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不平則鳴,而要尋求“平”,可以通過當事人協(xié)商的辦法,也可以找仲裁機構仲裁、政府調解、行政復議等。
2.物不平則鳴,公眾看不下去了,于是怒吼“這簡直就是帶薪休假”。
3.我想,這一對國外中國留學生的心理觀察很有啟示性,其實,這種心態(tài)在國內民間也很普遍,“大凡物不平則鳴”,現(xiàn)在有了條件就要“揚眉吐氣”地鳴一鳴。
4.圣上,臣聽說,物不平則鳴,士有怨而發(fā)。
5.姑娘,所謂物不平則鳴,若不能用一己之力完成,只能假手于人,豈不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之故?你再看看這是何物?
6.物不平則鳴,當初那人愛你的時候,他好得像天使;轉眼不愛了,就成了魔鬼。
7.物不平則鳴,這位考生發(fā)出了“公平、公正到哪里去了”的強烈質疑。
8.物不平則鳴,社會不平是造成“以武犯禁”的根本原因,也是織就中國人俠客情結的歷史根源,誠如《水滸傳》所言:“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
9.“物不平則鳴”織就了中國人俠客情結的歷史根源。
10.不過,言歸正傳,換位思考,物不平則鳴。
11.大凡物不平則鳴,何況人乎?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 "物不平則鳴"成語造句CNDU成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