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膏繼晷的成語故事
拼音rán gāo jì guǐ
基本解釋燃:點(diǎn)燃;膏:油脂,指燈油;繼:接續(xù);晷:日影,日光。點(diǎn)上燈燭,接續(xù)日光。形容夜以繼日地工作與學(xué)習(xí)。
出處《宣和書譜·草書·沈約》:“沈約,吳興武康人也,官至尚書令。少家貧,一意書史,燃膏繼晷,晝夜不倦。”
暫未找到成語燃膏繼晷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燃膏繼晷)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死灰復(fù)燃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fù)燃,物有待爾。” |
后繼有人 | 艾蕪《鞍鋼呵,我回來了》:“這是后繼有人,令人喜悅不止。” |
豆萁燃豆 | 三國 魏 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子繼父業(yè)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使子繼父業(yè),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
前仆后繼 | 唐 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后踣。” |
前赴后繼 | 艾青《光的贊歌》:“光榮屬于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于前赴后繼的人。” |
繼古開今 | 魯迅《書信集 致鄭振鐸》:“先生如離開北平,亦大可惜,因北平究為文化舊都,繼古開今之事,尚大有可為者在也。” |
燃眉之急 | 《文獻(xiàn)通考 市糴二》:“元祐初,溫公入相,諸賢并進(jìn)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夜以繼日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
繼往開來 | 明 王守仁《傳習(xí)錄》上卷:“文公精神氣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繼往開來,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
膏肓泉石 | 明·洪應(yīng)明《菜根譚》:“無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詩。” |
膏腴之地 | 漢·賈誼《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
日以繼夜 | 《國語 吳語》:“孤日夜相繼,匍匐就君。” |
日無暇晷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回:“所講的不是嫖經(jīng),便是賭局,花天酒地,鬧個不休,車水馬龍,日無暇晷。” |
絕長繼短 | 《墨子 非命上》:“古者湯封于毫,絕長繼短。” |
刳脂剔膏 | |
連日繼夜 | 《后漢書·班固傳下》:“及肅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數(shù)入讀書禁中,或連日繼夜。” |
首尾相繼 | 《魏書·侯淵傳》:“時青州城人饋糧者首尾相繼。” |
繼踵而至 | 《晉書·段灼傳》:“由是四方雄俊繼踵而至,故能世為強(qiáng)國,吞滅諸侯,奄有天下。” |
繼志述事 | 《宣和書譜》第一卷:“一旦用王浚,唾手可行,故天下始一于晉。夫可謂繼志述事之主。” |
難以為繼 | 《禮記·檀弓上》:“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為繼也。’” |
擠牙膏 | 陸文夫《寫在<美食家>之后》:“如果所有的人從生到死都是向嘴巴里擠‘牙膏’,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消化器官的退化。” |
投膏止火 | 《新五代史·唐書·安重海》:“四方騷然,師旅并興,如投膏止火,適足速之。” |
燃萁煮豆 | 宋 劉克莊《寄題建陽宋景高友于堂》詩:“宛如釀棗分梨日,堪愧人燃萁煮豆。” |
膏梁紈袴 | |
難乎為繼 | 清 王夫之《讀通鑒論 漢元帝三》:“趙充國持重以破羌,功莫盛矣!二十余年而羌人復(fù)反,吾故曰:難乎為繼也。” |
膏唇試舌 | 《后漢書·宦者呂強(qiáng)傳》:“群邪項(xiàng)領(lǐng),膏唇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
燃萁煎豆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生死由來一樣情,燃萁煎豆并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