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鞭隨蹬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í biān suí dēng
基本解釋手里拿著馬鞭,跟在馬鐙旁邊。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隨在左右。
出處《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暫未找到成語執鞭隨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執鞭隨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不壓眾,百不隨一 | |
一波才動萬波隨 | 宋 惠洪《冷齋夜話 船子和尚偶》:“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
一鞭一條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一鞭先著 | |
一鞭先著 | 晉劉琨少負志氣,與祖逖為友,共以收復中原為志,曾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 劉琨傳》。 |
不隨以止 | |
豐殺隨時 | 《晉書·禮志》:“禮典軌度,豐殺隨時,虞、夏、商、周咸不相襲,蓋有由也。” |
丹漆隨夢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齒在逾立,則嘗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 |
為之執鞭 | 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
仗義執言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靈,仗義執言,國悔罪,王室之福。” |
你倡我隨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1回:“真是那獅吼之聲,山鳴谷應,你倡我隨。” |
侍執巾櫛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 |
侍執巾節 | |
修短隨化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
俯仰隨人 | 宋·蘇軾《送李公恕赴闕》詩:“安能終老塵土下,俯仰隨人如桔槔。” |
倒執手版 | 《晉書 謝安傳》:“[桓溫]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陳兵衛,將移晉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座害之。坦之甚懼……既見溫,坦之汗流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 |
傍柳隨花 | 北宋·程顥《春日偶成詩》:“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
傍花隨柳 | 宋 程顥《偶成》:“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
允執其中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
允執厥中 | 《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先吾著鞭 |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
先我著鞭 |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
入鄉隨俗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大寧道寬禪師》:“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
擊鞭錘鐙 | 清·李漁《奈何天·攢羊》:“破釜焚舟,擊鞭錘鐙,休怕風寒雪冷。” |
功名蹭蹬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6回:“誰知這樣一個好人,偏偏教他功名蹭蹬!” |
千隨百順 | 元 楊景賢《劉行首》第一折:“欲要見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隨百順。” |
各執一詞 | 巴金《春》:“她看見王氏和覺民各執一詞,不能斷定誰是誰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