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齒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ín chǐ dài fā噙齒戴發 | 形容男子漢的豪邁氣概。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奉先你是個男子漢,頂天立地,噙齒戴發,與老婆做不的主,要你何用。” |
péng tóu lì chǐ蓬頭歷齒 | 頭發蓬亂,牙齒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 戰國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 |
hào chǐ míng móu皓齒明眸 | 皓:潔白;眸:眼珠;也指眼睛。指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亦喻指美女。 | 唐 杜甫《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安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
lìng rén qiè chǐ令人切齒 | 令:使;切齒:牙齒相磨切,表示極其憤恨。使人非常憤恨。 | 《三國志 魏志 王肅傳》:“著《史記》非貶孝武,令人切齒。” |
chǐ yá yú lùn齒牙余論 | 微末的贊揚言辭。比喻不費力的獎勵的話。 | 《南史·謝眺傳》:“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惜齒牙余論。” |
shēng chǐ rì fán生齒日繁 | 生齒: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來。 | 宋·程頤《論十事札子》:“今則蕩然無法。富者跨州縣而莫之止,貧者流離餓殍而莫之恤,幸民雖多而衣食不足者,蓋無紀極,生齒日益繁而不為之制。” |
bù zú guà chǐ不足掛齒 | 不足:不值得;掛齒:說起;提到;掛在口上。不值得在口頭上一提。用于對人表示輕蔑;也用于對己表示自謙。也作“不足齒數”。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叔孫通傳》:“此皆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
chǐ huō tóu tóng齒豁頭童 | 齒缺發禿。指老態。 | 宋·陳師道《宿柴城》詩:“臥埋塵葉走煙,齒豁頭童不計年。” |
quǎn mǎ zhī chǐ犬馬之齒 | 齒:年輪。自己的年齡。 | 宋·楊萬里《答張子儀尚書》:“今茲犬馬之齒,七十有六矣。” |
néng yá lì chǐ能牙利齒 | 指能說會道,善于辭令。 | |
chǐ jiàn rú guī齒劍如歸 | 猶言視死如歸。 | 《晉書·列女傳論》:“比夫懸梁靡顧,齒劍如歸,異日齊風,可以激揚千載矣。” |
kǒu chǐ shēng xiāng口齒生香 | 嘴和牙齒都有香味。比喻所讀的作品意味深長,雋永宜人。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6回:“前者捧讀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齒生香。” |
chún jiē chǐ hán唇揭齒寒 | 見“唇亡齒寒”。 | |
chǐ yá yú huì齒牙余慧 | 慧:通“惠”,好處。指幫人說好話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蘇仲芬》:“夫隱惡揚善,現在功德,何惜齒牙余慧,而必以樸訥為恥。” |
chǐ bì shé cún齒弊舌存 | 謂剛者易折,柔者難毀。語本漢劉向《說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 語出漢·劉向《說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
chún fǔ chǐ luò唇腐齒落 | 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 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
chǐ shǎo xīn ruì齒少心銳 | 年輕氣盛,銳意進取。 | 唐·柳宗元《上門下李夷簡相公陳情書》:“宗元曩者齒少心銳,徑行高步,不知道之艱以陷于大厄。” |
qiè chǐ fèn yíng切齒憤盈 | 切齒:齒相磨切,憤恨。緊咬牙齒十分憤怒。形容非常憤怒。 | 東漢·班固《漢書·張奐傳論》:“中官世盛,暴恣數十年,四海之內,莫不切齒憤盈。” |
zhì chǐ wǒ tuǒ稚齒婑媠 | 稚齒:年少;婑媠:美好的樣子。指年輕的美女。 | 《列子·楊朱》:“穆之后庭,比房數十,皆擇稚齒婑媠者以盈之。” |
rǎn xū zhǒng chǐ染須種齒 | 染須發,鑲假牙。以之掩飾衰老。 | 宋·陸游《歲晚幽興》詩:“卜冢治棺輪我快,染須種齒笑人癡。” |
chǐ yá yú huì齒牙馀慧 | 見“齒牙馀惠”。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蘇仲芬》:“夫隱惡楊善,現在功德,何惜齒牙馀慧,而必以樸訥為恥。” |
bù zú chǐ shǔ不足齒數 | 足:值得。表示數不上,不值得一提。 | 魯迅《墳 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當然是不足齒數的。” |
huò fā chǐ yá禍發齒牙 | 說話不謹慎會招來災禍。 | 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禍發齒牙,言生枝葉,率是道也。” |
chǐ shǎo qì ruì齒少氣銳 | 見“齒少心銳”。 | 宋·王禹偁《答丁謂書》:“夫剛直之名,吾誠有之。蓋嫉惡過當,而賢、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齒少氣銳,勇于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
fà tū chǐ huò發禿齒豁 | 關發脫光,牙齒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私自憐悼,悔其初心,發禿齒豁,不見知己。” |
chǐ wáng shé cún齒亡舌存 | 亡:脫落,不存在。牙齒都掉了,舌頭還存在。比喻剛硬的容易折斷,柔軟的常能保全。 | 漢·劉向《說苑·敬慎》:“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
sōu gēn tī chǐ搜根剔齒 |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1回:“只恨黃文炳那廝搜根剔齒,幾番唆毒,要害我們。” |
péng tóu lì chǐ蓬頭厲齒 | 形容頭發蓬松,牙齒缺落,年高衰老的容態 | |
qiè chǐ tòng xīn切齒痛心 | 切齒:咬緊牙齒;痛心:形容心中極恨。形容憤恨到極點。 | 《戰國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齒腐心也。”《史記 刺客列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
nán yǐ qǐ chǐ難于啟齒 | 啟齒:開口。話很難說出口。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22回:“欲告慶父,而難于啟齒,乃于門外號啕大哭。” |
lì chǐ líng yá利齒伶牙 | 伶:通“靈”,靈活,乖巧。能說會道。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休聽那廝說短論長,那般的利齒伶牙。” |
jī chǐ zhī zhé屐齒之折 | 形容內心喜悅之甚。 | 《晉書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
tóu tóng chǐ huò頭童齒豁 | 童:原指山無草木,比喻人禿頂;豁:缺口。頭頂禿了,牙齒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狀態。 | 唐 韓愈《進學解》:“頭童齒豁,竟死何裨?” |
zhū chún liú chǐ朱唇榴齒 | 榴:石榴。嘴唇紅潤,牙齒像石榴果實那樣整齊。形容貌美麗。 |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第十卷:“兩行盡是女人,年方二八,美貌輕盈,星限柳眉,朱唇榴齒,桃臉蟬發。” |
yǎo yá qiè chǐ咬牙切齒 |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
líng yá lì chǐ伶牙俐齒 | 伶、俐:聰明、靈俐、乖巧。口齒靈活;說話利落。形容會說會道;靈活乖巧而善于應變。也作“俐齒伶牙。” |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齒,講三干四,說人好歹,訐人曖昧,損人行止。” |
chǐ yá wéi huò齒牙為禍 | 齒牙:比喻讒言。指讒言撥弄,造成災禍。 | 《史記 晉世家》:“初,獻公將伐驪戎,人曰:\'齒牙為禍。\'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
tóu bái chǐ huō頭白齒豁 | 豁:破缺。頭發白,牙齒缺。形容人衰老的狀態 | 清·汪琬《答陳藹公論文書》:“年比四十,而精氣衰耗,頭白齒豁。” |
zhū kǒu hào chǐ朱口皓齒 | 皓:白。鮮紅的雙唇,雪白的牙齒。形容容貌美麗。 | 無名氏《雜事秘辛》:“目波澄鮮,眉撫連卷,朱口皓齒,修耳懸鼻,輔魘頤頷,位置均適。” |
mó yá záo chǐ磨牙鑿齒 | 咬牙切齒。形容兇狠的樣子。 | 清·錢謙益《刻<鄒忠介公奏議>序》:“嗚呼!天地間之元氣終不可以滅己,而讒夫小人磨牙鑿齒者,相仍而未艾。” |
yín chǐ dàn shé齦齒彈舌 | 齜牙咧嘴地咒罵。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婦女 燕姬》:“所餉不滿所望,必齦齒彈舌,獰兇萬狀。” |
chēn mù qiē chǐ嗔目切齒 | 嗔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段祺瑞馬廠誓師》:“復辟之貽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國家也如此。內之不特非清室自動,而孀妃耆博,且不勝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勸進,而比戶編氓,各不相謀,而嗔目切齒。” |
chǐ rú qí bèi齒如齊貝 | 形容牙齒整齊潔白。貝,白色螺殼。 | 《莊子·盜跖》:“唇如激丹,齒如含貝。” |
nán yǐ qǐ chǐ難以啟齒 | 啟齒:開口。話很難說出口。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喪未久,況且女求于男,難以啟齒。” |
chǐ yá yú lùn齒牙馀論 | 比喻隨口稱譽的話 | 《南史 謝脁傳》:“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惜齒牙馀論。” |
chún chǐ xiāng xū唇齒相須 | 猶唇齒相依。 |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四海冶》:“宣鎮東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鎮、黃花鎮界。四海冶正直黃花鎮北,適當山陵后背,乃唇齒相須之地。” |
liè zì jiáo chǐ裂眥嚼齒 | 眥:眼眶。瞪眼欲裂,牙齒緊咬。比喻憤怒到了極點。 | 宋·陸游《跋傅給事帖》:“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 |
yǎo yá hèn chǐ咬牙恨齒 | 見“咬牙切齒”。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6回:“八戒聞言,咬牙恨齒,忍不住舉起鈀,把那墳冢,一頓筑倒。” |
dài méi hán chǐ戴眉含齒 | 見“戴發含齒”。 |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傳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齒,抱余疚于泉臺也。” |
chǐ ruò biān bèi齒若編貝 | 編:順次第排列;貝:貝殼。形容牙齒整齊潔白。 | 《漢書·東方朔傳》:“目若玄珠,齒若編貝。” |
chún chǐ zhī bāng唇齒之邦 | 嘴唇與牙齒互相儲存依存。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利害與共。 | 《三國志·魏志·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
bái chǐ qīng méi白齒青眉 | 指青少年時期。 | 明 袁宏道《哭臨漳令王子聲》詩:“憶昨與君發長安,白齒青眉吐肺肝。” |
chǐ jiá shēng xiāng齒頰生香 | 嘴邊覺有香氣生出。形容談及之事使人產生美感。 | 清·黃景仁《即席分賦得賣花聲》之二:“憐他齒頰生香處,不在枝頭在擔頭。” |
mò chǐ bù wàng沒齒不忘 | 沒齒終生。一輩子也忘不了。 | 漢 張衡《同聲歌》:“樂莫斯夜樂,沒齒焉可忘。” |
rǎng mèi qiè chǐ攘袂切齒 | 攘袂:捋起衣袖;切齒:咬緊牙齒。形容十分憤怒或激動的樣子。 | 宋·秦觀《進策·邊防》:“吏士攘袂切齒,皆欲犁其庭而掃其閭。” |
chǐ bái chún hóng齒白唇紅 | 牙齒白,嘴唇紅。形容面容美。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那廝喚做小張三,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 |
chún hóng chǐ bái唇紅齒白 | 嘴唇紅,牙齒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 明·胡文煥《瓊琚記·桑下戲妻》:“只見唇紅齒白,桃花臉,綠鬢朱顏柳葉眉,因此不忍而去。” |
hào chǐ xīng móu皓齒星眸 | 皓:白的樣子;眸:眼珠。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比喻美女。 |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守著那皓齒星眸,爭忍的虛白晝。” |
jiáo chǐ chuān yín嚼齒穿齦 | 齒:牙齒。穿:咬破。齦:牙齦。緊咬牙齒,竟咬破了牙齦。形容對敵人恨之入骨。 | 宋·文天祥《滿江紅·代王夫人作》:“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
tóu suō zhé chǐ投梭折齒 | 投梭:用梭子擲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誘。 | 《晉書 謝鯤傳》:“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 |
hào chǐ hóng chún皓齒紅唇 | 皓:白色的樣子。齒白唇紅。形容女子容貌的嬌美。 | 魯迅《故事新編·鑄劍》:“那頭是秀眉長眼,皓齒紅唇;頭發蓬松,正如青煙一樣。” |
yǔ chǐ dàn shé龂齒彈舌 | 齜牙咧嘴地咒罵。 | |
jū chǐ wèi luò駒齒未落 | 駒:小馬。小馬的乳齒尚未更換。比喻人尚年幼。 | 《北史 楊愔傳》:“此兒駒齒未落,憂心忡忡是我家龍文(駿馬名),更十歲后,當求之千里外。” |
dài fā hán chǐ戴發含齒 | 謂人的形狀。亦以指人。 | 《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而人未必無獸心,雖有獸心,以狀而見親矣。” |
chǐ jiá guà rén齒頰掛人 | 謂為人們所稱道。 | 何啟、胡禮垣《新政論義》:“及知名之國皆有可取之物,齒頰掛人,多者二十馀種,再次亦數種,惟中國則無一見稱焉。” |
chǐ guò jiān suí齒過肩隨 | 謂尊禮長者。 | 《梁書·文學傳下·陸云公》:“見與齒過肩隨,禮殊拜絕,懷抱相得,忘其年義。” |
dǎ luò yá chǐ huò xuè tūn打落牙齒和血吞 | 和:混合。比喻吃了虧不讓別人知道或失敗了還要充好漢。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為了團結,為了大敵當前,顧全抗戰,只好‘打落牙齒和血吞’。” |
bù chǐ yú rén不齒于人 | 指被人看不起。 | 宋 沈括《夢溪筆談 雜志》:“以為士人不齒,放棄終身。” |
mò chǐ nán wàng沒齒難忘 | 終身不能忘記。 | 明 無名氏《四賢記 出家》:“修行報德,慨從我志,沒齒難忘。” |
chǐ luò shé dùn齒落舌鈍 | 年老掉齒,說話不清楚。 | 《紅樓夢》第二回:“那老僧既聾且昏,又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
qiè chǐ yǎo yá切齒咬牙 | 切齒:咬緊牙關,表示痛恨。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6回:“徐晃睜眉怒目,許褚切齒咬牙,各有相斗之意。” |
chǐ wēi fā xiù齒危發秀 | 年高眉秀。 | 《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至若齒危發秀之老,含經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資敬。” |
mǎ chǐ tú cháng馬齒徒長 | 見“馬齒徒增”。 | 《穀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
zhōng shēn bù chǐ終身不齒 | 齒:錄用。一輩子不錄用。 | 西漢·戴圣《禮記·王制》:“屏之遠方,終身不齒。” |
gòng xiāng chún chǐ共相唇齒 | 唇齒: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關系。 | 《魏書·百濟傳》:“或南通劉氏,或北約蠕蠕,共相唇齒,謀陵王略。” |
qiè chǐ tòng hèn切齒痛恨 | 牙齒互相摩擦。形容憤恨到了極點。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彼此俱有切齒之恨。” |
quǎn mǎ chǐ qióng犬馬齒窮 | 狗和馬老了,牙都掉光了。謙稱自己年老體衰。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皇甫規傳》:“臣素有固疾,恐犬馬齒窮,不極大恩。” |
huáng fà ér chǐ黃發兒齒 | 比喻人長壽。 | |
é méi hào chǐ蛾眉皓齒 | 蛾眉:像蠶蛾觸須似的彎而長的眉毛。修長的眉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 漢·司馬相如《美人賦》:“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 |
mò chǐ nán mǐn沒齒難泯 | 沒齒:終身。終身不能忘記。 | 明·陸采《懷香記·夕陽亭議》:“你果成得此事,下官感你的恩德,真是鏤骨銘心,沒齒難泯。” |
nù mù qiè chǐ怒目切齒 | 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憤恨之極的樣子。切齒:咬緊牙齒。 | 晉 劉伶《酒德頌》:“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 |
quǎn mǎ chǐ suǒ犬馬齒索 | 齒索:沒牙。狗和馬老了,牙都掉光了。謙稱自己年老體衰。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迫于歲暮,犬馬齒索。” |
hán chǐ dài fā含齒戴發 | 口中有齒,頭上長發。指人類。 | 《魏書·韓子熙傳》:“遂乃擅廢太后,離隔二宮,拷掠胡定,誣王行毒,含齒戴發,莫不悲惋。” |
kǒu chǐ líng lì口齒伶俐 | 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此時一心卻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也身亡命殞。” |
chǐ gān chéng féi齒甘乘肥 | 食美味,騎駿馬。形容生活豪奢。 | 清·王韜《原士》:“而游惰者且齒甘乘肥,三代下之國家,所以有岌岌之勢也。” |
zūn nián shàng chǐ尊年尚齒 | 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指尊重老年人。 |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武帝上》:“尊年尚齒,列代弘規,序舊酬勞,哲王明范。” |
chēn mù qiè chǐ瞋目切齒 | 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 《史記·張儀列傳》:“是故天下之游談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 |
xīng móu hào chǐ星眸皓齒 | 眸:眼珠;皓:白的樣子。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容貌美麗。比喻美女。 | 元·楊暹《劉行首》第三折:“家破人亡不為別,舍性命輕拋撇,則戀著星眸皓齒,杏臉鶯舌。” |
yǔ chǐ qù jiǎo予齒去角 | 謂天生動物賦予齒就不賦予角。比喻事物無十全十美。 | 《漢書·董仲舒傳》:“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況人乎!”顏師古注:“謂牛無上齒則有角,其余無角者則有上齒。” |
chǐ rú hán bèi齒如含貝 | 同“齒如齊貝”。 | 《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腰如束素,齒如含貝。” |
mǎ chǐ jiā zhǎng馬齒加長 | 馬的牙齒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比喻自己虛度年華,沒有成就。 | 《谷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
chún chǐ xiāng yī唇齒相依 | 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比喻雙方關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與共。也作“唇齒相濟。”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
chǐ yá chūn sè齒牙春色 | 形容爽朗地大笑。 | 宋·陶彀《清異錄·作用》:“婁師德位貴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謂師德笑,為齒牙春色。” |
chún jié chǐ hán唇竭齒寒 | 見“唇亡齒寒”。 | 《莊子·胠篋》:“故曰,唇竭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圣人生而大盜起。” |
sháo yán zhì chǐ韶顏稚齒 | 謂年輕而容貌美好。 | 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
qiè chǐ fǔ xīn切齒腐心 | 切齒:咬緊牙齒;腐心:形容心中極恨。形容憤恨到極點。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
hào chǐ é méi皓齒蛾眉 | 皓:白色的樣子;蛾眉:女子修長而美麗的眉毛。潔白的牙齒,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莊美麗,也喻稱美女。 | 漢·枚乘《七發》:“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 |
líng xīn huì chǐ靈心慧齒 | 天資聰慧,口齒伶俐。 | 清·程羽文《鴛鴦牒》:“蔡文姬靈心慧齒,辱跡穹廬。” |
gòng wéi chún chǐ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
chǐ rú biān bèi齒如編貝 | 同“齒如齊貝”。 |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五二:“齒如編貝漢東方,不學咿嚘況對揚。屋瓦自驚天滓,丹毫圓折露華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