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噫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北芒山啊,噫!
回首遙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宮殿那高大壯麗啊,噫!
百姓那辛勤勞作啊,噫!
遙遠漫長那無止境啊,噫!
注釋
陟(zhì):登高。《詩經(jīng)·周頌·閔予小子》:陟降庭止。
北芒:橫臥于洛陽北側(cè),為崤山支脈。東西綿亙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
顧:回頭看。
瞻:向遠處或向高處看。
崔嵬:高大,高聳。
劬(qú):過分勞苦,勤勞。
遼:遙遠。
未央:未已,未盡。
“五噫歌”鑒賞
鑒賞
前三句如實描寫人人皆有的生活經(jīng)驗,登高可以望遠?;蕦m苑囿百姓無法進去的,其宅地之廣大與建筑之豪華難以想見,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詩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爛、窄小、擁擠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來攘往的商店街市,但這些同詩人要表達的主題無關,并且也不是詩人登高所見最突出的印象。因為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詩人將這些省略不寫,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描寫登高望遠所得的最強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宮闕殿閣,貴族那如連云般的宅第苑囿。這樸實的描寫,為下文抒發(fā)感嘆作鋪墊,或者說是詩人發(fā)生感嘆的物質(zhì)基礎。
后兩句詩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貴族的豪華享樂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為了修建這些宮殿、宅第、苑囿,要花費老百姓多少血汗??!
《五噫歌》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是:(1)選材上,描寫詩人登高所見最強烈的印象,突出主體,刪除一切枝葉,非常凝練。(2)結(jié)構(gòu)上,一句緊扣一句,一氣呵成。先描寫詩人動作:登山,登上高處再回頭望(顧瞻),看見“宮闕崔嵬”,感嘆“民之劬勞”。如同電影剪輯一樣形象、直觀、合乎邏輯。(3)語氣上,每句結(jié)尾都用一個感嘆詞“兮”,每句終了,又有一個“噫”字停頓,表現(xiàn)出一言難盡、欲言又止、滿腹憂憤、無窮悲痛的感情,很有獨創(chuàng)性。清代張玉彀在《古詩賞析》中評此詩:“無窮悲痛,全在五個‘噫’字托出,真是創(chuàng)體。”(4)構(gòu)思上,《五噫歌》即事興情,并非拼湊字句作文章。何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五中說寫詩詞有“流露于不自知,觸發(fā)于弗克自已”的情況。梁鴻由于出身家貧,親自耕織,了解人民苦難,所以看到帝王“宮闕崔嵬”時“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難,深刻揭示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zhì)。
創(chuàng)作背景
漢章帝時,梁鴻因事出函谷關,路過京城,作《五噫歌》諷世,章帝聞知,不悅,下詔搜捕。梁鴻于是改姓運期,南逃至吳,為人作雇工。東家見孟光(梁鴻之妻)進食"舉案齊眉",認為其妻對丈夫如此敬重,可見并非一般傭工,乃禮遇之。梁鴻遂在吳閉門著書,死后葬于要離墓旁。
梁鴻簡介
兩漢·梁鴻的簡介

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人,生卒年不詳,約漢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間在世[1] 。少孤,受業(yè)太學,家貧而尚節(jié)介。學畢,牧豕上林苑,誤遺火延及他舍。鴻悉以豕償舍主,不足,復為傭以償。歸鄉(xiāng)里,勢家慕其高節(jié),多欲妻以女,鴻盡謝絕。娶同縣孟女光,貌丑而賢,共入霸陵山中,荊釵布裙,以耕織為業(yè),詠詩書彈琴以自娛。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章帝(肅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乃改復姓運期、名耀、字侯光,與妻子居齊、魯間。終于吳。
...〔? 梁鴻的詩(1篇)〕猜你喜歡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jié)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宿田家
落日下遙峰,荒村倦行履。
停車息茅店,安寢正鼾睡。
忽聞扣門急,云是下鄉(xiāng)隸。
公文捧花柙,鷹隼駕聲勢。
良民懼官府,聽之肝膽碎。
阿母出搪塞,老腳走顛躓。
小心事延款,屋余糧復匱。
東鄰借種雞,西舍覓芳醑。
再飯不厭飽,一飲直呼醉。
明朝怯見官,苦苦燈前跪。
使我不成眠,為渠滴清淚。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懷伊尹心,何補堯舜治?
江上吟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