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先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iān yì xī zhǐ先意希旨 | 同“先意承志”。 | 唐·陳鴻《長恨歌傳》:“蓋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
gōng xiān shì zú躬先士卒 | 猶身先士卒。 | 唐·張說《為河內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賊契丹等露布》:“誓將首冒鋒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 |
xiān fā zhì rén先發制人 | 發:開始行動;制:制服。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現泛指先下手爭取主動。 | 東漢 班固《漢書 項籍傳》:“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 |
xiān yōu hòu xǐ先憂后喜 | 憂慮在天下人之先,歡喜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您穩放著個先憂后喜,我空懷著個有苦無甘。” |
xiān yōu hòu lè先憂后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dào xué xiān shēng道學先生 | 指思想、作風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惱的是道學先生。”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別人行動,可以取得優勢,遲于別人就會遭遇禍殃。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得,就是這樣辦,這叫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xiān wǒ zhuó biān先我著鞭 | 著: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 |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
xiān dé wǒ xīn先得我心 | 得:適合,契合。比喻別人先說出了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 《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
wén jí xiān shēng文籍先生 | 稱熟悉文獻典籍的人。 | |
chū tóu chuán ér xiān xiǔ làn出頭椽兒先朽爛 | 椽:屋頂上的木條;朽:腐爛。露在屋檐外的椽子先腐爛。比喻搶先出頭的人先遭受挫折。 | 《雍熙樂府·點絳唇》:“張弓專等南來雁,馬行崖畔收疆晚,出頭椽兒先朽爛。” |
bèn niǎo xiān fēi笨鳥先飛 | 笨拙的鳥先飛起來;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害怕落到別人后面;比別人先著手做事。也作“夯鳥先飛”。 |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后,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
wèi lǎo xiān shuāi未老先衰 | 年紀還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體力負擔過重而導致過早衰老。 | 唐 白居易《嘆發落》詩:“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發先衰。” |
zhuó rén xiān biān著人先鞭 | 比喻做事情比別人搶先一步。 | 《晉書·劉琨傳》:“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yī mǎ dāng xiān一馬當先 | 策馬走在最前頭。比喻走在領先位置;起帶頭作用。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jié zú xiān dēng捷足先登 | 登:方言“得來”的合音。腳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動敏捷的人優先達到目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 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動前須作好準備工作。 | 《南皮縣志 風土志下 歌謠》:“兵馬不動,糧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賊。” |
dé yuè jiào xiān得月較先 | 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 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
chéng xiān qǐ hòu承先啟后 | 繼承前代的,啟發后代的。 | 清 王昶《湖海詩傳 尹繼善》:“文端公歷任封疆,晚歸臺閣,歲歷五十馀載,承先啟后,三代平章。” |
xiān shèng xiān shī先圣先師 | 舊時尊稱孔子;也稱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顏淵。 | 《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 |
xiān duàn hòu wén先斷后聞 | 謂先處理后奏聞。 | 《北史·宇文護傳》:“護第屯兵禁衛,盛于宮闕,事無巨細,皆先斷后聞。” |
xiān xíng hòu wén先行后聞 | 猶先斬后奏。 | 《后漢書·酷吏列傳》:“故臨民之職,專事威斷,族滅奸軌,先行后聞。” |
hòu hǎi xiān hé后海先河 | 語本《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 語出《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
xiān jí zhì rén先即制人 | 制:控制。先下手取得主動就可制服對方。泛指做事應先爭取主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聞,先即治人,后則為人所制。” |
xiān hào hòu qìng先號后慶 | 謂初兇后吉。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申屠剛鮑永等傳贊》:“鮑永沉吟,晚乃歸正,志達義全,先號后慶。” |
xiān rù wéi zhǔ先入為主 | 指先聽進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占主導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 東漢 班固《漢書 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 |
yī biān xiān zhuó一鞭先著 | 后以為爭先的典實。亦泛指先行。 | 晉劉琨少負志氣,與祖逖為友,共以收復中原為志,曾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 劉琨傳》。 |
jìn shēn xiān shēng搢紳先生 | 搢:插;紳:大帶;搢紳:宦官的代稱。指做過官的大人先生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 |
jìn shēn xiān shēng縉紳先生 | 紳:大帶。指做過官的大人先生 | 清·侯方域《新遷顏魯公碑記》:“海內自縉紳先生山林風雅之士,見者未嘗不……” |
xiān hào hòu xiào先號后笑 | ①《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后以“先號后笑”指命運先兇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結尾比開頭精彩。 |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 |
shēn xiān shì zú身先士卒 | 指作戰時將帥親自沖在士兵的前面;奮勇殺敵。現多用以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的前面。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先下手為強 | 在對手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首先動手,取得主動地位。 | 《隋書 元胄傳》:“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
zhēng xiān kǒng hòu爭先恐后 | 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 |
yī fàn zhī xiān一飯之先 | 時間上先吃一頓飯。指年齡比別人稍長。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越語》:“寡人禮先壹飯矣。” |
xiān shì lǜ shì先事慮事 | 慮:思考,謀劃。在做事之前就作好計劃。 | 戰國·趙·荀況《荀子·大略》:“先事慮事,謂之捷,捷則事憂成。” |
xiān jì hòu zhàn先計后戰 | 計:計劃,計謀;戰:作戰。先籌劃好后再戰。指不打無準備的仗。 |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劃而后戰,兼形勢包陰陽,用計巧者也。” |
jí zǒu xiān dé疾走先得 | 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 漢 焦贛《易林 損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
xiān biàn zī miǎn先辨淄澠 | 淄澠:山東水名,二水味道不同,合流后不易分辨。事先辨別二水的味道。比喻物極必反其源。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仲尼》:“口將爽者,先辨淄澠。” |
qǐng xiān rù wèng請先入甕 | 謂請先受審認罪。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則說老夫請先入甕。” |
wū yǒu xiān shēng烏有先生 | 虛擬的人名或事物。 |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姹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
bèn què xiān fēi夯雀先飛 | 夯:同“笨”,愚鈍;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資不好的人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咱們家沒人,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
gǎn yǒng dāng xiān敢勇當先 | 猶奮勇當先。比喻勇于承擔重任,領頭去干。 |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國雄才大略,和鏄諸敢勇當先,豈有今日。” |
xiān xiǎo rén hòu jūn zǐ先小人后君子 | 先不講客氣,說明條件,按章辦事,然后再講禮貌。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9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
xiān xiào hòu hào先笑后號 |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后以“先笑后號”指命運先吉后兇。 |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 |
xiān yì chéng yán先意承顏 | 同“先意承志”。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未知養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 |
shéng xiān qǐ hòu繩先啟后 | 繩:繼承,繼續;啟:開創,引出。繼承前人的,開創今后的。 | 宋·岳飛《題許虎侯像》:“至德顯忠,繩先啟后。” |
bèn niǎo xiān fēi坌鳥先飛 |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不上別人,搶先動手。多用作謙詞。同“笨鳥先飛”。 |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三末云]: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后,你這等坌鳥先飛。” |
zhí mù xiān fá直木先伐 |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樹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會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 《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惡人先告狀 | 指壞人或理虧的人搶先訴說或歪曲事實。 | 魯迅《兩地書》:“經我強硬的答復,沒法對付,便用最終的毒計,就是以退為進,先發制人,亦即所謂‘惡人先告狀’也。” |
xiān yì chéng zhǐ先意承指 | 見“先意承志”。 | 晉·葛洪《抱樸子·臣節》:“先意承指者,佞諂之徒也。” |
shēn xiān shì zhòng身先士眾 | 見“身先士卒”。 | 《舊唐書·李密傳》:“公當身先士眾,早定關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廣也!” |
kāi lù xiān fēng開路先鋒 | 原指軍隊中的先行分隊;他們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后行的大部隊創造行軍作戰的條件。后泛指行動、事業的先行者、帶頭人。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卷:“你只把(彈弓)背在身上,一路雖然抵不得萬馬千軍,大約也算得一個開路的先鋒,保鏢的壯士。” |
xiān zhǎn hòu wén先斬后聞 | 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后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后再向上級報告。 | 元·無名氏《十探子》第三折:“今奉圣人的命,敕賜勢劍金牌,教小官便宜行事,先斬后聞。” |
wàng qiū xiān yǔn望秋先隕 | 指草木將近秋天即敗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 宋·沈括《夢溪筆談·采草藥》:“嶺嶠微草,凌冬不凋;并、汾喬木,望秋先隕;諸越則桃李冬實,朔漠則桃李夏榮。” |
xiān yì chéng zhì先意承志 | 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義》:“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于道。” |
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見之明 | 先見:預見;明:指能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楊彪傳》:“后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
kǒng hòu zhēng xiān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8回:“他卻橫沖直撞,恐后爭先。” |
bǐ zhě xiān xíng秕者先行 | 秕:癟谷,比喻無價值的東西。形容自己不如別人。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
zé xiān lì hòu責先利后 | 責:責任,利益。盡義務在眾人之前,分享利益在眾人之后。 | 唐·韓愈《送窮文》:“面丑心妍,利居眾后,責在人先。” |
fèn yǒng zhēng xiān奮勇爭先 | 奮:振起,發揚。鼓起勇氣,沖在最前面。 | 明·郭勛《英烈傳》第35回:“那德勝奮勇爭先,以一當百,殺的漢兵大敗而奔。” |
dà rén xiān shēng大人先生 | 舊時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時帶諷刺意味。 | 晉·劉伶《酒德頌》:“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 |
xiān tiān bù zú先天不足 | 先天:中醫指人或動物在母腹中的孕育時期;與“后天”相對。原指人或動物生下來體質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小弟聞得仙人與虛合體,日中無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無影。” |
xiān lái hòu dào先來后到 | 指按照來到的先后早晚而確定次序;受到優惠。 | 宋 梅堯臣《宛陵文集》:“何作嗟遲疾,從來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爾應還。” |
jí xiān fēng急先鋒 | 比喻沖鋒在前或積極領頭的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三回:“為是他性急,撮鹽入火,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鋒。” |
fèn yǒng dāng xiān奮勇當先 | 精神奮發;勇敢地沖在最前面;戰斗在最前列。 | 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義兵家將,都要的奮勇當先,相持對壘。” |
bù fá xiān lì不乏先例 | 有不少從前的事可以作為例子。 |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義首領中一向重視養子,而且以養子繼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
yī biān xiān zhe一鞭先著 | 晉劉琨少負志氣,與祖逖為友,共以收復中原為志,曾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劉琨傳》。后以為爭先的典實。亦泛指先行。 | |
wèi bǔ xiān zhī未卜先知 | 測知未來的吉兇禍福;這是一種迷信行為。形容有預見。卜:占卜;算卦。 | 元 無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賣弄殺《周易》陰陽誰似你,還有個未卜先知意。” |
yì zài bǐ xiān意在筆先 | 指構思成熟;然后下筆。 | 晉 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意在筆前,然后作序。” |
dōng guō xiān shēng東郭先生 | 泛指對壞人講仁慈的糊涂人,比喻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 | 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講東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
shǒu xiān dài hòu守先待后 | 猶繼往開來;承先啟后。 | 清·陳確《答沈朗思書》:“夫以程朱之賢,即不表章《大學》,而循循焉惟孔孟之從,必可守先待后,為一代大儒無疑也。” |
bīng guì xiān shēng兵貴先聲 | 指用兵貴在先以自己的聲勢鎮懾敵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 |
yáo yáo lǐng xiān遙遙領先 | 遙遙:遠遠;很遠。遠遠地走在人家的前面。 | 羅來勇《世界在他們眼前展開》:“我們的聲譽就是實力——遙遙領先的技術和工藝。” |
xiān huò wǒ xīn先獲我心 | 比喻別人先說出了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 |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 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一》:“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 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 清·壯者《掃迷帚》第24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
yōng huì xiān qū擁彗先驅 | 擁:拿;彗:掃帚。拿著掃帚掃道路,在前面為客人引路。指對來客非常尊敬。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 |
xiān wéi zhī róng先為之容 | 容:雕飾,形容。事先為人介紹宣傳。 | 漢·鄒陽《于獄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 |
xiān shēng duó rén先聲奪人 | 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zhèng rén xiān zhèng jǐ正人先正己 | 正:正直,公正。要讓別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須自己先做到。 | 王朔《永失我愛》:“這也就是我自個,換別人這樣兒我也早急了,要不怎么說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 |
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xiān ào shì zhě hòu yōu先憂事者后樂,先傲事者后憂 | 先為事業而憂慮,后來就為事業的成功而安樂;事業未成先驕傲,后來就會為事業而憂慮。 | 漢·劉向《說苑·談叢》:“先憂事者后樂,先傲事者后憂。” |
wèi fēng xiān yǔ未風先雨 | 比喻未見事實先下結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婆子家曉道什么?只管胡言亂語!那見得我不會做生意,弄壞了事,要你未風先雨。” |
wàng qiū xiān líng望秋先零 | 零:凋零。望見秋天將到就先凋零了。比喻體質弱,經不起風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 晉 顧愷之《家傳》:“臣蒲柳之質,望秋先零。” |
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擒賊先擒王 | 指作戰要先抓主要敵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關鍵。 | 唐·杜甫《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
xiān lǐ hòu bīng先禮后兵 |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
xiān shēng hòu shí先聲后實 | 聲:聲勢;實:實力。比喻先用聲勢挫折敵方士氣,然后交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 |
xiān kǔ hòu tián先苦后甜 | 指先經歷苦難然后過上幸福的日子。 | 王朔《我是你爸爸》:“你是那遇難成祥,先苦后甜的命。” |
hǎo hǎo xiān shēng好好先生 | 指不堅持原則;對誰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 元 無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盧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夠吃肥羊飲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
lǐ xiān yī fàn禮先壹飯 | 指在禮節上自己年歲稍長。壹飯,猶言一頓飯,喻指極短的時間。也指在禮節上先有恩惠與人。 | 《國語·越語上》:“句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亦作“禮先一飯”。 |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近水樓臺先得月 | 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 宋 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即薦之。” |
jìn huǒ xiān jiāo近火先焦 | 比喻跟禍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們吃官司坐牢,那時又沒人送飯來救你。” |
jīn fēng wèi dòng chán xiān jué金風未動蟬先覺 | 金風:秋風;蟬:知了。秋風未起而蟬已經先知道。比喻事先覺察到將要發生的事情。 | 元·尚仲賢《三奪槊》第二折:“可知道金風未動蟬先覺,那寶劍得來你怎消?” |
gǔ shèng xiān xián古圣先賢 | 圣:品德智能極高。賢: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賢者。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八回:“剛才二奶奶說的古圣先賢,我們也不懂。” |
lǐ xiān yī fàn禮先一飯 | 見“禮先壹飯”。 | 清·錢謙益《答王于一秀才論人》:“以仆禮先一飯,為識路之老馬。” |
huò dá xiān shēng豁達先生 | 指人心胸坦蕩,頭腦清醒。 | 《子不語》:“此處向不平靜,自豁達先生過后,永無為祟者。” |
hòu bù jiàn xiān后不僭先 | 僭:超過本分。指后來的人不超越先來的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你這么明白的人,難道連‘親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 |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hài rén xiān hài jǐ害人先害己 | 先想設計去害別人,結果自己身受其害。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137回:“常言道,害人先害己,這話誠然不錯,小子也是該死的。” |
xiān xī bì jù先悉必具 | 纖悉:細微詳盡。細微詳盡,全都載明。 | 明 歸有光《上宋明府書》:“律于發冢之條,如知情買賣器物磚石、薰猩平園之類,纖悉必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