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輪破柱的成語故事
拼音mái lún pò zhù
基本解釋比喻剛正不阿,不畏權貴。
出處唐 元稹《裴注侍御史制》:“季代而還,埋輪破柱之徒,絕不復出,朕甚異焉。”
暫未找到成語埋輪破柱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埋輪破柱)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發破的 | 《晉書·王濟傳》:“愷亦自恃其能,令濟先射,一發破的。” |
一木破天 | |
一柱承天 | 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風竹圖》詩:“西山古淵人莫測,一柱承天萬牛力。” |
一柱擎天 | 《唐大詔令集 中和三年賜陳敬瑄鐵券文》:“卿五山鎮地,一柱擎天;氣壓乾坤,量含宇宙。” |
一柱難支 | 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千鈞勢易壓,一柱力難支。” |
一語破的 | 唐 李欣《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羈,五言破的人共推。” |
一語道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 |
七破八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3回:“外面來了一個白須老頭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補的棉袍,形狀十分瑟縮。” |
不伏燒埋 |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燒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來;若不打,這頑皮不改。”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不破不立 |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 |
中流底柱 | 宋·朱熹《與陳侍郎書》:“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
中流砥柱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
樂昌破鏡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4卷:“妾有樂昌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驚。”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亡國破家 | 漢 桓寬《鹽鐵論 相刺》:“屈原行吟澤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于流說,惑于道諛,是以賢圣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于巖穴也。” |
人亡家破 | 《晉書 溫嶠傳》:“會琨為段匹磾所害,嶠表琨忠誠,雖勛業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內之望。” |
佯輪詐敗 | |
傾家破產 | 宋·陳師道《<寇參軍集>序》:“傾家破產,急士之窮,輕身下氣,而交名勝。” |
偷梁換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7回:“偏偏鳳姐想出一條偷梁換柱之計,自己也不過瀟湘館來。” |
六趣輪回 | 唐·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圣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故決之以定力。” |
六道輪回 | 唐 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圣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故決之以定力。” |
冰柱雪車 |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天文類》:“稱人詩好曰:‘冰柱雪車’之句。” |
冰解的破 | 清 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為卓絕,干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
沖云破霧 | |
沖風破浪 | 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樓船,不敵今日之鐵甲飛輪沖風破浪也。” |
鑿柱取書 | 王闿運《常公神道碑》:“公體山川之醇氣,稟玉石之上靈,鑿柱取書,安弦習禮。” |
鑿破渾沌 | 戰國·宋·莊周《莊子·應帝王》:“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是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