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及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í shí xíng lè及時行樂 | 及時:抓緊時機。抓緊時機尋歡作樂。 |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 |
xiōng féi dì jí兄死弟及 | 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后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職位和事業(yè)。 | 《公羊傳·昭公二十二年》:“不與當,父死子繼,兄死弟及之辭也。” |
cǎi jí fēng fēi采及葑菲 | 別人征求自己意見時表示謙虛的說法。 | 《詩經(jīng)·國風·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
cù bù jí fáng猝不及防 |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備。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
yú bù kě jí愚不可及 | 及:趕上。形容愚笨到了極點。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shì kāng jí mǐ狧糠及米 | 狧:通“舐”,用嘴舔。比喻貪婪蠶食或由表及里,逐步進逼 | 東漢·班固《漢書·吳王濞列傳》:“語有云之,‘狧糠及米。’” |
tuī jǐ jí wù推己及物 | 同“推己及人”。 | 宋·程顥《二程遺書》第11卷:“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
kě wàng bù kě jí可望不可及 | 及:接近。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王朔《橡皮人》:“錦繡之地遠去,雖歷歷在目可望不可及。” |
jiàn jí lǚ jí劍及履及 | 見“劍及屨及”。 | 《新華日報》1943.1.31:“社會上各界領(lǐng)袖,能以身作則,劍及履及的來做,則移風易俗,也絕不是挾泰山以超北海的難事。” |
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guān)者亦皆隨之發(fā)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語出漢 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疾雷不及掩耳 | 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 《六韜 軍勢》:“善者從而不擇,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電不及瞬目。” |
yóu cǐ jí bǐ由此及彼 | 此:這;這個;彼:那個。由這一現(xiàn)象聯(lián)系到那一現(xiàn)象。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種現(xiàn)象;而應(yīng)把復(fù)雜事物聯(lián)系起來進行全面考察;層層深入。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著通曉之人,就虛心請問,由此及彼,銖積寸累,自然日有進益。” |
jí guā ér dài及瓜而代 | 及:到。到明年瓜熟時派人接替。指任職期滿由他人繼任。 |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
shù jǐ jí rén恕己及人 | 恕:寬恕。寬恕自己,推及別人。 | 晉·葛洪《抱樸子·至理》:“慈心于物,恕己及人。” |
biān bù jí fù鞭不及腹 | 及:到。指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力量達不到。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
zhāo bù jí xī朝不及夕 | 形容情況危急。 |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
jí dì chéng míng及第成名 | 及第:科舉時代考試中選。通過考試并得到功名。 |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怎肯似那等窮酸惡醋,得一個及第成名,卻又早負德辜恩。” |
biān cháng bù jí鞭長不及 | 鞭:馬鞭子;及:夠得上。馬鞭子雖長,也打不到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 郭沫若《高漸離》第四幕:“楚國和秦國的仇恨最深,秦國的勢力也有點鞭長不及,將來天下大亂的時候,一定從那兒開頭。” |
lǎo wǔ lǎo yǐ jí rén zhī lǎo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老:敬愛。尊敬我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shì qí wú jí噬臍無及 | 亦作“噬臍莫及”。自咬腹臍夠不著。比喻后悔不及。 | 唐·高彥休《唐闕史·盧相國指揮鎮(zhèn)州事》:“一失其機,噬臍無及。” |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鞭長不及馬腹 | 及:到。鞭子雖然很長,但是不應(yīng)該打到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
jí shí yīng lìng及時應(yīng)令 | 與季節(jié)時令相適應(yīng)。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yīng)令的棉袍褂,預(yù)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
fáng bù jí fáng防不及防 | 防:防備。指想到防備卻已來不及防備。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見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
zhuī huǐ wú jí追悔無及 | 悔恨過去的往事,卻已經(jīng)難以挽回了。 | 漢·晁錯《上書言兵事》:“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 |
zhuī sì bù jí追駟不及 | 駟: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或套著四匹馬的車。已來不及追趕上飛奔的馬車。比喻話說出去了無法再收回。 | 無名氏《雜事秘辛》:“言脫于口,追駟不及,聊志于此。” |
huǐ zhī mò jí悔之莫及 | 悔:后悔。后悔也來不及了。 | 東漢·董卓《到澠池上書請收張讓等》:“及溺呼船,悔之莫及。” |
xìn jí tún yú信及豚魚 | 及:達到;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zhòu bù jí fáng驟不及防 | 謂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備。 |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我海軍亦于天明發(fā)炮,向丹水池一帶清軍射擊,毀美孚洋油棧及火車五輛。清軍驟不及防,退之二道橋。” |
yòu wǔ yòu yǐ jí rén zhī yòu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幼:愛護。愛護我家里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里的兒女。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yóu biǎo jí lǐ由表及里 | 表:表面;里:內(nèi)里;本質(zhì)。從表面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指分析事物時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
yán bù jí sī言不及私 | 言談之中不涉及個人私事。比喻為官忠心,一心為國。 | 唐·房玄齡《晉書·王湛傳》:“臨終,與謝安、桓沖書,言不及私,惟憂國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
ěr rú mù jí耳濡目及 | 濡:沾濕。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明 吳承恩《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凡此諸條,耳濡目及,默化陰孚,匪言可悉。” |
wàng chén mí jí望塵靡及 | 見“望塵莫及”。 | 清·黃宗羲《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如廝隸之于貴官,負弩前驅(qū)望塵靡及耳。” |
zuì bù jí nú罪不及孥 | 孥:妻子與兒女的統(tǒng)稱。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雖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無路可投。” |
zé jí cī gǔ澤及髊骨 | 澤:恩澤;髊:肉未爛盡的骸骨。恩澤及于死者。形容恩德深厚。 | 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于人乎!” |
gōng qí yī diǎn,bù jí qí yú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 對于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 《新華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還不覺悟的人就冷眼旁觀,吹毛求疵,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
zhuī huǐ bù jí追悔不及 | 悔恨過去的往事,卻已經(jīng)難以挽回了。 | 《太平廣記·齊推女》:“有頃,耳目鼻皆流血而卒,父母傷痛女冤橫,追悔不及。” |
jí fēng yī shì及鋒一試 | 及:趁著;鋒:鋒利。趁鋒利的時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機而行事。 |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然科名是讀書人的第二生命,一聽見了開考的消息,不管多壘四部,總想及鋒一試,雯青也是其中的一個。” |
shǐ liào suǒ jí始料所及 | 料:料想,估計;及:達到。指當場已料到。 | 《中國的西北角·成蘭紀行一》:“人事的變化,往往非始料所及。” |
xué rú bù jí,yóu kǒng shī zhī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 學習好像追趕什么,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 北齊 杜弼《為東魏檄蜀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shì qí mò jí噬臍莫及 | 噬臍:用嘴咬肚臍。象咬自己肚臍似的,夠不著。比喻后悔也來不及。 | 唐 高彥休《唐闕史 盧相國指揮鎮(zhèn)州事》:“一失其機,噬臍無及。” |
shì kāng jí mǐ舐糠及米 | 舐:用舌頭舔東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據(jù)的地方再奪取政權(quán)。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進逼。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吳王濞列傳》:“里語有之,‘舐糠及米。’” |
biān cháng mò jí鞭長莫及 | 鞭:馬鞭子;莫:不;及:夠得上。馬鞭雖長;但打不到馬肚子上。原意是說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為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達不到。 | 清 昭槤《嘯亭續(xù)錄 魏柏鄉(xiāng)相公》:“滇、黔、蜀、粵地方邊遠,今將滿兵遽撤,恐一旦有變,有鞭長莫及之虞。” |
xíng lè jí shí行樂及時 | 行:從事;及時:抓緊時機。不失時機,尋歡作樂。 | 漢樂府《西門行》:“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逮為樂,當及時。” |
guò yóu bù jí過猶不及 | 事情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
xiōng zhōng dì jí兄終弟及 | 及:接替。哥哥死了,弟弟接替。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職位和事業(yè)。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沾益州土知州安邊,舊土官安遠之弟,兄終而弟及者也。” |
huò jí shi yú禍及池魚 | 猶殃及池魚。比喻無辜波及而受害。 | 漢·應(yīng)劭《風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 |
cuò shǒu bù jí措手不及 | 措手:著手處理;應(yīng)付;不及:來不及。著手處理已來不及了。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yīng)付。 |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攛過我?” |
huǐ zhī wú jí悔之無及 | 無及:來不及。后悔也來不及了。指做事或說話不當;過后才察覺到;但已經(jīng)無可挽回。 | 晉 陳壽《三國志 董卓傳》:“及溺乎船,悔之無及。” |
sì bù jí shé駟不及舌 | 一句話說出口,駟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
wú suǒ bù jí無所不及 | 沒有地方不能達到。 | 《鹖冠子·環(huán)流》:“故命無所不在,無所不施,無所不及,時或后而得之命也。” |
jiàn jí jù jí劍及屨及 | 形容行動堅決迅速。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
sī chóu bù jí gōng私仇不及公 | 及:到。雖有私人仇恨而不傷害公家之事。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jīng)也。” |
rǎng jī jí gǔ攘肌及骨 | 比喻侵及腹地。 | 漢·揚雄《法言·重黎》:“是以四疆之內(nèi),各以其力來侵,攘肌及骨,而赧獨何以制秦乎?” |
zǒu jí bēn mǎ走及奔馬 | 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馬的奔跑。形容走路飛快。 | 《周書·達奚武傳》:“震字猛略,少驍勇,便騎射,走及奔馬,臂力過人。” |
fá bù jí zhòng罰不及眾 | 罰:懲罰;及:到達;眾:大眾。指處罰只對小部分人,不會處罰大眾。 | |
jué jǐng jí quán掘井及泉 | 掘:挖;及:到。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處。比喻做事善始善終。 | 《孟子·盡心上》:“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及泉,猶為棄井也。” |
bō chuáng jí fū剝床及膚 | 剝: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剝落、爛;及:到。原指損害及于肌膚。后形容迫切的災(zāi)害或深切的痛苦。 | 宋 陳亮《義烏縣減酒額記》:“剝床及膚,其憂豈不在民乎!” |
fá fú jí sì罰弗及嗣 | 罰:懲罰,處罰;嗣:后嗣,子孫。懲罰有罪的人不能株連他的子孫。 | 《尚書·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 |
jí jī nián huá及笄年華 | 笄:古代盤頭發(fā)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 《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笄。” |
fá bù jí sì罰不及嗣 | 嗣:后嗣,子孫。懲罰有罪的人不能株連他的子孫。 | 《新五代史·唐臣傳·任圜》:“以子先人,固難容貸,然罰不及嗣,子可以輕。” |
zhà jiān bù jí詐奸不及 | 猶言十分奸詐。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fā)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
jí bīn yoǔ yú及賓有魚 | 用別人的魚請客。比喻借機培植私人勢力。 | 《周易·姤》:“包有魚,義不及賓也。”孔穎達疏:“言有他人之物,于義不可及賓也。” |
lì shí jí wù利時及物 | 救世濟物。 | 明·方孝孺《與盧編修希魯書》:“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時及物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 |
lì bù néng jí力不能及 | 力量達不到。 | 元 無名氏《武王伐紂平話》卷下:“一城百姓見城自摧破,自來搜捉紂王,紂王見兵勢甚大,力不能及。” |
pò bù jí dài迫不及待 |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著急。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聞?wù)堉肌!?/td> |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風牛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風馬牛不相及”。 | 梁啟超《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傳略》:“夫孰知蘭之生產(chǎn),與彼風牛馬不相及之貓,有此若大關(guān)系乎?” |
zé jí kū gǔ澤及枯骨 | 澤:恩澤;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澤及于死者。形容給人恩惠極大。 |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于人乎!” |
jiē huǐ wú jí嗟悔無及 | 嘆息和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 | 《尚書·盤庚上》:“汝悔身何及。” |
jí bù jí dài急不及待 | 見“急不可待”。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44回:“但他頑心太重,同時就急不及待把那盒子開了開來。” |
guǐ kǎn jí mǐ狧穅及米 | 比喻逐步侵蝕漸及全體。 | |
shù jǐ jí wù恕己及物 | 恕:寬恕;物:指人。寬恕自己,推及別人。 | 唐·白居易《策林一·王澤流,人心感》:“夫恕己及物者無他,以心度心,以身觀身,推其所為以及天下者也。” |
shǐ liào suǒ jí使料所及 | 料:料想,估計;及:到。當初已經(jīng)料想到的。 | 《中國的西北角 成蘭紀行一》:“人事的變化,往往非使料所及。”。 |
yǒu guò zhī,wú bù jí有過之,無不及 |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 |
hòu huǐ hé jí后悔何及 | 指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 | 《周書·崔謙傳》:“舍此不為,中道而退,便恐人皆解體,士各有心。一失事機,后悔何及。” |
huà jí tún yú化及豚魚 | 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語本《易·中孚》:“中孚,柔在內(nèi)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語出《易·中孚》:“中孚,柔在內(nèi)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yīn wū jí wū因烏及屋 | 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它有關(guān)事物。 | 《尚書大傳·大戰(zhàn)》:“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
ào huǐ mò jí懊悔莫及 | 懊悔:悔恨。指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 | |
guǎn jiàn suǒ jí管見所及 | 管見:從管子里看東西,指見識淺陋。謙虛的說法,表示自己見識不廣,意見未必正確。 | 《抱樸子 勤求》:“故世間道士知金丹之事者萬無一者。而管見之屬,謂仙法當具在于紛若之書,及于祭禮拜伏之間而已矣。” |
hòu huǐ bù jí后悔不及 | 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 | 《左傳 哀公六年》:“既成謀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后悔,亦無及也。” |
yǒu guò zhī wú bù jí有過之無不及 |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
xíng bù jí yán行不及言 | 為人處事不守信用。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諸兄與弟,當以行不及言為恥。” |
bō fū jí suǐ剝膚及髓 | 比喻盤剝深重。 | 《新唐書 獨孤及傳》:“擁兵者第館豆街陌,奴婢厭酒肉,而貧人羸餓就役,剝膚及髓。” |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及 |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郭沫若《月蝕》:“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們的鼓聲透過了幾千萬重的黑幕,傳達到我耳里來了!” |
zhuī huǐ mò jí追悔莫及 | 后悔也來不及了。 | 漢 晁錯《上書言兵事》:“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 |
chù shǒu kě jí觸手可及 | 近在手邊;一伸手就可以接觸到。 | |
lěi jí wú gū累及無辜 | 累:帶累,使受害。辜:罪。使受牽連;連累到?jīng)]有罪過的人。 | 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回:“制臺只得轉(zhuǎn)告首縣,又叫他三天之內(nèi)一定要破案,卻不許累及無辜。”清 林則徐《會諭尖沙嘴英國各船貨具結(jié)進埔告示稿》:“至搜查之時,俱系官員親身督驗,斷不至栽贓陷害,累及無辜。” |
hòu huǐ wú jí后悔無及 | 指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 |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六年》:“既成謀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后悔,亦無及也。” |
yǒu guò zhī ér wú bù jí有過之而無不及 | 過:超過;及:趕上。達到。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 《論語·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
jí fēng ér shì及鋒而試 | 及:乘;鋒:鋒利,比喻士氣高昂;試:試用。趁鋒利的時候用它。原指乘士氣高漲的時候使用軍隊,后比喻乘有利的時機行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
yóu jìn jí yuǎn由近及遠 | 從近處到遠處。比喻事物的影響逐漸推廣,思想認識不斷深入。 | |
jí nì hū chuán及溺呼船 | 喻禍到臨頭,求救無及。 | 《典略》:“臣聞?chuàng)P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yǎng)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 |
mǎ chén bù jí馬塵不及 | 比喻趕不上,跟不上。 | 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馬塵不及,何先友為?” |
móu jí shù rén謀及庶人 | 謀:計謀,商議;庶人:百姓。與老百姓商量國家大事。比喻廣泛征求意見 | 《尚書·洪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 |
jī bù jí fèng雞不及鳳 | 雞趕不上鳳凰。比喻兒子不如父親。 | 《南齊書·王慈傳》:“謝超宗嘗謂慈曰:‘卿書何當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猶雞之不及鳳也。’” |
shì qí hé jí噬臍何及 | 噬臍:用嘴咬肚臍。象咬自己肚臍似的,夠不著。比喻后悔也來不及。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六年》:“若不早圖,后君噬齊(臍),其及圖之乎?” |
yán bù jí xíng言不及行 | 謂言行不一。 | 明·薛瑄《薛子道論》:“言不及行,可恥之甚,非特發(fā)于口謂之言,凡著于文詞者皆是也。” |
huǐ zhī bù jí悔之不及 | 后悔也來不及了。 | 元 無名氏《三出小沛》第一折:“某想當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 |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迅雷不及掩耳 | 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 《晉書 石勒載記上》:“出其不意,直沖末抷帳,敵必震惶,計不及設(shè),所謂迅雷不及掩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