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朦朧朧的成語故事
拼音méng méng lóng lóng
基本解釋指人意識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1回:“走了一五更,天色朦朦朧朧,尚未明亮。”
暫未找到成語朦朦朧朧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朦朦朧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睡意朦朧 | 丁玲《1930年春上海》:“間或有一、二家小商店的學徒在睡意朦朧的半張著眼去下那門板。” |
睡眼朦朧 |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蓮女撥棹聲,又不是捕魚叟鳴榔動,驚的那夜眠人睡眼朦朧。” |
醉眼朦朧 | 宋·蘇軾《杜介送魚》:“醉眼朦朧覓歸路,松江煙雨晚疏疏。” |
醉眼蒙朧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只見美娘吃得大醉,侍女扶將進來,到于門首,醉眼蒙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