種傷悲還無人可以訴說,只能壓抑在胸中。然而,終究是無法壓制了,張翰仰頭向天,發出了長長的悲嘆。其中第三句“三千里兮家未歸”說身在幾千里外的異地,回鄉的心愿難遂。這正是仰天悲的原因。第四句“恨難禁兮仰天悲”是詩前后因果相誶,氣蟄如高山流水,潺潺而進,暢達自然。
張翰簡介
魏晉·張翰的簡介

張翰,西晉文學家,字季鷹,父親是三國孫吳的大鴻臚張儼。吳郡吳縣(今蘇州)人。生卒年不詳,葬于蘆墟二十九都南役圩。張翰性格放縱不拘,時人比之為阮籍,號“江東步兵”。齊王執政,辟為大司馬東曹掾,見禍亂方興,以秋風起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為由辭官而歸。
...〔? 張翰的詩(1篇)〕猜你喜歡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勁草行
中原地古多勁草,節如箭竹花如稻。
白露灑葉珠離離,十月霜風吹不倒。
萋萋不到王孫門,青青不蓋讒佞墳。
游根直下土百尺,枯榮暗抱忠臣魂。
我問忠臣為何死?元是漢家不降士。
白骨沉埋戰血深,翠光瀲滟腥風起。
山南雨暗蝴蝶飛,山北雨冷麒麟悲。
寸心搖搖為誰道?道傍可許愁人知。
昨夜東風鳴羯鼓,髑髏起作搖頭舞。
寸田尺宅且勿論,金馬銅駝淚如雨。
醉蓬萊·漸亭皋葉下
漸亭皋葉下,隴首云飛,素秋新霽。華闕中天,鎖蔥蔥佳氣。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游,鳳輦何處,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