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成語詞典三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三的成語
      成語解釋出處
      sān jī liǎng bǎo三饑兩飽猶言饑一頓,飽一頓。形容生活艱難。宋·釋惠洪《冷齋夜話·野夫長短句》:“跛子一生別無路,展手教,化三饑兩飽。回視云漢,聊以自誑元神。”
      sān qīn liù gù三親六故親戚故舊的總稱。梁斌《播火記》:“誰家沒個三親六故,誰家沒個青黃不接的時候?”
      sān jiāng qī zé三江七澤泛指江河湖澤。唐·李白《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
      sān jiāng wǔ hú三江五湖①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稱。戰國·魯·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昆侖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三年不窺園窺:偷看。眼睛看不見園中的景色。形容學習、研究專心致志。東漢·班固《漢書·董仲書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sān chuí liǎng bàng三錘兩棒形容處事簡單明快。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他本來也沒準備耽擱這么長時間,心想行不行三錘兩棒就完了,他轉幾天就回來了。”
      jiǎo tù sān kū狡兔三窟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別多;用來躲避災難禍患。現多比喻掩蓋的方法多;隱身的計劃周密。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qī sān mán sì欺三瞞四一再欺騙隱瞞。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一聞之時,心頭火起,大罵尤辰無理,做這等欺三瞞四的媒人,說騙人家女兒。”
      sān zhēn wǔ liè三貞五烈見“三貞九烈”。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貞五烈,這不是太……”
      cuán sān jù wǔ攢三聚五三三五五聚在一起。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暖閣之中有一玉石條盆,里面攢三聚五栽著一盆單瓣水仙。”
      lǚ cì sān fān屢次三番屢次:多次;三番:許多次;一次又一次。反復多次。形容次數或回數很多。瞿秋白《亂彈 一種云》:“那云為什么這樣屢次三番的摧殘光明?”
      sān jié liǎng shòu三節兩壽舊俗對于塾師,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三節兩壽,孝敬上司的錢,雖不敢任情減少,然而總是照著前任移交過來的簿子送的。”
      sān shēng wǔ dǐng三牲五鼎舊時形容祭品豐盛。后來也形容食物美好。元 高明《琵琶記 蔡公逼伯喈赴試》:“三牲五鼎供朝夕,須勝似啜菽并飲水。”
      sān shěng wú shēn三省吾身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來檢查自己。一說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逢人只說三分話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ái sān dǐng wǔ捱三頂五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覆帳之后,賓客如市,捱三頂五,不得空閑。”
      wǔ shēn sān lìng五申三令三令五申。謂再三告誡。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師南斗大醮詞》:“玉律金科,慮爽重輕之信;五申三令,漸乖訓撫之宜。”
      ái sān dǐng sì捱三頂四挨:通“挨”,擠進。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明 羅貫中《平妖傳》第四回:“半仙到柵欄門首下馬,也不進宅,徑在堂中站著,眾人捱三頂四,簇擁將來,一個個伸出手來,求太醫看脈。”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著三不著兩指說話或做事輕重不當,考慮欠周,注意這里,顧不到那里。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那珍大爺管兒子,倒也象當日老祖宗的規矩,只是著三不著兩的。”
      èr dì sān wáng二帝三王二帝:唐堯、虞舜;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指古代帝王。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昔在二帝三王……財足以奉郊廟、御賓客,充庖廚而已。”
      sān pó liǎng sǎo三婆兩嫂猶言三妻四妾。
      zài shuāi sān jié再衰三竭竭:盡了。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士氣已經低落;無法再振作。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héng sān shùn sì橫三順四見“橫三豎四”。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辦公室的床上、桌子上、地上,橫三順四地睡著人。”
      sān zhé gōng,wéi liáng yī三折肱,為良醫幾次斷臂,就能知道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成為內行。也指高明的醫道。《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sān hǎo liǎng qiàn三好兩歉同“三好兩歹”。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四:“那女兒年方一十二歲,一貌如花,且是聰明,單只從小的三好兩歉,有些小病。”
      liǎng tóu sān xù兩頭三緒形容心意煩亂。元·白樸《墻頭馬上》第四折:“都則道百媚千嬌,送的人四分五落,兩頭三緒。”
      gù sān bù gù sì顧三不顧四顧:照顧。顧到這兒顧不了那兒。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以后可還再顧三不顧四的不了?以后可還單聽叔叔的話,不聽嬸娘的話不了?”
      sān shī wǔ guǐ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
      sān fān sì fù三番四覆番:次;覆:反復。變化無常或反復多次。清·敖英《彩雪亭雜言·鄺子元》:“或事到跟前,可以順應,卻乃畏首畏尾,三番四覆,猶豫不決。”
      sān tóu liù zhèng三頭六證眾多的人證。克非《春潮急》:“心想,橫豎抵死不認帳,只你徐元菊一個人,缺少三頭六證,未見得就給我說死了。”
      sān jiàn zhī yì三諫之義《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后以“三諫之義”指事君之正道。《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kuáng sān zhà sì狂三詐四多方欺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我們老太太最是惜老憐貧的,比不得那個狂三詐四的那些人。”
      sān xiě yì zì三寫易字晉葛洪《抱樸子 遐覽》:“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后以“三寫易字”謂古書傳寫易致差錯。晉·葛洪《抱樸子·遐覽》:“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
      sān bù niù liù三不拗六謂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明·馮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自古道三不拗六,他每都是城狐社鼠,俺也革不了他的積弊。”
      lián sān jiē sì連三接四同“連三接二”。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原來平兒出去,有賴林諸家送了禮來,連三接四,上中下三等家人來拜壽送禮的不少。”
      sān huí jiǔ zhuǎn三回九轉①形容曲折回蕩。②猶三番五次。清·李漁《奈何天·逃禪》:“誦真經三回九轉,敲鐘磬動地驚天。”
      dǎo sān diān sì倒三顛四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顛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場,瞞上不瞞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來,揀上色的與他兩套。”
      yī xiàn sān chóu一獻三酬《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后因以“一獻三酬”謂人臣過蒙寵幸。亦作“一獻三售”。《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
      jiǔ liè sān zhēn九烈三貞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來是九烈三貞賢達婦,兀的個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
      sān jiē liù shì三街六市同“三街兩市”。《蕩寇志》第七十五回:“雖有三街六市,出門便被紗兜兒廝蒙著臉,真是討厭。”
      yáng chuān sān yè楊穿三葉《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原謂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繼科舉及第。《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bù sān bù sì不三不四不像這也不像那。即不像樣子;不倫不類。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bā nàn sān zāi八難三災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元 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難三災,一心齋戒。”
      hé qīng sān rì河清三日《易緯干鑿度》卷下:“天之將降嘉瑞應,河水清三日。”后因以“河清三日”為升平祥瑞的預兆。《易緯乾鑿度》卷下:“天之將降嘉瑞應,河水清三日。”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黃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guān wú sān rì jǐn官無三日緊指衙門辦事往往先緊后松,有始無終。明·羅貫中《平妖傳》第14回:“常言道:官無三日緊。過了幾年之后,這事便懶散了。”
      sān hún chū qiào三魂出竅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tiǎo sān wō sì挑三窩四搬弄是非,挑拔離間。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那平姑娘又是個正經人,從不會挑三窩四的。”
      sān bù zhī三不知指對開頭、中間到結尾一無所知。也指什么都不知道。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八回:“清晨起來,恐怕蘇友白見親事不成,三不知去了,便忙忙梳洗了,親到寺中來請他。”
      sān jiē liǎng shì三街兩市泛稱各街市。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終日只是三街兩市,和著酒肉朋友串哄。”
      wěn chī sān zhù穩吃三注四人賭博,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他們辛苦收拾,是該剩些錢粘補的;我們怎么好‘穩吃三注’呢?”
      huì cháng sān chǐ喙長三尺喙:嘴。嘴長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說。莊周《莊子 徐無鬼》:“丘愿有喙三尺。”
      tuī sān tuī sì推三推四同“推三阻四”。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7回:“你這家伙膽小怕死,還推三推四咧!你不敢去,我一個人也敢去!”
      dī sān xià sì低三下四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態恭順卑屈。清 孔尚任《桃花扇 聽稗》:“你嫌這里亂鬼當家別處尋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還干舊營生。”
      wǔ diǎn sān fén五典三墳猶言三墳五典。泛指古代典籍。明·張景《飛丸記·賞春話別》:“貫串百家諸子,沉酣五典三墳。”
      zhū xián sān tàn朱弦三嘆《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后因以“朱弦三嘆”指稱音樂的美妙。《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yī fàn sān yí shǐ一飯三遺矢矢:通“屎”,糞便。一頓飯的功夫上了三次廁所。形容年老體弱或年老無用。
      huǒ mào sān zhàng火冒三丈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憤怒。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yǒng guàn sān jūn勇冠三軍冠:位居第一;三軍:春秋時大國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軍;這里是軍隊的總稱。指全軍。英勇過人;全軍第一。漢 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
      sān shǐ shè hé三豕涉河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rào liáng sān rì繞梁三日繞梁:在房梁間繚繞飄蕩。(余音)環繞屋梁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sān rì bù tán,shǒu shēng jīng jí三日不彈,手生荊棘彈:用手指撥弄。三天不彈琴,手就像長滿荊棘那樣不靈活。比喻技藝不經常練習,就會生疏。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6回:“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sān wǎ liǎng xiàng三瓦兩巷見“三瓦兩舍”。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兩巷行走耍子,搗子都認認的。”
      fēn sān bié liǎng分三別兩同“分星擘兩”。老舍《牛天賜傳》二十:“更使他慚愧的是,他分三別兩,誰的是誰的。”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sān fēn dǐng zú三分鼎足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yǒng guàn sān jūn勇貫三軍貫:通“冠”,第一;三軍:軍隊的總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吾想黑身有異術,勇貫三軍,吾非敵手。”
      sān quán liǎng jiǎo三拳兩腳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三拳兩腳,和大蟲敵斗,把大蟲登時打死了。”
      sān gēng bàn yè三更半夜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宋史 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jù yuè sān bǎi距躍三百指歡欣之極。《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魏傷于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之。”
      sān qiú sì gào三求四告再三求告。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嫌我不好,誰叫你們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們家做甚么去了?”
      sān qī xián nìng三期賢佞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 王尊傳》。后以“三期賢佞”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實。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王尊傳》。
      yī fàn sān tǔ bǔ一飯三吐哺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史記 魯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勿以國驕人。”
      sān fén wǔ diǎn三墳五典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yáng guān sān dié陽關三迭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三迭:反復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后也比喻離別。唐 王維《渭城曲》詩:“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wéi biān sān jué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sān ní bā zū三臡八菹泛指精美的肴饌。亦借喻精美的詩文。
      sān zhān sān běi三戰三北北:敗逃。打三仗,敗三次。形容屢戰屢敗。《國語·吳語》:“吳師大北。越之左軍右軍,乃遂涉而從之,又大敗天沒。又郊敗之。三戰三北,乃至于吳。”
      èr sān qí dé二三其德二三:不專一。形容三心二意。《詩經 衛風 氓》:“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tuī sān dàng sì推三宕四推:推諉;宕:拖延。形容一再推諉拖延。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原來倉樵欠了米店兩個月的米賬,沒錢還他,那店伙天天來討,總是推三宕四,那討賬人發了急,所以就吵了起來。”
      liǎng yì sān xīn兩意三心心里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猶豫不決或意見不堅定。許地山《無法投遞之郵件》:“似怕人知道我們曾相識,兩意三心,把舊時的好話都撇在一邊。”
      dú shū sān dào讀書三到形容讀書十分認真。宋·朱熹《訓學齋規》:“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sān yáng kāi tài三陽開泰《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sān rén wèi zhòng三人為眾數目達到三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東漢 班固《漢書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為眾,雖難盡繼,宜從尤功。”
      jiē sān lián sì接三連四接連不斷。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我又沒逃了,這么接三連四的叫人來找。”
      sān chā wǔ cuò三差五錯泛指差錯。常指意外的事故。清 曾樸《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錯,那事情就難說了!”
      sān tóu liǎng xù三頭兩緒形容事務繁雜,不易弄清頭緒。宋 朱熹《答張敬夫書》:“則不免將一個心把捉另一個心,外面未有一事時,里面已是三頭兩緒。”
      sān xìn sān yù三釁三浴釁: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國語 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迎之于郊。”
      sān máo qī kǒng三毛七孔《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yī rì sān fù一日三覆同“一日三復”。《孔子家語·弟子行》:“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于詩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宮絳之行也。”按,《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語》本此。
      sān bǎng dìng àn三榜定案三次張榜,廣求意見,再作最后決定。極言行事慎重。
      jìng yī zhōu sān徑一周三徑:圓的半徑;周:圓的周長。即圓的半徑與圓的周長比為1:3,比喻兩者相差很遠。《周髀算經》上卷:“勾股圓方圖。”漢 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
      sān fū chéng shì hǔ三夫成市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宋書 樂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趨。”
      guān yú fǎn sān觀隅反三猶言舉一反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序》:“進無方一知二之機,退無觀隅反三之慧。”
      lián sān kuà wǔ連三跨五形容動作迅速。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說著,出門下階,嗖的一聲,托地跳上房去,順著那屋脊,邁步如飛,連三跨五,霎時間不見蹤影。”
      sān nián huà bì三年化碧指忠心不泯。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sān fù bái guī三復白圭《論語 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詩》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讀詩至此,三反復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復白圭”謂慎于言行。《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詩》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讀詩至此,三反復之,是其心慎言也。”
      sān duì liù miàn三對六面指有關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辦理手續或說明情由。茅盾《子夜》:“回頭我自會請三先生來,大家三對六面講個明白。”
      sān fān wǔ cì三番五次形容次數很多。番:次數;遍數。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纏的老和尚急了,說道:‘你是何處光棍,敢來鬧我們!’”
      mù wú sān chǐ目無三尺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清·王士禎《居易錄續談》:“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余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
      guī yī sān bǎo皈依三寶皈依:歸順,依附;三寶:指佛、法、僧。指信奉佛教,遵守戒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9卷:“今吾事已畢,少不得皈依三寶,以了終身。”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