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民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mín kāng wù fù民康物阜 | 人民平安,物產豐富。 |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見當時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無故也。” |
mín kùn guó pín民困國貧 | 人民困苦,國家貧窮。 | 《宋史·河渠志》:“當此天災歲旱,民困國貧之際,不量人力,不順天時,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
yú mín rùn guó于民潤國 | 潤:滋益,有利。對人民對國家都有好處。 |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絲,損人利己;蠶腹有絲,于民潤國。” |
chū bǎng ān mín出榜安民 | 榜:官府告示。張貼告示,安撫百姓。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收軍進高唐州城內,先傳下將令,休得傷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無犯。” |
rén mín ài wù仁民愛物 | 仁:仁愛,同情、愛護或幫助。愛眾人,進而愛護萬物。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 《孟子·盡心上》:“君子之于物也,愛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
wù guó tiǎn mín誤國殄民 | 殄:滅絕。讓國家受害,人民遭殃。 | 宋·周密《齊東野語·洪君疇》:“貪繆之柏,誤國殄民,逐之已晚。” |
mín chún sú hòu民淳俗厚 | 民風質樸敦厚。 | 明·宋濂《敦睦堂記》:“海東之邑,聞有民淳俗厚如鄒、魯,必張氏之化也歟!” |
mín shēng guó jì民生國計 | 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 | 《荀子 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國計之極也。《左傳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wáng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 日:太陽。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 |
mín shēng zài qín民生在勤 | 人民的生計在于勤勞。 | 《左傳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而不匱。” |
yīng tiān shùn mín應天順民 | 見“應天順人”。 |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在而應乎人。” |
mín hé nián rěn民和年稔 | 猶言民樂年豐。 | 《后漢書·孝桓帝紀》:“幸賴股肱御侮之助,殘丑消蕩,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 |
zūn zhǔ zé mín尊主澤民 | 尊崇君主,澤惠生民。 | 宋·蘇軾《與李公擇書》之十一:“雖懷坎壈于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
mín wéi bāng běn民為邦本 | 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 | 春秋·魯·孔丘《論語·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wù fù mín fēng物阜民豐 | 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 |
tú tàn shēng mín涂炭生民 | 涂炭:爛泥和炭火。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明·沈采《千金記·登拜》:“狂秦暴虐,涂炭生民。” |
shēng mín tú tàn生民涂炭 | 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六十一回:“今國君無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涂炭,刀兵不歇,天下無不思叛,正天之欲絕殷商也。” |
dì guǎng mín zhòng地廣民眾 | 廣:寬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 | 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地廣民眾的中國要統一意志與集中力量,必得有為公眾的喉舌,打通層層的壁壘。” |
yǔ mín tóng yōu與民同憂 | 憂:憂患。與人民共憂患。 | 宋·蘇舜欽《詣匭疏》:“豈上位務在鎮靜,不須與民同憂也?” |
shùn tiān xù mín順天恤民 | 順:依順,順從;恤:體恤。順應天意,體恤民眾。 | 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朕與單于俱由此道,順天恤民,世世相傳,施之無窮,天下莫不咸嘉。” |
diào mín fá zuì吊民伐罪 | 吊:慰問;伐:討伐。慰問受苦的人民,討伐有罪的統治者。 | 《宋書 索虜傳》:“興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積后己之情。” |
fù guó yù mín富國裕民 | 使國家和人民富裕。 | 劉大白《龜——為任君茂梧題畫》詩:“你大肚彭亨,好像個財神。但身沒半文,說什么富國裕民!” |
bìng guó yāng mín病國殃民 | 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明·桑紹良《獨樂園》楔子:“只因誤用了王安石,創立新法,招呼黨類,病國殃民,天下騷然。”亦作“禍國殃民”。郭沫若《不讀書好求甚解》:“你們的動機不怕就出于利國福民,然而你們的結果必弄到病國殃民。” |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只為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為相,妒賢妒能,病國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
guān bèng mín fǎn官偪民反 | 見“官逼民反”。 | |
bù jī zhī mín不羈之民 | 羈:束縛;民:百姓。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眾。 |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
wèi tiān xù mín畏天恤民 | 畏:敬畏;恤:周濟。敬畏上天,憐愛下民。 | 宋·朱熹《辭免進職奏狀》:“既閔然有畏天恤民之誠,而圣訓丁寧又無非惻怛焦勞之實。” |
mín qíng tǔ sú民情土俗 | 一地的人情世故,風俗習慣。 | 清·惲敬《與福子申》:“順德近接省會,民情土俗,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
rǔ guó yāng mín辱國殃民 | 使國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國殄民”。 | 《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趙愚丞相,罷黜道學諸臣,輕開邊釁,辱國殃民。” |
yù mín zú guó裕民足國 | 使人民富裕,國家豐足。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 |
yú nòng rén mín愚弄人民 | 欺騙捉弄老百姓。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內,而施賂于外,愚弄其民。” |
mín yǐ shí wéi běn民以食為本 | 民眾以糧食為根本。 | 明·無名氏《拔宅飛升》第一折:“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民以食為本。” |
guó ān mín tài國安民泰 | 安:安定;泰:平安。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國安民泰,歲稔年和,三教興隆,四方寧靜。” |
huò guó wù mín禍國誤民 | 禍:禍害;誤:誤導,耽誤。指危害國家,誤導人民。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禍國誤民。” |
tiān nù mín yuàn天怒民怨 | 怒:發怒;怨:怨恨。上天震怒,人們怨恨。形容為害作惡非常嚴重,引起普遍的憤怒。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三綱盡絕,五倫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惡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
wú yè yóu mín無業游民 | 沒有固定職業、住所而到處流浪的人。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7回:“他說這班都是無業游民,往往有打個半死的。” |
mín wéi bāng běn民惟邦本 | 惟:乃,是;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 | 《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fù guó ān mín富國安民 | 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 《后漢書·方術許楊傳》:“明府今興立廢業,富國安民,謠童之言,將有征于此,誠愿以死效力。” |
shén nù mín yuàn神怒民怨 | 怨:怨恨。天神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惡多端,引起極大憤怒。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8回:“師曠退,謂羊舌肸曰:‘神怒民怨,君不久矣!’” |
wù fù mín ān物阜民安 | 阜: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 《后漢書·劉陶傳》:“夫欲民殷財阜,要在止役禁奪。” |
wéi guó wéi mín為國為民 | 指不謀私利,為國家和人民效力。 | 明·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一折:“有為國為民賢才,因苦諫不聽,反遭誅戮。” |
guó kùn mín qióng國困民窮 | 困:貧困。指國家貧困,人們窮苦。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國的上層社會,雖然國困民窮,卻非外國貨不買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紅耳赤。” |
qǔ mín yù guǎng取民愈廣 | 攫取民眾的財貨,勞力越多.。 | |
fú guó lì mín福國利民 | 福:護佑。為國家和人民造福謀利。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一章:“林則徐給其妻鄭夫人家書里說:‘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國利民,與民無害。” |
ài mín rú zǐ愛民如子 | 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一》:“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 |
mín bǎo yú xìn民保于信 | 指執政的人有信還要有義,才能受到人民擁護。 | 《左傳·定公十四年》:“諺曰:‘民保于信。’吾以信義也。” |
wàn mín tú tàn萬民涂炭 | 涂:泥淖;炭:炭火。萬民如同陷入泥淖墜入火海一般。形容廣大百姓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 | 《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 |
yōng zhèng ài mín擁政愛民 | 軍隊擁護政府,愛護人民。 | |
jìng tiān ài mín敬天愛民 | 敬奉天命,愛護百姓。 | 明·無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聰,敬天愛民,豁達大度。”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會變亂后;為安定民心所發布的文告。②現借指把要辦的事或問題預先通知下來;讓大家有所準備。 | 清 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25回:“李秀成全不費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復汝寧、饒州各郡縣。” |
wèi tiān ài mín畏天愛民 | 畏:敬畏。敬畏上天,憐愛下民。 | 宋·陸游《上殿札子》:“祖宗畏天愛民,子孫皆當取法。” |
jiù shì jì mín救世濟民 | 挽救天下,拯濟百姓。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八回:“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民濟世為心。” |
fù guó qiáng mín富國強民 | 使國家富足;民力強盛。 | 先秦 商鞅《商君書 壹言》:“故治國者,其摶力也,以富國強兵也。” |
yī mín tóng sú一民同俗 | 謂使人民的思想風俗齊同。 | 語出《晏子春秋·問上十八》:“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
shī wèi bìng mín尸位病民 | 尸位:居位而不做事。占著職位而無所作為,使人民受到損害。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5回:“如有慢視民瘼者,定行揭帖上幾個,斷不叫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網。” |
huò guó yāng mín禍國殃民 | 禍、殃:帶來災難;使受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 | 章炳麟《正學報緣起 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
yú mín zhèng cè愚民政策 | 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變愚蠢的政策。 | 劉少奇《論黨》:“他們在黨內實行命令主義,遇事武斷,實行家長式的統治,實行‘愚民政策’。” |
zhèn mín yù dé振民育德 | 振:通“賑”,救濟。指接濟、幫助人民,涵養自己的德性。 | 《周易·蠱》:“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
cán mín hài lǐ殘民害理 | 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為的殘忍不義。 | 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為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
shì mín rú shāng視民如傷 | 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一樣照顧。舊時形容在位者關懷人民。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 |
mín ān wù fù民安物阜 | 阜:多。社會安定,物資豐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 明 朱有燉《靈芝慶壽》第一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民安物阜。” |
guó tài mín ān國泰民安 |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
zhì guó ān mín治國安民 | 治:治理;安:使安定;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業的意思。治理國家;使百姓安定。 |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上》:“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 |
jié yòng ài mín節用愛民 | 節省開支,愛護百姓。 | 《論語 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
yōu guó ài mín憂國愛民 | 憂心國家,愛護百姓。 | 《戰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shì mín rú zǐ視民如子 | 形容帝王、官吏愛護百姓。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年》:“吳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將用之也。” |
guó fù mín ān國富民安 | 國家富強,人民安定。 | 《漢書·刑法志》:“至齊桓公任用管仲而國富民安。” |
yǔ mín gēng shǐ與民更始 | 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開端。指除舊布新。 |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鑒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 |
bìng mín hài guó病民害國 | 病:損壞,禍害。害人民、害國家。 | 清 嚴復《救亡決論》:“從未問津,致一是云為,自虧自損,病民害國,暗不自知。” |
shēng shì rǎo mín生事擾民 | 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擾民眾。指故意尋釁鬧事,侵擾人民。 | 宋·蘇軾《教戰守》:“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 |
shén nù mín tòng神怒民痛 | 痛:恨。天神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惡多端,引起極大憤怒。 | 西漢·晏嬰《晏子春秋·外篇》:“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于心。” |
guān bī mín biàn官逼民變 | 逼:逼迫。官府壓迫人民,迫使人民起來反抗。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三章:“天地會和饑民紛紛起義,揭‘官逼民變’……‘劫富濟貧’等旗號。” |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樣處以罪刑。指王法對于王子、平民是一樣的。 |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眾人都道說那里話,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是因奸殺命的事,既犯到官,還有活命的嗎。” |
mín shēng diāo bì民生凋敝 | 民生:人民的生計;凋敝:破落;衰敗。形容社會經濟衰敗;人民生活困苦。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民用凋敝,奸宄不禁。” |
mín xīn bù yī民心不壹 | 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 《左傳 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類,官職不則,同始異終,胡可常也?” |
mǐ dào ān mín弭盜安民 | 弭:平息;安:穩定。平息盜賊,穩定民生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像這盜賊橫行,全不肯講究一個弭盜安民的良法。” |
wèi mín chú huàn為民除患 | 為:替。替老百姓鏟除禍害。 | 南朝·宋·劉彧《與諸方鎮及諸大臣詔》:“為民除患,兄弟無復多人,彌應思吊不咸,益相親信。” |
bǎo jìng ān mín保境安民 | 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衛國境,使人民安居樂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1回:“但愿共存忠義于心,同著功勛于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shuǐ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阻止;甚:超過。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還難。指不讓人民說話,是不明智的。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huà wài zhī mín化外之民 | 化:開化;民:民眾。文明地區以外的民眾,即沒有開化的民眾。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著的少數民族。 | 《唐律疏義·名例》:“諸化外之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
mín hé nián fēng民和年豐 |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
jiā jǐ mín zú家給民足 |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衣食有余,家給人足。” |
mín bāo wù yǔ民胞物與 | 民為同胞,物為同類。泛指愛人和一切物類。 | 宋 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
mín shēng tú tàn民生涂炭 | 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 《尚書 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晉書 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涂炭。” |
yōu guó yōu mín憂國憂民 | 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 | 《戰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rǔ guó tiǎn mín辱國殄民 | 見“辱國殃民”。 | 明·劉基《春秋明經》:“他日西鄙之伐,辱國殄民,果誰之所致乎!” |
jì shì ài mín濟世愛民 | 濟:救助,接濟;愛:關愛。匡濟艱危世道,恤愛苦難民眾。 | 明·屠隆《曇花記·辭家訪道》:“我本清泰世間奇男子,濟世愛民,扶危定難。” |
yú mín ān zhī愚民安知 | 無知的老百姓哪里會知道。 | |
lí mín bǎi xìng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勛衛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與民同樂。” |
mín ān guó tài民安國泰 | 人民安樂,國家太平。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大宋自太祖開基,太宗嗣位,歷傳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則偃武修文,民安國泰。” |
cán mín hài wù殘民害物 | 殘:傷害。摧殘百姓,損害財物。 | 宋 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為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
mín yǒu cài sè民有菜色 | 菜色:饑餓的臉色。形容因饑餓而顯得營養不良的樣子。 | 《漢書 元帝紀》:“歲比災害,民有菜色。” |
wéi mín fù mǔ為民父母 | 這:作為,充當;父母:即父母官。擔任地方行政長官。 | 《孟子 梁惠王上》:“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
tiān zhī lù mín天之戮民 |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懲罰的人;罪人。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
mín lì diāo bì民力雕弊 | 雕弊:困苦,衰敗。社會經濟衰敗,人民生活困苦。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當武帝之時,賦役煩眾,民力雕弊。” |
jié yòng yù mín節用裕民 | 節約用度,使人民過富裕的生活。 | 荀況《荀子 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láo mín shāng cái勞民傷財 | 勞民:使人民勞累;傷:耗費。既讓人民勞累受苦;又耗費了資財。指濫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費。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wèi mín qǐng mìng為民請命 |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dù zhèng hài mín蠹政害民 |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 《周書 晉蕩公護傳》:“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諸子貪殘,僚屬縱逸,恃護威勢,莫不蠹政害民。” |
shù zhàng lǐ mín束杖理民 | 謂治理百姓不濫用刑罰。形容為官寬仁愛民。束杖,收起刑具。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有刑罰徒流絞斬,吊拷絣把。設而不用,束杖理民寬雅。” |
chī chī zhě mín蚩蚩者民 | 蚩蚩:無知的樣子。無知識的就是老百姓。 | 《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