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膏止火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用油去澆滅火,火反而燒得更旺。比喻舉措失當,適得其反。
出處《新五代史·唐書·安重海》:“四方騷然,師旅并興,如投膏止火,適足速之。”
基礎信息
拼音tóu gāo zhǐ huǒ
注音ㄊㄡˊ ㄍㄠ ㄓˇ ㄏㄨㄛˇ
感情投膏止火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英語pour oil on the flames to put out a fir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投膏止火的意思解釋、投膏止火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噎止餐 | 猶因噎廢食。語本《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
一家一火 | 謂所有家當什物。 |
七竅冒火 | 同“七竅生煙”。 |
萬家燈火 | 千家萬戶的燈光。形容城鎮燈光四處閃爍的夜景。 |
三告投杼 | 比喻流言數傳能使人信而轉疑。 |
下井投石 | 見人掉進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頭。 |
不吃煙火食 |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贊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一般。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指對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學說就不能推行。現比喻不破除舊的、壞的東西,新的、好的東西就建立不起來。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舊的、錯誤的東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確的東西。 |
不瘟不火 | 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 |
不通水火 | 形容跟人不相往來。 |
不避水火 | 指不畏兇險。 |
不避湯火 | 湯:沸水;火:戰火。指不畏兇險。 |
不隨以止 | 不跟隨別人而半途停止。 |
不食人間煙火 | 食:吃;煙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詩畫立意高超,言詞清麗。 |
不食煙火 |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②指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
東投西竄 | 同“東奔西走”。 |
中道而止 | 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 |
為山止簣 | 比喻功敗垂成。語本《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
舉手投足 | 投足:踏腳。一抬手一踏腳。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
舉止不凡 | 舉動不平凡。形容人的行為動作非同一般,與眾不同。 |
舉止大方 | 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舉止失措 | 措:安放,放置。舉動失常,不知如何辦才好。 |
舉止嫻雅 | 嫻: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態和風度嫻靜文雅。 |
舉止自若 | 自若:象原來的樣子。舉動不失常態。形容臨事鎮定,舉動不失常態。 |
舉止言談 | 行為舉動和說話言論。指人的外在風度。 |
義氣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
烏燈黑火 | 指晚上沒燈沒火,形容很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