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我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wǒ zuì yù mián我醉欲眠 | 我醉了,想睡覺。指為人真誠直率。 | 《宋書·陶潛傳》:“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juān zhī自我得之,自我捐之 | 捐:舍棄,拋棄。從我手里得到的東西,又從我手里失去。比喻興敗無常或得失相抵。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 |
huán wǒ hé shān還我河山 | 表示決心從侵略者手中奪回本屬于自己的國土。 | 宋·趙與時《賓退錄》第五卷:“徽宗嘗夢吳越錢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來朝,便終于還我河山。’” |
nǐ qiān wǒ ràng你謙我讓 | 謙:謙讓。指雙方互相謙讓。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7回:“這是一件正經大事,大家鼓舞起來,別你謙我讓的。” |
xiào mà yóu tā xiào mà,hǎo guān wǒ zì wéi zhī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指為官聲名很壞,任憑人們笑罵,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 | 《宋史·鄧綰傳》:“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 |
shùn wǒ zhě jí,nì wǒ zhě shuāi順我者吉,逆我者衰 | 順:順從;吉:吉利;逆:違逆;衰:衰敗。順從我的就會吉利,違背我的就會衰亡。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20卷:“承玄步虛,上躡玉機,衣斗履斗,流鈴煥威,順我者吉,逆我者衰,我行天真,萬里廓開。” |
shě wǒ qí shuí舍我其誰 | 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于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
rén qǔ wǒ yǔ人取我與 | 取:拿;與:給。指商人囤積物資,待時出售以獲厚利。 | 《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
nǐ lián wǒ ài你憐我愛 | 指人們之間相互尊敬憐愛。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6回:“彼此問了名姓,真是你憐我愛,十分投機。” |
shēng wǒ qú láo生我劬勞 | 劬勞:勞苦。父母生養子女非常辛苦。 |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
wǒ jiàn yóu lián我見猶憐 | 猶:尚且;憐:愛。我見了她尚且覺得可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 南朝 宋 虞通之《妒記》:“阿子,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 |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shě wǒ fù shuí舍我復誰 | 舍:放棄。除了我沒有別人了。指只有自己才能擔當。 | 金·段克己《臨江仙·幽懷》:“皇天如欲治,舍我復誰耶?” |
qí nài wǒ hé其奈我何 | 奈:如何。能把我怎么樣?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0章:“段還以為‘我不自動辭職,總統其奈我何’!” |
ěr yú wǒ zhà爾虞我詐 | 爾:你;虞:猜測。意思是我騙你;你騙我;互相欺騙。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rén bù fàn wǒ,wǒ bù fàn rén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 毛澤東《論政策》:“對于國民黨軍隊,應繼續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盡量地發展交朋友的工作。” |
nǐ zhuī wǒ gǎn你追我趕 | 形容競賽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 《新華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們正處在一個你追我趕、飛躍向前的建設熱潮中。” |
suì bù wǒ yǔ歲不我與 | 年歲是不等人的。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
ěr zhà wǒ yú爾詐我虞 | 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zì wǒ zuò zǔ自我作祖 | 自:從,由。由我創新,不循舊法。指不因襲前人舊例,有所創新。 | 明·凌濛初《譚劇雜札》:“譬如以三家村學究口號歪詩擬《康衢》、《擊壤》,謂‘自我作祖,出口成章’,豈不可笑!” |
wǒ xíng wǒ sù我行我素 | 行:做。素:平素。不管人家怎樣說;仍舊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
zì wǒ jiě cháo自我解嘲 | 掩飾、開脫自己被人嘲笑的事。 | 郁彥《閩西一老人》:“居然沒有上火,反而自我解嘲地說:‘年輕人,可別火氣太盛!你們就是吃了這個虧!’” |
huì zǐ zhī wǒ惠子知我 | 惠子指惠施,戰國宋人,在先秦諸子中屬名家,為莊周契友。惠死后,莊周過其墓,曾借匠石斫堊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見《莊子·徐無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 惠子指惠施,戰國宋人,在先秦諸子中屬名家,為莊周契友。惠死后,莊周過其墓,曾借匠石斫堊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見《莊子·徐無鬼》。 |
rén qì wǒ qǔ人棄我取 | 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后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
shí huò wǒ xīn實獲我心 | 表示別人說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樣。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0回:“蕭后見說:‘娘娘此言,實獲我心。’” |
wú nài wǒ hé無奈我何 | 不能把我怎么樣。即無法對付我。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4回:“我主意拿的老老的,你縱有通天本領,也無奈我何。” |
nǐ chàng wǒ hé你唱我和 | 和: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和韻腳來寫作詩詞。①指用詩詞相互酬答。②指雙方意見相同,互相支持。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7卷:“兩人每每你唱我和,做成聯句。” |
zhī wǒ zuì wǒ知我罪我 | 形容別人對自己的毀譽。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wǒ yíng bǐ jiě我盈彼竭 | 盈:充盈,旺盛;竭:枯竭,衰落。對方的士氣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 | 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奉胡公叔寶》:“秦公應變,臨陣電拔,銳氣盡來,我盈彼竭。” |
nǐ lái wǒ wǎng你來我往 | 相互來往。多指親朋好友之間交往頻繁 | 明·郭勛《英烈傳》第43回::“胡深就把大刀抵住,你東我西,你來我往,戰上五十余合。” |
nǐ bù rén,wǒ bù yì你不仁,我不義 | 你不講仁義道德,我也就不道義了。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他無仁,我無義。公子必欲免禍,非行大事不可。” |
nìng wǒ fù rén,wú rén fù wǒ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 負:辜負;毋:不要。寧可讓我辜負一切人,不要讓任何人辜負我。指極其自私自利的處世態度。 | 曾樸《孽海花》第34回:“你不要拉我,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我今天只好學曹孟德!” |
xù wǒ bù zú畜我不卒 | 畜:養育;卒:終。指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責沒有完成。 | 《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
nǐ zhēng wǒ duó你爭我奪 | 指相互爭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這些富貴公子,你爭我奪,依了張家,違了李家。” |
nǎi wǒ kùn rǔ乃我困汝 | 是我使你受害。 | |
nǐ sǐ wǒ huó你死我活 |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雙方斗爭尖銳;不能共存。 |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 |
bào zǐ zhī wǒ鮑子知我 | 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 | 《史記 管晏列傳》:“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
rú shì wǒ wén如是我聞 | 如是:指佛經經文內容如此;我聞:阿難自稱我聞之于佛。佛教傳說,后為佛經開卷語。 | 《佛地經論》一:“如是我聞者,謂總顯己聞,傳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聞如是。” |
fēi wǒ mò shǔ非我莫屬 | 莫:沒有;屬:隸屬。除我以外不能屬于任何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以為非我莫屬也。” |
míng wǒ gù dāng名我固當 | 叫我這個名字實在很恰當。 | |
ěr wéi ěr,wǒ wéi wǒ爾為爾,我為我 | 爾:你。你是你,我是我。指兩者界限分明,互不沾邊。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公孫丑》:“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于我側,爾焉能浼我哉!” |
shùn wǒ zhě chāng,nì wǒ zhě wáng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 順從我的就可以存在,違背我的就叫你滅亡。形容獨裁統治。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順吾意則生,逆吾意則死。” |
bǐ qì wǒ qǔ彼棄我取 | 別人摒棄的我拿來。指不與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 晉·皇甫謐《高士傳·任安》:“性以潔白為治,情以得志為樂,性治情得,體道而不憂,彼棄我取,與時而無爭。” |
nǐ ēn wǒ ài你恩我愛 | 指夫妻或情侶間相親相愛。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你恩我愛,不覺已過一年。” |
zhù wǒ zhāng mù助我張目 | 張目:睜大眼睛,比喻張揚氣勢。比喻得到別人的贊助,聲勢更加壯大。 |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墨翟不好伎,何為過朝歌而回車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車之縣,想足下助我張目也。” |
nǐ zhī wǒ zhī你知我知 | 只有你我兩人才知道這個秘密,不能對別人說。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此事你知我知,只買定了晴云、暖雪兩個丫頭,不許他多嘴,再有誰人漏泄?” |
rì bù wǒ yǔ日不我與 | 時日不等待我。極言應抓緊時間。 |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然日不我與,曜靈急節,面有過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 |
nǐ chuī wǒ pěng你吹我捧 | 指互相吹噓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 | |
nǐ duó wǒ zhēng你奪我爭 | 指相互爭奪。亦作“你爭我斗”、“你爭我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東扯西拽,你奪我爭,紛紛亂嚷。” |
fēn wǒ bēi gēng分我杯羹 | 羹:肉汁。楚、漢相爭時,劉邦答項羽的話。比喻從別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
yǒu wǒ wú rén有我無人 | 極言其自傲而輕視他人。 |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二回:“[朱溫]到了難星已過,依然趾高氣揚,有我無人。” |
huì ěr zhūn zhūn,tīng wǒ miǎo miǎo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講的人不知疲倦,聽的人若無其事。形容徒費唇舌。 | 《詩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天地間只有你我兩人才知道這個秘密,不能對別人說。 | 明·無名氏《女姑姑》第二折:“你又青春,我又年少,則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咱兩個好歹要成了這親事罷。” |
nìng jiào wǒ fù rén,mò jiào rén fù wǒ寧教我負人,莫教人負我 | 負:辜負;莫:不要。寧可讓我辜負一切人,不要讓任何人辜負我。指極其自私自利的處世態度。 | 《斬鬼傳》第六回:“寧教我負人,莫教人負我,奇方得自曹操。” |
zì wǒ biǎo xiàn自我表現 | 顯示或宣揚自己的優點,使自己突出。 | 朱自清《<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他主張詩的本職專在抒情,在自我表現,詩人的利器只有純粹的直觀。” |
bǐ zhòng wǒ guǎ彼眾我寡 | 彼:對方。指對方軍隊勢眾,而我方力量單薄。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晉文公將與楚人戰,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 |
shí bù wǒ dài時不我待 | 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指要抓緊時間。 | 清 秋瑾《贈蔣鹿珊先生言志且為他日成功之鴻爪也》:“事機一失應難再,時乎時乎不我待!” |
lián wǒ lián qīng憐我憐卿 | 謂彼此相愛憐。多指情人或夫妻之間。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九回:“有美一人,獨抱孤憤,憐我憐卿,飄飄意遠。” |
wéi wǒ dú zūn唯我獨尊 | 認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尊:高貴。 | 宋 釋惟白《五燈會元 七佛 釋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
nǐ yán wǒ yǔ你言我語 | 言:說,講。指人們互相議論或爭論。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9回:“二人你言我語,一面行走,一面說笑,不覺到了柳葉渚,順著柳堤走來。” |
zì wǒ xī shēng自我犧牲 | 為別人(或事)犧牲自己。 | 陶鑄《松樹的風格》:“我對松樹懷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卻是它那種自我犧牲的精神。” |
dí zhòng wǒ guǎ敵眾我寡 | 敵方人數多;我方人數少。多形容雙方對峙;眾寡懸殊。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
tiān shàng dì xià,wéi wǒ dú zūn天上地下,惟我獨尊 | 惟:只有;尊:地位或輩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當其新識驟得,踴躍狂喜,亦有天上地下,惟我獨尊之勢,皆智之為也。” |
nǐ lái wǒ qù你來我去 | 指親朋好友之間交往頻繁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5回:“見這李虞侯、張干辦在宋江前面指手劃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著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 從我手里得到的東西,又從我手里失去。比喻興敗無常或得失相抵。 | 《梁書·邵陵王綸傳》:“高祖嘆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
nǐ xiōng wǒ dì你兄我弟 | 雙方以兄弟相稱,形容關系密切。 | 清·蒲松齡《東郭外傳》:“你逐日在外頭呼朋喚友,你兄我弟,是沒有工夫料理家務的。” |
rén wǒ shì fēi人我是非 | 是非:爭執,糾紛。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害關系和糾紛。 |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非,貪嗔癡愛,風霜雨雪。” |
yī rán gù wǒ依然故我 | 依然:依舊;故:原來的。仍舊是原來的我。形容情況仍然沒有變化。 | 宋 陳著《賀新郎 次韻戴時芳》:“誰料腥埃妨闊步,孤瘦依然故我。” |
nǐ tuī wǒ ràng你推我讓 | 指雙方互相謙讓。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卷:“他三個兀自你推我讓。” |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
tiān shàng tiān xià,wéi wǒ dú zūn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惟:只有;尊:地位或輩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第一卷:“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zì wǒ zuò gǔ自我作古 | 由自己創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創始;創新)。指有所創新。 | 《唐大詔令集 貞觀五年封建功臣詔》:“自我作古,未必專依前典。” |
jìn qí zài wǒ盡其在我 | 盡:全部。竭盡自己的力量做好應做的事情。 | 清·王韜《書重刻<弢園尺牘>后》:“夫今時之所急,亦惟輯強鄰、御外侮而已,二者要惟先盡其在我耳。” |
zì wǒ táo zuì自我陶醉 | 形容不適當地自我欣賞。陶醉:沉醉在某種境界或情緒中。 |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俠(漸漸激昂起來,顯出自我陶醉的神氣)‘我俠累,手有搏虎之力,比姜太公還要足智多謀,誰個能夠把我怎樣?’” |
qīng qīng wǒ wǒ卿卿我我 | 形容男女相愛,十分親昵,情意綿綿。 | 孫犁《秀露集 讀<蒲柳人家>》:“即如卿卿我我的文風,有時也在他的文章中,約略可見。” |
shù wǒ mào mèi恕我冒昧 | 請原諒我的冒昧。 | 張東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恕我冒昧,滿小姐,聽說在共軍之中你有位未婚夫。” |
zhì gōng wú wǒ至公無我 | 至:極,最;公:無私。公正到極點,絲毫沒有私心。 | 元·劉祁《歸潛志》第七卷:“士大夫為吏者,當以至公無我處之,事自理,民自服。” |
xiān dé wǒ xīn先得我心 | 得:適合,契合。比喻別人先說出了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 《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
xiān wǒ zhuó biān先我著鞭 | 著: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 |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
wǒ fù zǐ dài我負子戴 | 謂夫妻同安于貧賤。詳“我黼子佩”。 | 漢·揚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無道,我負子戴。” |
zì wǒ xīn shǎng自我欣賞 | 指自己欣賞自己。 | 王朔《無人喝彩》:“韓麗婷端著兩盤拌好的涼菜出來,放在餐桌上,自我欣賞著:‘色香還是挺勾人食欲的吧?” |
wéi wǒ dú zūn惟我獨尊 | 《續傳燈錄·宗元庵主》:“一日舉: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獨尊。’”本為推崇佛陀之辭,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續傳燈錄·宗元庵主》:“一日舉: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wǒ fǔ zǐ pèi我黼子佩 | 謂夫妻同享榮華。 | 漢·揚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無道,我負子戴。” |
gù wǒ yī rán故我依然 | 故我:舊日的我。仍舊是過去的我。指自己的境況和從前一樣,沒有變化。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說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還是個依然故我,也無味的很。” |
nǐ dōng wǒ xī你東我西 | 指分手離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誰想當面一番錯過,便如此你東我西,料想那還有再會的日子!” |
zì wǒ chóng bài自我崇拜 | 指自己崇拜自己,盲目自大。 | |
zì wǒ pī píng自我批評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點等。 |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
nìng jiào wǒ fù tiān xià rén,xiū jiào tiān xià rén fù wǒ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負:辜負;休:莫,不要。寧可讓我辜負一切人,不要讓任何人辜負我。指極其自私自利的處世態度。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回:“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xiān huò wǒ xīn先獲我心 | 比喻別人先說出了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 |
bǐ jié wǒ yíng彼竭我盈 | 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對方的士氣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nǐ chàng wǒ suí你倡我隨 | 倡:帶頭,倡導。指彼此呼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1回:“真是那獅吼之聲,山鳴谷應,你倡我隨。” |
zì wǒ biāo bǎng自我標榜 | 標榜:吹噓,夸耀。自己吹噓自己。 | 金玉舟《趙匡胤》第六章:“又將自己如何盡心侍候,墊錢買藥等事一一自我標榜一番,都說給柴守禮聽。” |
nǐ jìng wǒ ài你敬我愛 | 指人們之間相互尊敬憐愛。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滿生與朱氏門當戶對,年貌相當,你敬我愛,如膠似漆。” |
fēi wǒ zú lèi非我族類 | 族類: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條心的人。 | 《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
zì wǒ zuò gù自我作故 | 由我創新,不循舊法。 | 唐 劉知幾《史通 稱謂》:“唯魏收遠不師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無所憲章。” |
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伯仁由我而死 | 伯仁:晉代周颙的字。指對別人的死亡負有某種責任。 | 《晉書·周颙傳》:“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nǐ tān wǒ ài你貪我愛 | 指夫妻或情侶間相親相愛。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況且今日你貪我愛,一說一上,幽期密約,一墻之隔。” |
zì wǒ ān wèi自我安慰 | 指自己安慰自己。 | 鄧小平《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我看沒有這種自我安慰的根據。” |
shì fēi rén wǒ是非人我 | 是非:正確和謬誤。正確與錯誤,他人和自己。泛指人與人之間的種種復雜關系。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你做了酒色財氣,你辭了是非人我,今日個老鄉惹上仙風,和小桃都成正果。” |
shùn wǒ zhě shēng,nì wǒ zhě sǐ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 順從我的心意才能生存,違抗我的心意就要滅亡。 | 語出《莊子 盜跖》:“順吾意則生,逆吾意則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