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烏鵲的成語故事
拼音yàn què wū què
基本解釋比喻讒佞小人。
出處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屈原·涉江》:“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暫未找到成語燕雀烏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燕雀烏鵲)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歌鶯舞燕 | 宋·蘇軾《錦被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黃雀銜環(huán) | 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實感仁恩。今贈白環(huán)四枚,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環(huán)。” |
黑眉烏嘴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4回:“弄的你黑眉烏嘴的,那里還像個大家子念書的孩子!” |
烏鴉嘴 | 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我變成烏鴉嘴了。” |
來鴻去燕 | 清 黃景仁《稚存從新安歸作此寄之》詩:“來鴻去燕江干路,露宿風飛各朝暮。” |
蠶頭燕尾 | 宋·趙佶《宣和畫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學(xué),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 |
燕雀處堂 | 漢 孔鮒《孔叢子 論勢》:“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
舊燕歸巢 | 明·顧大典《青衫記·裴興歸衙》:“似舊燕歸巢,雙語檐前。” |
化為烏有 | 宋 蘇軾《東坡詩 卷十五 章質(zhì)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詩:“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
屋烏之愛 | 清 俞樾《春在堂隨筆》第六卷:“若縣試第一人,必謂明府推屋烏之愛耳。” |
鶯歌燕舞 | 宋 蘇軾《報錦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
鴉雀無聲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四卷:“公曰:‘鴉去無聲,運何言聞?’” |
愛屋及烏 | 《尚書大傳 大戰(zhàn)》:“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孔叢子 連叢子下》:“若夫顧其遺嗣,得與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愛屋及烏,惠下之道。” |
黃雀伺蟬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
子虛烏有 | 漢 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fā)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
黃雀在后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毛澤東《農(nóng)業(yè)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tǒng)統(tǒng)捉來解剖,然后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屋烏推愛 | 明·許自昌《水滸記·漁色》:“蒙尊嫂留小生進里面來坐,這個都是看宋公明的分上,屋烏推愛,一時相繾綣。” |
門可羅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 |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天下烏鴉一般黑 |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兒黑暗、齷齪,別處還不是一樣。” |
燕雀不知鴻鵠志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乃向其鄉(xiāng)人說道:‘我今將為狀元,不久便作開國元勛矣!何以賀我?’鄉(xiāng)人益非之。劉贊臣嘆道:‘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鵠志也。’” |
鵲巢鳩占 | 《詩經(jīng) 召南 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
不到烏江不肯休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世上死生皆為利,不到烏江不肯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