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成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īng wáng chéng bài興亡成敗 | 興盛、衰亡、成功、失敗。泛指世事變遷 |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隋江山扭做唐世界,也則是興亡成敗?!?/td> |
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佳偶自天成 | 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滿的婚姻。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良緣由夙締,佳偶自天成。” |
zhòng yì chéng lín眾議成林 | 指眾人的議論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現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亂真。 | 《淮南子 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高誘注:“眾人皆議平地生林,無翼之禽能飛,凡人信之以為實然也。” |
dǎ chéng píng shǒu打成平手 | 比賽中打成平局,不分勝負 |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胸有成竹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td>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td> |
huà dì chéng tú畫地成圖 | 在地上畫出地圖,來說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勢。形容信手拈來,才能出眾。 | 東漢·班固《漢書·張安世傳》:“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 |
huà fǔ chéng qí化腐成奇 | 謂變壞為好,變死板為靈巧或變無用為有用。語本《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腐朽。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td> | 語出《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腐朽。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 指在爭奪政權的斗爭中,成功的人稱王稱帝,失敗的人被稱寇賊。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 | 孫中山《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演講》:“中國歷史上有一習慣,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但近代文明國家,不是如此?!?/td> |
chéng qiān lùn wàn成千論萬 | 猶言成千成萬。形容數量極多。 | 《鏡花緣》第七一回:“你到女兒國酒樓戲館去看,只怕異姓姐妹聚在一處的,還成千論萬哩。” |
xiōng wú chéng suàn胸無成算 | 心中沒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七回:“莫要胸無成算,孟浪而行,那時臨時局促,倒被那廝行兇,反為不美。” |
zhǎng huī chéng shé長虺成蛇 | 虺:小蛇,毒蛇。指養奸遺患。比喻縱容敵人,聽任其強大起來。而留下后患。 | 《洛陽伽藍記 建中寺》:“養虎自嚙,長虺成蛇?!?/td> |
chéng bài róng kū成敗榮枯 | 榮枯:茂盛和枯萎。成功和失敗,茂盛和枯萎。指世事的變遷 | 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晝夜陰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兇禍福,來來來我也有成敗榮枯?!?/td> |
chéng bài dé shī成敗得失 |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與失敗,得到的與丟掉的。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步騭傳》:“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td> |
shā shēn chéng rén殺身成仁 | 身:自己;殺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原指犧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td> |
yú xiá chéng qǐ余霞成綺 | 晚霞象美麗的錦緞一樣。形容晚霞色彩絢麗。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币嘧鳌坝嘞忌⒕_”。 | 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
sān yuàn chéng fǔ三怨成府 | 言與三人結怨則仇恨集身,難以免禍。 |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輔相成 | 相:互相;輔:幫助;成:促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 明·張岱《歷書眼序》:“諏日者與推命者必相輔而行;而后二者之說始得無蔽?!?/td> |
xiāng fǔ ér chéng相輔而成 | 輔:幫助。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進。 | 清·頤瑣《黃繡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進取,就不能無我的審慎周詳,這就叫作相輔而成?!?/td> |
jī shā chéng tǎ積沙成塔 | 聚細沙成寶塔。原指兒童堆塔游戲。后比喻積少成多。 |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td> |
tān mò chéng fēng貪墨成風 | 墨:不潔;貪墨:官吏受賄。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形容吏治腐敗。 | 《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td> |
chéng qún zhú duì成群逐隊 | 見“成群結隊”。 |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富貴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隊,里里外外,來往不絕。” |
pò tì chéng xiào破涕成笑 | 見“破涕為笑”。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阮龍光》:“縱李兄言太刻毒,適足破涕成笑,何須芥蒂。” |
lì liàn lǎo chéng歷練老成 | 歷練:長久從事而有經驗;老成:閱歷多。指閱歷豐富,練達世事。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三回:“如今公子也不知添幾位了!定要歷練老成,才尋這個門路?!?/td> |
nǎo xiū chéng nù惱羞成怒 |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于氣惱、羞臊而大怒。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臺見是如此,知道王協臺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td> |
xiōng cán chéng xìng兇殘成性 | 兇惡殘暴成了本性。形容極其兇狠殘暴。 | |
bǎi shì wú chéng百事無成 | 猶言一事無成。什么事情都沒成功。 | 唐 劉禹錫《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詩:“更將何面上春臺,百事無成老又催?!?/td> |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畫虎不成反類狗 | 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轉》:“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馬上功成 | 指憑武功建國。 | 宋 王安石《嘲叔孫通》詩:“馬上功成不喜文,叔孫綿蕝共經綸?!?/td> |
xí jiǔ chéng xìng習久成性 | 性:性格。長期習慣于怎樣,就會形成怎樣的性格。有習慣成自然的意思。 | 《尚書·太甲上》:“茲乃不義,習與性成?!?/td> |
pēn tuò chéng zhū噴唾成珠 | 唾:唾沫??人猿鰜淼耐倌蓟闪苏渲椤P稳莶W多才,出口成章。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td> |
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 《釋名·釋首飾》:“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
yí xíng wú chéng疑行無成 | 疑:懷疑,猶豫。行動猶豫疑慮,就不能成功。 | 《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百巧成窮 | 指有多種才能的人反而貧困不堪。同“百巧千窮”。 | 宋 陳師道《寄單州張朝請》詩:“一言悟主心猶壯,百巧成窮發自新?!?/td> |
chéng guī lòu xí成規陋習 | 指由于普遍效法而成為社會準則的一種習慣性的行為或做法。 | |
xiōng yǒu chéng suàn胸有成算 | 猶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 鄭觀應《盛世危言·商務》:“各口進出貨物盈虛,以及市價漲跌,庶胸有成算,不為租客所欺?!?/td> |
chuī shā chéng fàn炊沙成飯 | 煮沙子做飯。比喻費力而無用。 | 唐 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飯豈堪食。 |
chéng qún jié duì成群結隊 | 結成一群群;一隊隊。形容很多;自然給合在一起。也作“成群結伙”、“成群結伴”。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結隊,飛奔而來,報說魏兵已到?!?/td> |
cháo chéng mù shí朝成暮徧 | 早晨剛寫成,晚上就到處流傳。形容文章流傳迅速。 | |
lǜ ěr chéng zhāng率爾成章 | 率爾:不經思索,隨意地。不加思索,下筆成文。形容寫文章粗疏草率,不認真。 |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詩云:‘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笕硕嗾f率爾成章,不知江左嘗有人于紙尾寄洞庭霜三百顆。” |
jù shā chéng tǎ聚沙成塔 | 聚:聚集。把細沙堆積成高塔。比喻積少成多。 |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 |
jī láo chéng bìng積勞成病 | 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同“積勞成疾”。 | 《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臥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敵?!?/td> |
yǒu zhì jìng chéng有志竟成 | 竟:終于。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 《后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td> |
xué rú niú máo,chéng rú lín jiǎo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學的人很多,學成的人極少。形容要學業有成極不容易。 | 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第13卷:“學如牛毛,成如麟角,出蔣之《萬機論》?!?/td> |
shī bài shì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敗是成功之母 | 母:先導,根源。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能取得勝利。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td> |
bù láo ér chéng不勞而成 | 不須勞苦就能有成就。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因事之理則不勞而成,故茲鄭之踞轅而歌以上高梁也?!?/td> |
xuè liú chéng qú血流成渠 | 鮮血流成了河。形容死傷的人極多。 | 清 陳忱《水滸后傳》:“劉猊丟甲丟盔而走,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渠,又折了二千多兵,退到萬慶寺喘急方定。” |
huī hàn chéng fēng揮翰成風 | 翰:鳥毛,指毛筆。握筆寫字,腕下生風。形容寫字作畫極為快捷和熟練。 | 清·李漁《意中緣·名逋》:“終日價揮翰成風,潑墨如雨,給不盡好事之求?!?/td> |
chéng zhě wéi wáng,bài zhě wéi zéi成者為王,敗者為賊 | 成:完功,成就;賊:盜賊。指成功了就可以稱王,失敗了就被稱為盜賊 | 魯迅《華蓋集續編·談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亂世時,‘成者為王,敗者為賊’,平常是一個照例做皇帝,許多個照例做平民?!?/td> |
shā shēn chéng yì殺身成義 | 猶言殺身成仁。 | 《晉書·閻欑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殺身成義者哉?!?/td> |
shùn zhī zhě chéng,nì zhī zhě bài順之者成,逆之者敗 | 順:依順;成:成功;逆:違背。順從他的就能成功,違背他的定要失敗。 | 宋·朱熹《寄陳同甫書》:“然區區鄙意,常竊以為亙古亙今只是一體,順之者成,逆之者敗,因非古之圣賢所能獨然?!?/td> |
pīn dé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鐵杵:鐵棒槌。只要肯花大功夫,即使鐵棒槌也能磨成繡花針。比喻只要肯花力氣,事情一定能成功 | 元·虞韶《日記故事》:“道逢一老嫗,磨鐵杵。白問:‘將欲何用?’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還卒業?!?/td> |
zhāo chéng mù biàn朝成暮遍 | 早晨剛寫成,晚上就到處流傳。形容文章流傳迅速。 | 《南史 劉孝綽傳》:“孝綽辭藻為后進所宗,時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誦傳寫,流聞河朔,亭苑柱壁莫不題之。” |
yǐn rì chéng suì引日成歲 | 捱過一天像度過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 《周書·文帝紀上》:“眾之思公,引日成歲,愿勿稽留,以慰眾望也。” |
huī jiàn chéng hé揮劍成河 | 將寶劍一舞,就變出一條河。形容法術高明,神通廣大,實力雄厚。 | 元·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二折:“為上將者,揮劍成河,撒豆成兵?!?/td> |
rǔ chéng rén yé汝成人耶 | 你當真還算是個人嗎? | |
fěi rán chéng zhāng斐然成章 | 非常有文采;出口便成章。斐然:有文采的樣子。也用以形容才干或聲名顯耀。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td> |
zhāng mèi chéng wéi張袂成帷 | 張開袖子成為帷幕。形容人多。 | 漢·劉向《說苑·奉使》:“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帷,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
tiān chéng dì píng天成地平 |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尚書 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工。\'《左傳 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td> |
háo mò bù duō,jiāng chéng fǔ kē豪末不掇,將成斧柯 | 豪,通“毫”。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釀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 《逸周書 觀周》:“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末不掇,將成斧柯?!笨钻俗ⅲ骸按搜苑阑荚谖⒁??!?/td> |
hǎo mèng nán chéng好夢難成 | 在睡眠時,要想做個好夢也是不輕而易舉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難以變成現實。 | 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
shì shā chéng xìng嗜殺成性 | 嗜:愛好。好殺人成了習性。形容極端兇殘。 |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 藝:技藝;貨:財物。學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賞識重用。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9卷:“陳辛曰:‘我正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不數日,去赴選場,偕眾伺候掛榜。” |
wǔ bù chéng shī五步成詩 | 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骰试囈猿Α⑸显⒅窕鸹\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 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苯翊妗稇t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
chéng qún jié huǒ成群結伙 | 猶成群結隊。謂眾多的人或動物聚結成一群群、一伙伙。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料著安老爺家辦過喜事,一定人人歇乏,不加防范,便成群結伙而來,想要下手?!?/td> |
jià hè chéng xiān駕鶴成仙 | 指死的婉稱。 | 楊大群《關東傳奇》第54章:“老爹,你駕鶴成仙了,嘿嘿?!?/td> |
gōng chéng shì lì功成事立 | 成:成功。建立了功績,事業有成就。指功績與名利都得到。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王傳》:“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百煉成剛 | 剛通鋼。鐵經過反復錘煉便成為堅韌的鋼。比喻人經過多次磨煉而成為有用之才。 | 郭小川《保衛我們的黨》詩:“點起斗爭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煉成剛?!?/td> |
xiāng xí chéng fēng相習成風 | 習:習慣。指都習慣于某種做法或看法,而成為一種風習。 | 宋 高登《高東溪集 蔽主下》:“各挾所能以媒進,阿諛軟熟,相習成風?!?/td> |
chéng xiào zhuó zhù成效卓著 | 獲得的成績非常顯著。 | |
kàn zhū chéng bì看朱成碧 | 將紅的看成綠的。形容眼睛發花,視覺模糊。 | 南朝 梁 王僧孺《夜愁》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td> |
táo lǐ chéng qī桃李成蹊 |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語。 | 金·元好問《南鄉子》詞:“遲日惠風柔,桃李成蹊綠漸稠。” |
yuán bǐ chéng zhāng援筆成章 | 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唐 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td>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毛澤東《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td> |
jiē mèi chéng wéi接袂成帷 | 袂:衣服袖子。帷:帷帳,帷幕。衣袖連接起來,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眾多,城市繁華。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td> |
jī xí chéng sú積習成俗 | 一種做法反復多次實施就成了習俗。 | 晉 申紹《上疏陳時務》:“宰相侯王,迭以侈麗相尚,風靡之化,積習成俗,臥薪之諭,未足甚焉?!?/td> |
tǔ fú chéng qiáng土扶成墻 | 比喻人應該互相扶助。 | 《北史·尉景傳》:“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 |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豺狼成性 | 豺:一種類似狼的兇殘野獸;也叫“豺狗”。像豺狼一樣兇惡殘暴成了習性。 | 唐 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加以虺蜴為人,豺狼成性?!?/td> |
xí yǔ tǐ chéng習與體成 | 習:習慣。長期的習慣將會形成一定的性格 | 《孔叢子·執節》:“作之不變,習與體成,則自然矣?!?/td> |
chéng shuāng zuò duì成雙作對 | 配成一對。 |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曠夫,買吃了成雙作對。 |
huà dì chéng láo畫地成牢 | 比喻只許在限定的范圍內活動。同“畫地為牢”。 | 清 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詩之有皎然、虞伯生,經義之有茅鹿門、湯賓尹、袁了凡,皆畫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td> |
shè bǐ chéng qù涉筆成趣 | 涉筆:動筆;趣:意味;意趣。一動筆就趣味盎然。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00回:“讀了些四庫奇書,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閑,涉筆成趣,每于長夏余冬,燈前月夕,以文為戲,年復一年,編出《鏡花緣》一百回?!?/td> |
chéng wáng bài kòu成王敗寇 | 成功的人稱王稱帝,失敗者淪為草寇。 | 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td> |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筆成文 |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詩才高美,且無書不讀,下筆成文,千言立就?!?/td> |
zǐ yù chéng yān紫玉成煙 | 指少女逝世。 | |
chéng fó zuò zǔ成佛作祖 | 佛教語。謂修成佛道,成為祖師。亦以喻獲得杰出成就。 | 《白雪遺音·馬頭調·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陳妙常也曾還俗過?!?/td>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出口成章 | 章:篇章。話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脫口成章”、“出言成章”。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褚少孫論》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詞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td> |
chéng suàn zài xīn成算在心 | 心中早已經算計好了如何應付的辦法。 | 宋·孔平仲《續世說·巧藝》:“李存進欲造浮橋,軍吏曰:‘河橋須竹索……今無竹石,竊慮難成。’存進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td> |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畫龍不成反為狗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 《后漢書 儒林傳上 孔僖》:“[僖與崔駰]同游太學,習《春秋》。因讀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嘆曰:‘若是,所謂畫龍不成反為狗者?!?/td> |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舊諺。意思是自己已經盡力而為,至于能否達到目的,那就要看時運如何了。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3回:“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
gōng chéng shēn tuì功成身退 |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隱退,不再復出。 | 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td> |
chéng shì bù zú,hu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壞事有余 | 成:成就;足:足夠。指事情不但辦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壞。用于指責辦事拙劣或故意不讓事情辦成的人。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5回:“部里書辦們,成事不足,壞事有余;勝之不武,不勝為笑。” |
sān wǔ chéng qún三五成群 | 三個一伙;五個一群;指幾個人在一起。 |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三五成群,高談嬉笑?!?/td> |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比喻持之以恒,終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程樹榛《大學時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你是個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動腦筋,自然都能干出個眉目來?!?/td> |
bàng bìng chéng zhū蚌病成珠 | 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td> |
yī huī ér chéng一揮而成 | 揮:揮筆;成: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 宋·蔡□《鐵圍山叢談》:“公乃徐徐調筆而操之,顧謂客子:‘欲何字耶?’惡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龜山字爾?!舜笮?,因一揮而成。” |
kè hú chéng wù刻鵠成鶩 | 見“刻鵠類鶩”。 | 清·卷鑫《<蔽廬叢志>序》:“又或食古如鯁,刻鵠成鶩?!?/td> |
zuò shì chéng bài坐視成敗 | 見“坐觀成敗”。 | 《晉書·王敦傳》:“臣備位宰輔,與國存亡……豈忍坐視成敗,以虧圣美?!?/td> |
jí dì chéng míng及第成名 | 及第:科舉時代考試中選。通過考試并得到功名。 |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怎肯似那等窮酸惡醋,得一個及第成名,卻又早負德辜恩?!?/td> |
sān xǐ chéng dōu三徙成都 | 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 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有十萬家?!?/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