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爪春泥的成語故事
拼音hóng zhǎo chūn ní
基本解釋同“鴻爪雪泥”。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苕生乃寄余詩云:‘鴻爪春泥跡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
暫未找到成語鴻爪春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鴻爪春泥)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泥牛入海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
春風(fēng)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致遠(yuǎn)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春風(fēng)風(fēng)人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fēng)風(fēng)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
鴻鵠將至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xùn)》:“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驚鴻艷影 |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鴻儒碩學(xué)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xué),無乏于時。” |
陽春白雪 | 戰(zhàn)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而已。” |
春光明媚 | 元 宋方壺《斗鵪鶉 踏青》套曲:“時遇著春光明媚,人賀豐年,民樂雍熙。” |
著手成春 |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 |
滿園春色 | 宋·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
春去冬來 |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不然,厲兵秣馬,春去冬來,使賊兵疲于奔命,俟其勢衰,收之未晚。” |
春寒料峭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元》第19卷:“春寒料峭,凍殺年少。” |
滿面春風(fēng) | 元 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得勝歸來喜笑濃,氣昂昂,志卷長虹,飲千鐘,滿面春風(fēng)。” |
寒木春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文章》:“劉應(yīng)之曰:‘既有寒木,又發(fā)春華,何如也?’” |
鉅學(xué)鴻生 | 漢 揚雄《羽獵賦》:“于茲乎鴻生鉅儒,俄軒冕,雜衣裳,修唐典,匡《雅》《頌》,揖讓于前。” |
春深似海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這屋里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愁深似海’。” |
泥塑木雕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靈感在那里。” |
來鴻去燕 | 清 黃景仁《稚存從新安歸作此寄之》詩:“來鴻去燕江干路,露宿風(fēng)飛各朝暮。” |
枯木逢春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
春色撩人 | 宋·陸游《劍南詩稿·山園雜詠五首》:“桃花爛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為。” |
泥沙俱下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人稱才大者,如萬里黃河,與泥沙俱下。余以為:此粗才,非大才也。” |
帶水拖泥 | 宋·葉適《修路疏》:“南來北往,何憂帶水拖泥;朝去暮來,不到撞頭磕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