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羞包丑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ē xiū bāo chǒu
基本解釋指掩蓋感到羞恥和丑陋的東西。
出處錢鐘書《圍城》:“這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暫未找到成語遮羞包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遮羞包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手遮天 | 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 |
大包大攬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搖擺著酒瓶子,大包大攬地說:‘這個小姑娘,跟我投緣分。’”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別之也。” |
地丑德齊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 |
羞惱成怒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這婆子,一則吃了酒,二則被這丫頭揭著弊病,便羞惱成怒了。” |
羞羞答答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
閉月羞花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
土包子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有些人輕視本地干部,譏笑本地干部,他們說:‘本地人懂得什么,土包子!’” |
惱羞成怒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臺見是如此,知道王協臺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
紙包不住火 | 古華《芙蓉鎮》第二章:“紙包不住火……那筆款子,你收留不得。” |
膽大包天 | 唐 劉叉《自問》:“自問彭城子何人授汝顛,酒腸寬似海,詩膽大于天。” |
大膽包身 | 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關云長雄略蓋世,趙子龍大膽包身。” |
包羅萬象 | 《黃帝宅經》上卷:“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 |
礙口識羞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文若虛終是礙口識羞,待說又止。” |
無遮大會 | 《梁書·武帝本紀》:“輿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 |
惡直丑正 |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丑正。” |
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 清·張南莊《何典》第九回:“原來劉打鬼收成結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賣來喂了指頭,弄得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只得仍縮在娘身邊。” |
色膽包天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九回:“常言道:色膽包天,這回鈕逢之竟要把天來包一包。” |
老羞成怒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把他參改,拿問在監。” |
不羞當面 |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當面,我有什么弊病處。 |
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只得脫袍解帶,免冠徒跣,跪于門外。” |
跳梁小丑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子獨不見貍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 |
一掌遮天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潑婦罵街似地指著三姨太:‘你還敢一掌遮天嗎?’” |
珍羞美味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9回:“席上珍羞百味,笙歌兩行,自不必說。” |
躁言丑句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若能辟禮門以懸規,標義路以植矩,然后逾垣者折肱,捷徑者滅趾,何必躁言丑句,詬病為切哉!” |
遮遮掩掩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卷:“這里小姐,起初害羞,遮遮掩掩。今番背卻夫人,一般也老落起來。” |
片云遮頂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小人到前面死了呵,那生那世,做驢做馬,填還這債,若不死呵,但得片云遮頂,此恩必當重報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