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9 個定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ī yán dìng jiāo一言定交 | 交:結交。一句話就確定了兩人友好交往。形容雙方意氣相投,一見如故。 | 唐·權德輿《唐丞相太保致仕岐國公杜公墓志銘序》:“一言定交,死生以之,趨人之急,唯恐不及?!?/td> |
yī dìng zhī guī一定之規 | 一定的規律或規則。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 郭小川《新路歌》:“歷史的發展,有它新陳代謝的一定之規?!?/td> |
jǔ qí ruò dìng舉棋若定 | 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著果斷。 | 朱德《十月戰景》詩:“戰事從來似弈棋,舉棋若定自無悲?!?/td> |
yǐ chéng dìng jú已成定局 | 已經形成確定的不可改變的局面或形勢。 | 歐陽山《苦斗》:“她臉上露出萬事已成定局的神態,只拿一對感激不盡的圓眼睛瞪著大家?!?/td> |
níng shén dìng qì凝神定氣 | 聚精會神,專心致志。 | 清·黃宗羲《柳敬亭傳》:“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 |
dìng guó ān bāng定國安邦 |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枉了你揚威耀武,盡忠歆節,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舌,烏鴉展翅,強配鸞鳳。” |
zhǐ huī kě dìng指麾可定 | 謂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語本《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薄稘h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 語出《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薄稘h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
yī chuí dìng yīn一錘定音 | 比喻做事干脆,說了算數。 | 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聲不響,卻是一家之主;女兒中意,老伴點頭,也還得聽他一錘定音。” |
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yīn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千錘打鑼,一錘定音——隊長,你就決定吧。” |
mìng zhōng zhù dìng命中注定 | 命:命運;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預先決定。舊時迷信說法;指命運早已決定了。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yáo bǎi bù dìng搖擺不定 | 指心意猶豫不決,來回變化。 | 周恩來《現時政治斗爭中之我們》:“小資產階級也常搖擺不定,只有無產階級是最不妥協的革命階級。” |
yī yán wéi dìng一言為定 | 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 | 清 曹雪芹《紅樓夢》:“賈璉笑道:‘你我一言為定。只是我信不過二弟,你是萍蹤浪跡,倘然去了不來,豈不誤了人家一輩子的大事?!?/td> |
tòng dìng sī tòng痛定思痛 | 悲痛的心情平靜下來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讓人震撼;也讓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靜。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td> |
zhèn dìng zì ruò鎮定自若 | 指面對災難時冷靜的表現。 | 王朔《過把癮就死》:“當時女主人公的厄運剛露萌芽,同看電影準備了手帕的女人們還都鎮定自若,她便搶先一步哭了。” |
xīn shén bù dìng心神不定 | 定:安定。心里煩躁,精神不安。 | 《平妖傳》第五回:“這般繁華去處,怕你們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來?!?/td> |
dìng qīng fú wēi定傾扶危 | 傾:危。扶助危傾,使其安定。指挽救國家于危難之時。 | 漢·恒寬《鹽鐵論·備胡》:“古者明王討暴衛弱,定傾扶危,使小國之君悅;討暴定傾,則無罪之人附?!?/td> |
ān shén dìng pò安神定魄 | 安:安定,安穩;魄:魂魄。指安定心神,穩定神智。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1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劑,連進了數次粥湯,被眾人扶入寢室,一夜穩睡?!?/td> |
fú wēi dìng qīng扶危定傾 | 謂在國家危殆將傾覆之時扶持之使安定。 | 《周書·李基傳》:“太祖扶危定傾,威權震主?!?/td> |
chuǎn xī wèi dìng喘息未定 | 急促的呼吸還沒有平穩下來。指還沒有休息、恢復的時間。喘息:呼吸急促。 | 明 施耐庵《水滸傳》七十七回:“方才進步,喘息未定,只見前面塵起,叫殺連天。” |
lùn xīn dìng zuì論心定罪 | 根據犯罪人的動機和情節來判定其罪行。 | 漢·桓寬《鹽鐵論·刑德》:“故《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td> |
yī kǒu yǎo dìng一口咬定 | 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堅持一個廉潔,再不改口。 |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嚴行審訊,問他將李國斌藏在何處,慧修一口咬定不認得李國斌?!?/td> |
píng xīn dìng qì平心定氣 | 指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 宋 陸九淵《與劉深父書》:“開卷讀書時,整冠肅容,平心定氣?!?/td> |
mù dìng kǒu dāi目定口呆 | 同“目瞪口呆”。 | 《說唐》第二一回:“驚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
yī yán ér dìng一言而定 | 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反悔。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一言而定三國?!?/td> |
yǎo dìng yá gēn咬定牙根 | 見“咬定牙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六回:“李逵渾身脫剝,咬定牙根,手雙斧,從城濠里飛殺過來。” |
ān bāng dìng guó安邦定國 | 邦:古代諸侯的封國;后泛指國家。定:使安定。使國家安定、鞏固。 | 元 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老將軍無陣云收,若題著安邦定國,受賞封侯?!?/td> |
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從規矩定方圓 | 從:聽從;規矩:圓規和曲尺。根據圓規和曲尺來確定方圓的大小形狀。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則。 |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盡從規矩定方圓,逆則路路生顛倒,順則頭頭身外玄?!?/td> |
dǎ dìng zhǔ yì打定主意 | 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 曾樸《孽海花》第七回:“打定主意,就把自己狎妓曠職的緣由,詳細敘述,參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職?!?/td> |
yī dìng bù yì一定不易 | 易:改變。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后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秦楚變節,不為胡越改容。” |
wēn qǐng dìng shěng溫凊定省 | 冬溫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稱。謂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表示侍奉父母無微不至。語本《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 語出《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td> |
yī chuí dìng yīn一槌定音 | 見“一錘定音”。 | 朱可 若丁《深深的綠巷》:“一張張笑臉,圓的、長的、苦的、甜的,都來請示,都來要求指點迷津。真神,一槌定音,無處不響?!?/td> |
jǔ cuò bù dìng舉措不定 | 舉措:行動。拿著棋子,不知該如何下。比喻猶豫不決。 | |
lì dìng jiǎo gēn立定腳跟 | 立:站。站穩腳跟。指腳踏實地地做事或立場堅定。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71回:“你是個風流人兒,將來于這‘色’之一字,到要立定腳跟?!?/td> |
ān dìng tuán jié安定團結 | 指形勢、秩序、生活安穩,民眾氣氛和睦。 | 鄧小平《軍隊要整頓》:“我們要遵照毛澤東同志關于安定團結的指示,整頓軍隊。” |
xīn shù bù dìng心術不定 | 心術:心計。心計難以捉摸。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不想今日去往無門,非在位次低微,且王倫只心術不定,語言不準,難以相聚?!?/td> |
xū mó dìng mìng訏謨定命 | 訏謨:大計,宏謀。胸懷大的謀略來確定政令。指處理軍國大事。 | 《詩經·大雅·抑》:“訏謨定命,遠猷辰告?!?/td> |
dìng shí zhà dàn定時炸彈 | 由計時器控制、能在預定時間自動引爆的炸彈。比喻潛伏的危機。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他們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勢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黨中解決,就會留下禍根,成為定時炸彈?!?/td> |
jǔ qí bù dìng舉棋不定 | 舉:拿起;拿著。拿著棋子不知道該怎么下。比喻臨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
jīng hún wèi dìng驚魂未定 | 驚魂:受驚嚇的心靈。形容受驚嚇后;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td> |
yǎo dìng yá guān咬定牙關 | 亦作“咬定牙根”。形容下定決心,堅忍不拔。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五回:“這長老咬定牙關,聲也不透?!?/td> |
qián shēng zhù dìng前生注定 | 指今生的命運是前生所注定的,無法改變。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這首《西江月》詞,大抵說人的婚姻,乃前生注定,非人力可以勉強。” |
gài guān shì dìng蓋棺事定 | 猶蓋棺論定。指人死后對其一生作出評價。 | 明 馮惟敏《耍孩兒 骷髏訴冤》曲:“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td> |
dòng dàng bù dìng動蕩不定 |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td> |
lǎo sēng rù dìng老僧入定 | 和尚靜坐,使心定于一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 | 曾樸《孽?;ā返?0回:“卻是個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樣?!?/td> |
rén dìng shèng tiān人定勝天 | 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 宋 劉過《龍川集 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td> |
ān hún dìng pò安魂定魄 | 魂、魄:人的靈氣、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尋常,安魂定魄賽過反精香。” |
xīn ān shén dìng心安神定 | 心神都很安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紫鵑自那日也著實后悔,如今日夜辛苦,并沒有怨意。襲人等皆心安神定?!?/td> |
liàn zhī wèi dìng煉之未定 | 用心琢磨,反復錘煉,決定不下來。 | |
chí yí bù dìng遲疑不定 | 猶言遲疑不決。 | 《易·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唐·孔穎達疏:“師若遲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則不告?!?/td> |
fú wēi dìng luàn扶危定亂 | 扶助危難,平定禍亂。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能識人,能愛人才,能為國留得那英雄豪杰,為朝廷扶危定亂?!?/td> |
chū shén rù dìng出神入定 | 形容聚精會神。 | 康濯《東方紅》第十章:“楊殿山和劉成旺都對這件事十分注意,一定要大家詳細介紹那每一戶、每個人的種種緣由,并且出神入定一般默默地聽得十分嚴肅?!?/td> |
bǎ chí bù dìng把持不定 | 沒有明確的主見,游移反復。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為異端所惑,一時失足?!?/td> |
chuán xí kě dìng傳檄可定 | 傳:傳送,傳遞;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指不戰而使對方歸順。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為。” |
dǔ dìng tài shān篤定泰山 | 像泰山那樣穩定。比喻有絕對把握,無須憂慮。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沒問題,包在我身上,篤定泰山?!?/td> |
shén xián qì dìng神閑氣定 | 神氣悠閑安靜。 | 明·馮夢龍《智囊補·捷智·張佳胤》:“當命懸呼吸間,而神閑氣定,款語揖讓,從眉指目語外,另構空中碩畫?!?/td> |
gài guān lùn dìng蓋棺論定 | 蓋上棺材蓋,才能下結論。人死后對其一生作出評價。 | 《明史 劉大夏傳》:“人生蓋棺論定,一日未死,即一日憂責未已?!?/td> |
shén xián qì dìng神閒氣定 | 指神氣悠閑安靜。 | |
shén ān qì dìng神安氣定 | 神:精神。指內心十分安定。 | 金·王丹桂《洞仙歌·示門人》:“下虔心,苦志挫銳摧強;忘寵辱,自得神安氣定。” |
yuē dìng sú chéng約定俗成 | 指某些事物名稱或行為規范是由人們共同認定或共同習慣形成的。約定:共同認定;俗成:形成習慣。 | 先秦 荀況《荀子 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td> |
jūn zǐ xié dìng君子協定 | 雙方不經過書面簽字,只以口頭承諾或交換函件而訂立的協定,它與書面條約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國際事務間,后亦用為事先約定的套語。又稱作“紳士協定”。 | 毛澤東《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他事先征求了資產階級的意見,和資產階級訂了君子協定,卻沒有向中央報告?!?/td> |
jiān dìng bù yí堅定不移 | 移:改變。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
shěn shí dìng shì審時定勢 | 審:詳查,細究。分析時勢,判定其發展趨勢。 | 唐·呂溫《諸葛武侯廟記》:“乃知務開濟之業者未能審時定勢而大順人心,而克觀厥成,吾不信也?!?/td> |
yī dìng bù yí一定不移 | 見“一定不易”。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音律》:“至于填詞一道,則句之長短,字之多寡,聲之平、上、去、入,韻之清濁陰陽,皆有一定不移之格?!?/td> |
wèi dìng zhī tiān未定之天 | 比喻事情還沒有著落或還沒有決定。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莫若此時趁事在成敗未定之天,自己先留個地步?!?/td> |
pái huái bù dìng徘徊不定 | 在難于接受的或同樣緊迫的兩者之間作出抉擇時為難猶豫。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嚴浩目前是在十字路口,毫無主意地轉游,何去何從徘徊不定?!?/td> |
piāo fú bù dìng漂浮不定 | 漂?。和A粼诹黧w表面或懸浮在流體中。指人飄泊不定。 |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第13章:“像云影一樣這里、那里,一明、一暗,漂浮不定。” |
xīn píng qì dìng心平氣定 | 心氣平定,沒有雜念。 | 三國·魏·阮籍《樂論》:“言至樂使人無欲,心平氣定,不以肉為滋味也?!?/td> |
lù wú cháng jiā,fú wú dìng mén祿無常家,福無定門 | 祿:福。指福祿沒有不變的定數。 | 晉·摯虞《門銘》:“祿無常家,福無定門,人謀鬼謀,道在則尊?!?/td> |
hēi yǎn dìng xīn黑眼定心 | 指看到某些事情后心里生氣。 | 韓起祥《劉巧團圓》:“我老漢一輩子就懂得大吃大喝,自在逍遙,無憂無慮,有些鄉親見了,雖然黑眼定心,我也不管他?!?/td> |
chén hūn dìng xǐng晨昏定省 | 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 宋 陸游《上殿札子》:“所謂悅親之道,非薦旨甘,奉輕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溫凊也?!?/td> |
pù móu dìng jì鋪謀定計 | 猶言設謀用計。 | 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四折:“師父,想博望燒屯這一場廝殺,多虧師父鋪謀定計,眾將得勝也?!?/td> |
zhèng míng dìng fēn正名定分 | 辨正名分。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記起了翻譯,試來譯幾篇。但這就又是‘批評家’的材料了,其實,正名定分,他是應該叫作‘嘮叨家’的。” |
yóu yí bù dìng游移不定 | 游移:猶豫;遲疑不決。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 漢 劉熙《釋名 釋車》:“游環在服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游移前卻,無定處也。” |
tǎn tè bù dìng忐忑不定 | 同“忐忑不安”。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濟川被他們說得心中忐忑不定?!?/td> |
piāo bó wú dìng漂泊無定 | 泊:停留。比喻東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 宋 范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td> |
dìng yú yī zūn定于一尊 | 尊:指具有最高權威的人。舊指思想、學術、道德等以一個最有權威的人做唯一的標準。 | 《史記·秦始皇本紀》:“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td> |
sān bǎng dìng àn三榜定案 | 三次張榜,廣求意見,再作最后決定。極言行事慎重。 | |
piāo bó wú dìng飄泊無定 | 飄泊:隨水漂流或停泊;泊:停留;暫住。隨水漂流到哪兒就停在哪兒;沒有一定的方向。比喻東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 宋 范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td> |
chuán xí ér dìng傳檄而定 | 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 《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td> |
xíng zōng wú dìng行蹤無定 | 行蹤:行動的蹤跡。指在各處來往出沒,沒有固定處所。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出家人行蹤無定,待貧道自去尋來?!?/td> |
ná dìng zhǔ yì拿定主意 | 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卻又一片深心,打了個呼牛也可,呼馬也可的主意,任是誰說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td> |
chóu chú bù dìng躊躇不定 | 猶豫不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操欲立后嗣,躊躇不定。” |
zāo shí dìng zhì遭時定制 | 謂因時勢而規定法制。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崔骃傳》:“故圣人執權,遭時定制,步驟之差,各有云設。”李賢注:“遭遇其時而定法制,不循于舊也。” |
qì chōng zhì dìng氣充志定 | 充:充實,充足。精力充沛,意志堅定。 | 《明史·范濟傳》:“磨礱砥礪,使其氣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舉而用之,以任天下國家事無難矣!” |
dìng xīn wán定心丸 | 一種能使人心神安定的中成藥。比喻能安定思想情緒的話語或做法。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1章:“于是像吃了副定心丸,立刻由驚恐轉為坦然。” |
hú yí bù dìng狐疑不定 | 狐疑:猶豫,狐性多疑。傳說狐貍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臣為將軍決一死戰,萬死不辭,只恐將軍狐疑不定?!?/td> |
yóu yù bù dìng猶豫不定 |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正在他猶豫不定的時候,馬連福來了,真是天遂人愿。” |
dìng luàn fú shuāi定亂扶衰 | 定:平定;扶:幫助,扶持。平定禍亂,扶持衰弱。 | 清 劉熙載《藝概 詩概》:“劉越石詩定亂扶衰之志,郭景純詩余殘去穢之情?!?/td> |
zhuō mō bù dìng捉摸不定 | 估量不透。捉摸:猜測,預料。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卻說朱武、楊春兩個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td> |
hūn dìng chén xǐng昏定晨省 | 昏:天剛黑;?。禾酵?、問候。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td> |
gài guān dìng lùn蓋棺定論 | 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后才能做出結論。同“蓋棺論定”。 | 明 呂坤《大明嘉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呂君墓志銘》:“善惡在我,毀譽由人,蓋棺定論,無藉于子孫之乞言耳。” |
ān xīn dìng zhì安心定志 | 指安下心來。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td> |
zhì qí bù dìng置棋不定 | 置:放。指下棋時不知怎樣下子才好。比喻遇事猶疑不決。 | 宋·李綱《議責成》:“譬猶奕者,置棋不定,不足以勝敵?!?/td> |
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shēng千棰打鑼,一棰定聲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同“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 |
zhǐ huī kě dìng指揮可定 | 見“指麾可定”。 |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某生長北方,聞燕人思歸之情切矣,今若舉事,指揮可定。” |
zhǐ huī ruò dìng指揮若定 | 指揮調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從容不迫;很有把握。 | 唐 杜甫《詠懷古跡》詩:“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td> |
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shēng千錘打鑼,一錘定聲 |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 李文亢《婚事》:“千錘打鑼,一錘定聲,最后還是中祥開了腔?!?/td> |
mìng lǐ zhù dìng命里注定 | 舊時迷信說法,命運早已決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八回:“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說靈不靈!” |
chí yí bù dìng持疑不定 | 疑:疑慮。心懷疑慮,遲遲不能決定。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二卷:“眾人持疑不定,六郎亦悶悶不樂?!?/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