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惡殺的成語故事
拼音hào shēng wù shā
基本解釋好:喜愛;惡:討厭,憎恨。愛惜生靈,不喜殺生
出處《舊唐書·姚崇傳》:“陛下好生惡殺,此事請(qǐng)不煩出敕,乞容臣出牒處分。”
暫未找到成語好生惡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好生惡殺)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談笑風(fēng)生 | 宋 辛棄疾《念奴嬌 贈(zèng)夏成玉》詞:“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fēng)生頰。” |
痛不欲生 | 宋 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急中生智 |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zhǎng),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 |
殺人不眨眼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第11卷:“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
素昧平生 | 唐 段成式《劍俠傳 郭倫觀燈》:“素昧平生,忽蒙救護(hù),脫妻子于危難,先生異人乎?” |
好說歹說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們好說歹說,說我們都是鄉(xiāng)鄰,你們也犯不著來害我。” |
遏惡揚(yáng)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yáng)善,順天休命。” |
鬼怕惡人 | 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禍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惡人也。’” |
驕生慣養(yǎng) | 胡樸安《中華全國(guó)風(fēng)物志 江蘇 吳縣之奇俗》:“富貴家之小孩,驕生慣養(yǎng),大半身體柔弱,時(shí)膺疾病。”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宋史·鄧綰傳》:“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 |
自力更生 | 孫中山《中國(guó)問題的真解決》:“中國(guó)不但會(huì)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guó)家維護(hù)中國(guó)的獨(dú)立與完整的麻煩。” |
殺手锏 | 艾煊《大江風(fēng)雷》第四部:“他認(rèn)為這是最后最厲害的殺手锏,這兩句話拋出去,可以使楊大新理屈詞窮,啞口無言。”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生龍活虎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jié)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趕盡殺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yíng),見余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
殺雞取卵 |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gè)蠢人想殺了雞從雞肚子里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fā)大財(cái),結(jié)果卻一無所得 |
敏而好學(xué) | 《論語·公冶長(zhǎng)》:“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惹事生非 | 明 馮夢(mèng)龍《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gè)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
望而生畏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生死有命 | 晉·葛洪《抱樸子·對(duì)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
欺善怕惡 | 明 楊柔勝《玉環(huán)記 韋皋別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無端多兇惡,我每反被相辱沒,欺善怕惡,欺善怕惡。” |
十惡不赦 | 元 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這藥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 |
生公說法 | 《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群石皆點(diǎn)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