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陶淵明的詩 > 形影神三首

      形影神三首

      [魏晉]:陶淵明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影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

      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

      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

      但余平生物,舉目情凄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茍辭。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

      誠愿游昆華,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

      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

      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

      酒云能消憂,方此詎不劣!

      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圣人,今復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數。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形影神三首”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無論貴賤賢愚,都戮力勞心,操持經營,愛惜自己的生命。這種做法是實在是很困惑很糊涂的。因此極力陳述形影對此的抱苦含怨之辭,講述神辨析自然之理來開釋它們。關心此事的人們可以于此獲取普遍的道理。

      形贈影

      天地長久,永遠不會湮滅,山川走形,永遠不會變更。

      我們平時隨處可見的草木,雖然生命短暫,但它們卻擁有大自然恒久不變的道理:盡管冬霜使它們枯萎,然而當春天的露水降臨時,它們又會重新煥發。

      人類是所謂的萬物靈長,在生命這個話題上,卻反而不能像那些植物一樣得到永恒。

      適才還在世間相見,可轉眼就去了另一個世界,永無歸期。

      對于這個大世界來說,走了一個人,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親戚朋友,哪有不思念的!

      放眼望去,只看到了他生前使用的物品,而這只能引起無限傷感。

      我只是一個形體,沒有騰化成仙的法術,必然也會死去,這沒什么可懷疑的!

      希望你能聽從我說的話,得到了美酒,千萬不要推辭。

      影答形

      長生不老地留存生命是不可能的,也就沒什么可說的了,但是衛護生命保持健康,也讓人很苦惱,沒有好方法。

      我打心底里想到昆侖山和華山這樣的仙境去學習養生之道,無奈路途遙遠不可通。

      自從我影跟你形在一起,就一直在一起不離,不管是悲還是喜,我們都一起承受。

      其實在樹蔭下暫時分開,而止于陽光下,我們也始終不離別。

      可是,這種形影不離也是不能長久的,因為形總有一日會滅亡,而影也會跟著一起黯然俱滅。

      想到身子沒了,但是名聲也沒有留下,實在是心情復雜。

      如果多做些有德行的事,立些大功,就可以見愛于后人,為什么不竭盡你的能力為之呢?

      酒雖然能夠消除憂愁,但是與此相比,豈不是太拙劣不堪了嗎?

      神釋

      大自然的造化,是沒有私心的,萬物自然生長,繁華而富有生機。

      人可以列為天地人的“三才”之中,是因為神的緣故啊。

      雖然神與形和影相異,但是三者生而依附。

      形影神相互依托,三者關系休戚相關,看到形與影如此為生命所困,作為高一等的神,自然不得不說幾句話了。

      上古時代的三皇,今天又在哪里?

      彭祖傳說活了八百歲,可是也會終結,再想留在人間實在不可能了。

      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是賢人還是小人,都難逃一死,死后沒有區別。

      倘若如形所說,每天喝點酒,或許可以暫時緩解不能長生的苦惱,但是長期下去傷身子,說不定不但不能長生,反而減壽了。

      倘若如影所說,多做善事確實是件好事。可是留名于世是那么容易嗎?又有誰來贊譽你的名聲呢?

      老想著這些事啊,實在有損我們的生命,不如順應天命,放浪與造化之間。

      聽從天的安排,順其自然,不因長生而喜,也不因短壽而悲。

      待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盡頭,那就到了。此外,不要為這些多慮了吧!

      注釋

      貴賤賢愚:泛指各種各樣的人。

      營營:原是形容往來不絕。忙碌奔波的樣子,這里指千方百計地謀求、惜生:愛惜自己的生命。

      斯:這,指代“營營以惜生”的人?;螅好詠y,這里作“糊涂”解。

      極陳:詳盡地陳述。

      辨:辨析。自然:指自然之理。釋:開釋,排遣。

      好事君子:關心此事的人們。君子:對人的尊稱。

      其心:指這組詩所闡明的道理。

      長不沒:永遠存在,不會消亡。

      無改時:永恒不變。

      常理:永久的規律。榮悴之:使它開花與衰落。之:指草木。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秋冬之季,寒霜使草木凋零枯萎;春夏之季,雨露又使它們重新繁茂。

      謂人最靈智:是說人在天地萬物中最為尊貴、杰出。許慎《說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禮記·禮運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說:“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不如茲:指不能像天地草木那樣。

      適:剛才。奄去:忽然消失,指死亡。

      奄;忽然。靡:無,沒有。

      奚覺:誰會感覺到。無一人:少了一人。

      豈:猶言“其”,“豈不”的意思。

      余:剩余,留存。平生物:指生前所用之物。

      洏(ér):流淚的樣子。

      騰化術:修煉成仙的法術。

      爾:那樣,指死去。

      茍:草率,隨便。

      存生:使生命永存。《莊子·達生):“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則世奚足為哉!”

      衛生:保護身體,使人健康長壽。拙:愚笨,指無良策。

      昆華:昆侖山和華山,傳說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邈然:渺茫。

      子:您,指形。

      未嘗異悲悅:悲哀與喜悅從來沒有相異過,即指形悲影也悲,形喜影也喜。

      憩(qì)蔭:在蔭影下休息。乖:分離。

      止日:在陽光下。

      黯(àn)爾:黯然,心神沮喪的樣子。

      五情:《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劉良注:“五情,喜、怒、哀、樂、怨?!币喾褐溉说那楦小?/p>

      立善: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叫做三不朽,總稱為立善。遺愛:留給后世的恩惠。

      胡為:為什么。竭:盡,謂盡力、努力。

      方:比較。詎(jù):豈。

      大鈞:指運轉不停的天地自然。鈞本為造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造化。無私力:謂造化之力沒有偏愛。

      萬理:萬事萬物。森:繁盛。著:立。

      三才:指天、地、人?!吨芤住は缔o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

      以:因為。我:神自謂。故:緣故。

      君:你們,指形和影。

      結托:結交依托,謂相互依托,共同生存。

      安得:怎能。

      三皇:指古代傳說中的三個帝王,說法不一,通常稱伏羲、燧人、神農為三皇。

      彭祖:古代傳說中的長壽者,生于夏代,經殷至周,活了八百歲。愛:當是“受”字之訛,謂彭祖享受了八百歲高齡。《楚辭·天問》:“受壽永多,夫何久長?”王逸注:“彭祖至八百歲,猶自悔不壽,恨枕高而眠遠也?!庇滥辏洪L壽。

      留:留在人間,不死。

      復:再。數:氣數,即命運。這兩句是說,壽長、壽短同是一死,賢人、愚人也并無兩種定數。

      日:每天。忘:指忘記對死亡的擔擾。

      將非:豈非。促齡:促使人壽短。具:器,指酒。

      當:會,該。為汝譽:稱贊你。

      甚念:過多地考慮。

      委運:隨順自然。

      縱浪:放浪,即自由自在,無拘無柬。大化:指自然的變化。

      無:同“毋”,不要。

      “形影神三首”鑒賞

      賞析

      形神問題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特別是老莊哲學中涉及形神關系的論述很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語曰:“太上養神,其次養形。”《淮南子·原道訓》中說:“以神為主者,形從而利;以形為制者,神從而害?!倍急硎玖艘陨駷橹鳎孕螢檩o,神貴于形的觀念。同時也指出了形神一致,不可分割的聯系,如《淮南子·原道訓》中說:“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奔粗赋隽诵?、氣、神三者對于生命雖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互相聯系,不可缺一。又如漢初推崇黃老思想的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指》中說:“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备苯拥刂赋隽诵紊窈弦?,這便是老莊哲學中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體現。然而,在佛教興起之后,佛教徒鼓吹形滅神不滅,靈魂永恒的唯心思想,如與陶淵明同時的沙門慧遠曾作《形盡神不滅論》、《佛影銘》以發揮此種理論,《佛影銘》中就說:“廓矣大象,理玄無名,體神入化,落影離形?!币庠谛麚P神形分離,各自獨立的主張,這種對形、影、神三者關系的見解代表了佛教徒對形骸與精神的認識,在當時的知識界曾有過廣泛影響。慧遠就曾命其弟子道秉遠至江東,請深受佛教影響的著名的文學家謝靈運制銘文,以充刻石。陶淵明的這組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圻h本人與淵明也有交誼,如慧遠曾于義熙十年(414年)在廬山東林寺召集一百二十三人結白蓮社,講習佛教,他曾邀淵明參加,而淵明卻“攢眉而去”,可見他們在論學旨趣上并不一致,如對形影神的看法就有很明顯的分歧。淵明對此的認識可以說基本上本于道家的自然思想,這在他自己的小序中已加說明,陶淵明以為世間的凡夫俗子,不管貧富智愚,都在拚命地維持生命,其實是十分糊涂的事,因而他極力陳述形影的苦惱,而以神來辨明自然的道理,解除人們的疑惑。他揭出“自然”兩字,以明其立論之根本?!独献印飞险f:“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笨梢姷兰覍W說也以取法自然為核心,由此可知陶淵明的思想淵藪。此組詩中他讓形影神三者的對話來表明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形體對影子說道:天地永恒地存在,山川萬古如斯,草木循著自然的規律,受到風霜的侵襲而枯萎,得到雨露的滋潤而復榮,然而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不能如此。人活在世上,就像匆匆的過客,剛才還在,倏忽已去,再也不能回來,而人們從此便忘了他,似乎世上從未有過這樣一個人。親戚朋友也不再思念他,只留下了些生前遺物,令人見了感傷不已。我作為形體又沒有飛天成仙的本領,你影子也用不著懷疑我這最終的歸宿,但愿聽取我的勸告,開懷暢飲,不必推辭,還是在醉鄉去尋求暫時的歡樂吧。

      接下去是影子回答形體的話:想求長生不老來維持生命是不可靠的,欲保養生命也往往落得苦惱又拙劣的下場。一心一意要去昆侖山修仙學道,卻會發現此路的渺茫與不通。自從我影子與你形體相遇以來,一直同甘共苦,憂喜合一。我如憩息在樹蔭下,你就同我暫時分手;我若停在陽光下,你就和我不分離。這種形影相隨的狀況也難以永久持續,當我一旦離世,你便也不復存在。人死名也隨之而盡,想起此事便令人心憂如焚,五情俱熱。因而影勸形道:唯有立善可以立下美名,為何不去努力留名后世呢?雖說酒能消憂,但同立善相比較,豈不等而下之了!

      最后是神作的闡釋:造化沒有偏愛,萬物都按著自己的規律成長繁衍,人所以能躋身于“三才”(天地人)之中,豈不就是因為有了我精神的緣故。我與你們形和影雖然不相同,但生來就互相依附,既然我們結合托體于一身,怎么能不坦誠地說說我的看法:上古時的三皇被稱作大圣人,而今他們卻在何處?活到了八百多歲的彭祖雖力求長生,但也留不住他人間的生命,老的、少的、聰明的、愚笨的都將同樣走向墳塋,沒有什么回生的運數可以挽救他們。每日沉湎于酒中或能忘憂,然如此豈不是反而促使生命盡快結束嗎?立善常常是人們喜歡做的事,可是當你身后,誰會加以稱贊呢?極力去思索這些事情難免喪害了自身,還是聽其自然,隨命運的安排去吧。在宇宙中縱情放浪,人生沒有什么可喜,也沒有什么可怕,當生命的盡頭來臨,那么就讓生命之火熄滅吧,不必再有什么顧慮了。

      在這三首詩中陶淵明表達了他的人生哲學,故此三詩對理解陶淵明一生的思想極為重要。據陳寅恪先生《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所述,淵明篤守先世崇奉之天師道信仰,故以道家自然觀為立論之本,既不同于魏晉時期的自然崇仰者,以放情山水,服食求仙為尚,如嵇康、阮籍等人,又不同于魏晉時期的尊奉孔孟、標舉名教者,如何曾之流,而淵明既接受了老莊的思想,又有感于晉宋之際的社會現實,于是創為一種新的自然說?!缎斡吧瘛愤@組詩中就典型地體現了這種思想。故此詩不僅體現了淵明個人之哲學觀,而且對理解自曹魏末至東晉時士大夫政治思想、人生觀念的演變歷程有極重要之意義。按此說法,《形贈影》一首就是擬托舊自然說的觀點,并加以批評。其中主旨在于說明人生之短暫,不如自然之永恒,這正是嵇康、阮籍等人對自然所抱的看法。持舊自然說的人又大多求長生,學神仙,而淵明詩中說:“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其抨擊長生求仙之術的立場明顯可見。同時魏晉之間崇尚自然的人又往往于酒中求得解脫,以求在亂世中茍全性命,如阮籍與劉伶等人,故陶詩中也擬其說而有“得酒莫茍辭”的說法。

      《影答形》一首,則是依托主名教者的口吻而對舊自然說進行的非難,并提出了對人生的看法。此詩首先指出長生不可期,神仙不可求,即意在指責主自然說者的虛無荒誕,同時,以為死生無常,形影相隨,一旦離世,則形影俱滅,名同身亡。因而,他們主張由立善而留名,始可不朽,希望通過精神上的長生來達到永恒,這種主張得力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的思想,以為人有美名則可流芳百世,萬古長存,因而不滿于以酒消愁的處世態度,提倡追求身后之名。

      《神釋》一首即體現了淵明新自然說的主張,借神的話批評了代表舊自然說的形和代表名教說的影?!叭蚀笫ト?,今復在何處”及“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等語意在詆諆主名教者鼓吹的立善可以不朽之說;“彭祖愛永年”以下六句則破除主舊自然說者的長生求仙與沉湎醉鄉之論。最后提出縱浪大化,隨順自然,使個人成為自然的一部份,而無須別求騰化升仙之術,如此便可全神,死猶不亡,與天地共存。

      陶淵明主張冥契自然,渾同造化的思想是取于老莊哲學,如《莊子·天地》中就說:“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奔闯浞挚隙松竦闹匾瑫r它是建立在德全與形全的基礎之上的,即強調了神與形與德(此詩中稱之為“影”)的一致。陶詩中對賢愚壽夭的等量齊觀也一本于《莊子》思想,故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也說明了陶詩的主旨出于《莊子》。陶淵明在形神的認識上有一個很不同于佛教徒的主張,即他認為形神的相互依賴與一致,《神釋》中說“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同”都表達了這種觀點,這與稍后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范縝的意見相近,范氏說:“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神滅論》)又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保ㄍ希┨諟Y明可以說是范縝的先驅者,他對形神問題的看法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因素。

      此詩在藝術上也是頗有特色的,全詩用了寓言的形式,以形、影、神三者之間的相互問答來展開論述,可謂奇思異想,令這一哲學上的討論富有生動活潑的意趣,即使在說理之中也時時注意到附合寓言中形象的個性。如形對影的贈言中說:“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茍辭。”正如一位主人請一位朋友來對酌而惟恐其推辭,后來李白《月下獨酌》中說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等等,也是取陶詩之意。又如寫影對形的說話云:“誠愿游昆華,邈然茲道絕。”因影子本身沒有行動的能力,所以用一“愿”字說明其欲求成仙,可只是一種不可實現的愿望而已。又如“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數語狀寫形影不離的情景,可謂維妙維肖。

      此詩的遣詞造句一氣流走,自然矯健,無過多的修飾成份,如《神釋》中說:“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說明神為形體之主的道理,十分簡明有力。至如“縱浪大化中”四句,氣勢開闊,直出胸臆,而音調高朗,擲地可作金石之聲,故陳祚明就對此詩能作理語而不落熟套,能寓辨論于剛健明快的詩句之中作了充分的肯定。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大約作于東晉義熙九年(413年),陶淵明當時四十九歲。陶淵明一般被認為是田園詩人,寫的都是田園詩。這其實是一個誤解。田園詩只是陶詩的一部份,田園詩不足以概括陶淵明的詩,田園詩人也不足以概括陶淵明。 ?

      陶淵明簡介

      魏晉·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的詩(114篇)

      猜你喜歡

      形影神三首

      魏晉陶淵明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影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

      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

      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

      但余平生物,舉目情凄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茍辭。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

      誠愿游昆華,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

      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

      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

      酒云能消憂,方此詎不劣!

      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圣人,今復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數。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擬行路難十八首

      南北朝鮑照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扺節行路吟。

      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斵復萬鏤,上刻秦女攜手仙。

      承君清夜之歡娛,列置帳里明燭前。

      外發龍鱗之丹彩,內含麝芬之紫煙。

      如今君心一朝異,對此長嘆終百年。

      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

      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采芳藿。

      春燕差池風散梅,開幃對景弄禽爵。

      含歌攬涕恒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

      寧作野中之雙鳧,不愿云間之別鶴。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君不見河邊草,冬時枯死春滿道。

      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盡去,明朝復更出。

      今我何時當得然,一去永滅入黃泉。

      人生苦多歡樂少,意氣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數相就,床頭恒有沽酒錢。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荊棘郁樽樽。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簸蕩落西家。

      西家思婦見悲惋,零淚沾衣撫心嘆。

      初送我君出戶時,何言淹留節回換。

      床席生塵明鏡垢,纖腰瘦削發蓬亂。

      人生不得恒稱悲,惆悵徙倚至夜半。

      銼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昔我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

      結帶與我言,死生好惡不相置。

      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索寞與先異。

      還君金釵瑇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

      君不見蕣華不終朝,須臾淹冉零落銷。

      盛年妖艷浮華輩,不久亦當詣冢頭。

      一去無還期,千秋萬歲無音詞。

      孤魂煢煢空隴間,獨魄徘徊遶墳基。

      但聞風聲野鳥吟,憶平生盛年時。

      為此令人多悲悒,君當縱意自熙怡。

      君不見枯籜走階庭,何時復青著故莖。

      君不見亡靈蒙享祀,何時傾杯竭壺罌。

      君當見此起憂思,寧及得與時人爭。

      人生倐忽如絕電,華年盛德幾時見。

      但令縱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讌。

      持此從朝竟夕暮,差得亡憂消愁怖。

      胡為惆悵不得已,難盡此曲令君忤。

      今年陽初花滿林,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謝紛交轉,我君邊戍獨稽沉。

      執袂分別已三載,邇來寂淹無分音。

      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遶遶最傷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鬢不設簪。

      徒飛輕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復遺。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懷悲。

      春禽喈喈旦暮鳴,最傷君子憂思情。

      我初辭家從軍僑,榮志溢氣干云霄。

      流浪漸冉經三齡,忽有白發素髭生。

      今暮臨水拔已盡,明日對鏡復已盈。

      但恐羈死為鬼客,客思寄滅生空精。

      每懷舊鄉野,念我舊人多悲聲。

      忽見過客問何我,寧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鄉,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離邑已萬里,今方羈役去遠征。

      來時聞君婦,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

      亦云悲朝泣閑房,又聞暮思淚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

      見此令人有余悲,當愿君懷不暫忘。

      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

      故鄉窅窅日夜隔,音塵斷絕阻河關。

      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

      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

      將死胡馬跡,寧見妻子難。

      男兒生世轗軻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

      君不見柏梁臺,今日丘墟生草萊。

      君不見阿房宮,寒云澤雉棲其中。

      歌妓舞女今誰在,高墳壘壘滿山隅。

      長袖紛紛徒競世,非我昔時千金軀。

      隨酒逐樂任意去,莫令含嘆下黃壚。

      君不見冰上霜,表里陰且寒。

      雖蒙朝日照,信得幾時安。

      民生故如此,誰令摧折強相看。

      年去年來自如削,白發零落不勝冠。

      君不見春鳥初至時,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風蕭索一旦至,竟得幾時保光華。

      日月流邁不相饒,令我愁思怨恨多。

      諸君莫嘆貧,富貴不由人。

      丈夫四十強而仕,余當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會應蘇息遇陽春。

      對酒敘長篇,窮途運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酒醞滿,莫惜床頭百個錢。

      直得優游卒一歲,何勞辛苦事百年。


      馬上作

      明代戚繼光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邊草 一作:邊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擬挽歌辭·其三

      魏晉陶淵明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峣。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偶書

      唐代劉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滿江紅·大風泊黃巢磯下

      明代今釋

      激浪輸風,偏絕分、乘風破浪。灘聲戰、冰霜競冷,雷霆失壯。鹿角狼頭休地險,龍蟠虎踞無天相。問何人喚汝作黃巢?真還謗。

      雨欲退,云不放。海欲進,江不讓。早堆垝一笑,萬機俱喪。老去已忘行止計,病來莫算安危帳。是鐵衣著盡著僧衣,堪相傍。


      題鶴林寺僧舍

      唐代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心安吟

      宋代邵雍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

      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誰謂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


      竹枝詞九首·其七

      唐代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人言 一作:此中)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還舊居

      魏晉陶淵明

      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

      今日始復來,惻愴多所悲。

      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

      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

      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执蠡M,氣力不及衰。

      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



      亚洲色图激情文学|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亚洲黄片大全|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