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奧索隱的成語故事
拼音tàn ào suǒ yǐn
基本解釋奧:深?yuàn)W;隱:秘密。探索幽深隱微的事理。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一卷:“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見其終,探奧索隱,孰窺其宗?”
暫未找到成語探奧索隱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探奧索隱)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td> |
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龍門遠(yuǎn)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td> |
一索得男 | 《周易 說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td> |
一索成男 | 宋·王邁《賀陳講書謀仲諏璋慶》詩:“十為良月陽將長,一索成男喜可知?!?/td> |
不假思索 | 宋 黃榦《黃勉齋文籍 復(fù)黃會(huì)卿》:“戒懼謹(jǐn)獨(dú),不待勉強(qiáng),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td> |
不加思索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5回:“包公將轎內(nèi)隨行紙墨筆硯,叫包興遞與婦人另寫一張,只見不加思索,援筆立就,呈上?!?/td>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東觀漢記·班超傳》:“超悉會(huì)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td>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晉·陳壽《三國志·呂蒙傳》:“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以索續(xù)組 | 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賢君見抑,而賊臣是黨,求諸舊例,理獨(dú)有違。但此是絕筆獲麟之后,弟子追書其事。豈由以索續(xù)組,不類將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
伸頭探腦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四回:“他在那鍋門前,更無心燒火,不時(shí)的伸頭探腦,出來觀看?!?/td> |
伸鉤索鐵 |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jì)》:“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鉤索鐵,手搏熊虎?!?/td> |
作作索索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有鼠作作索索?!?/td> |
倒裳索領(lǐng) | 《鄧析子·無厚篇》:“驅(qū)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檻,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lǐng)?!?/td> |
八索九丘 | 漢·孔安國《尚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td> |
興味索然 | 清 王韜《瀛壖雜志》:“卓午來游者,絡(luò)繹不絕。溽暑蒸郁,看花之興味索然矣?!?/td> |
興致索然 | 清·王韜《瀛壖雜志》:“卓午來游者,絡(luò)繹不絕。溽暑蒸郁,看花之興味索然矣?!?/td> |
冥思苦索 | 明 胡應(yīng)麟《詩藪 外編二》:“謝靈運(yùn)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td> |
冥行盲索 | 漢·揚(yáng)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td> |
利利索索 | 蕭紅《曠野的呼喊》:“要干,拍拍屁股就去干,弄得利利索索的。” |
勒索敲詐 | 徐朔方《<牡丹亭>校注·前言》:“當(dāng)時(shí)捐稅重重,而且還派了許多宦官為專使到全國各地去開礦,勒索敲詐,胡作非為。” |
匿跡隱形 | 元 高文秀《黑旋風(fēng)》第一折:“那廝口內(nèi)頑涎望著我面上零,再不和他親折征,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td> |
南山隱豹 | 《列女傳·賢明·陶答子妻》:“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
壓山探海 | |
發(fā)奸摘隱 | 明·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第29卷:“再說陸公在任,公文不要,愛民如子,況又發(fā)奸摘隱,剔清利弊?!?/td> |
發(fā)摘奸隱 | 《北史·循吏傳·梁彥光》:“彥光下車,發(fā)摘奸隱,有若神明。” |
發(fā)隱摘伏 | 宋·秦觀《越州請(qǐng)立程給事祠堂狀》:“發(fā)隱摘伏,敏捷如神?!?/td> |
發(fā)隱擿伏 | 宋 秦觀《越州請(qǐng)立程給事祠堂狀》:“[程給事]發(fā)隱擿伏,敏捷如神。” |
名韁利索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0回:“豈非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索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