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功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ù gōng lì yè樹功立業 | 樹:建立;業:業績。建立功勛和業績。 | 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書》:“未有不得多士之盡心,而得樹功立業流于歌詩也,況于諸侯哉!” |
jiāng gōng bǔ guò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dà gōng gào chéng大功告成 | 功:事業;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項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務。也作“大功畢成”。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上》:“十萬眾并集,平作二旬,大功畢成。” |
gōng míng lì lù功名利祿 | 名利地位。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祿得不到保障,所以他們便想到要和流寇茍合,鋌而走險。” |
shì bàn gōng bǎi事半功百 | 同“事半功倍”。 |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運記》:“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
jì gōng shòu shǎng計功受賞 | 同“計功行賞”。受,授。 | 《淮南子·人間訓》:“是故忠臣事君也,計功而受賞,不為茍得;積力而受官,不貪爵祿。其所能者,受之勿辭也。”《后漢書·南匈奴傳》:“其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 |
wén zhì wǔ gōng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
jí gōng hǎo lì急功好利 | 見“急功近利”。 | 清·惲敬《三代因革論》:“而又日見貢之簡略易從,爭趨之以為便我。便我,于是急功好利之君之大夫,徇其民而大奕之。” |
ōu gōng sòng dé謳功頌德 | 謳:歌頌,贊美。指贊美功績,歌頌恩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miǎn chí zhī gōng澠池之功 | 澠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澠池縣南。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勛。后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勛。 |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
jīn gōng fù shèng矜功負勝 | 矜:自以為賢能;負:抑指,享有。自夸有戰功,以為可以獲取勝利。 | 《魏書·崔延伯傳》:“延伯矜功負勝,遂唱議先驅。” |
sī fā zhī gōng絲發之功 | 絲發:一根絲,一根頭發。指功勞極微小。 | 漢·蔡伯喈《上漢書十志疏》:“父子一門,兼愛恩寵,不能輸寫心力,以效絲發之功。” |
jì gōng xíng fēng計功行封 | 猶言計功行賞。 | 《晉書·齊王冏傳》:“計功行封,事殷未遍。” |
lì gōng lì shì立功立事 | 立:建樹。指樹立功勛與事業。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立功立事,開國稱孤。” |
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一將功成萬骨枯 | 指一個將帥功成名就要以上萬人的死亡為代價。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jiāng gōng dǐ zuì將功抵罪 | 用功勞來抵罪。 | |
qì wèi chéng gōng迄未成功 | 迄:畢竟,終究。最終也沒有成功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個,迄未成功。” |
dé róng yán gōng德容言功 | 見“德言容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gē gōng sòng dé歌功頌德 | 頌揚功績和德行。現多含阿諛奉承的意思。功:功績。德:德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shì bèi gōng bàn事倍功半 |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 《孟子 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gōng láo hàn mǎ功勞汗馬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在戰場上建立了很大的戰功 | 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頭,功勞汗馬一時休。” |
tān tiān zhī gōng貪天之功 | 貪:貪圖。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指抹殺群眾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于自己。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
lè shì quàn gōng樂事勸功 | 謂樂于從事所業,努力獲得成效。 | 西漢·戴圣《禮記·王制》:“無曠土,無游民,食節事時,民咸安其居,樂事勸功。” |
kāi guó gōng chén開國功臣 | 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回:“他見單雄信好客,是一個做得開國功臣的,因此借寓東岳廟中,圖與交往。” |
chóng dé bào gōng崇德報功 | 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報有功之人。 | 《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
yī xīn tóng gōng一心同功 | 同心協力,共赴事功。 | 《戰國策 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fēng gōng shèng liè豐功盛烈 | 猶言豐功偉績。巨大隆盛的功業。 |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
hàn mǎ gōng láo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韓非《韓非子 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
hàn mǎ gōng jì汗馬功績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明·無名氏《精忠記·聞訃》:“感皇恩寵錫無窮,端不負汗馬功績。” |
guǐ gōng shén lì鬼功神力 | 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為。 | 元·郝經《趙州石橋》詩:“鬼功神力古未有,地維欲絕還鉤連。” |
dùn xué lěi gōng鈍學累功 | 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文章》:“鈍學累功,不妨精熟。” |
láo kǔ gōng gāo勞苦功高 | 勞苦:勞累辛苦。出了極大的力氣;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身。” |
gōng jiù míng chéng功就名成 | 功:功業。就:達到。指成就了功業,也有了名聲。 | 明·沈采《千金記·游仙》:“當初一個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輕。” |
shēng gōng zhǐ guò生功止過 | 止:禁止,組織。鼓勵立功,防止過失。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疑》:“賞有功,罰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明者也,非能生功止過者也。” |
zǔ gōng zōng dé祖功宗德 |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開國之君為祖。有開創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則尊為宗。 | 《孔子家語 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
gōng míng fù guì功名富貴 | 指升官發財。 | 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明·洪應明《菜根譚·應酬》:“功名富貴,直從滅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橫逆困窮,直從起處究由來,則怨尤自息。” |
shì jié gōng bèi事捷功倍 | 事情易辦而功效很大。 | 清·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撫議》:“既示必死之期,又開可生之路,利害懸殊,事捷功倍。” |
gōng chéng gǔ kū功成骨枯 | 語本唐曹松《己亥歲》詩之一:“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為了一己私利,讓其它許多人為之付出巨大的犧牲。 | 語出唐·曹松《己亥歲》詩之一:“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yāo gōng tǎo hǎo邀功討好 | 指為得到好感或討人喜歡而去迎合某人。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5章:“另外,他對自己更不滿意的是,他的行為看來似乎是向少安一家人邀功討好一般!”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qǐng gōng shòu shǎng請功受賞 | 請求評定功績給予獎勵。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3回:“請這一杯酒,明日與令堂拜壽之后,就有陳達、牛金與兄長請功受賞。” |
yǐ gōng shú zuì以功贖罪 | 贖:抵償。用功勞抵消罪過。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凌統傳》:“以功贖罪。” |
shén gōng shèng huà神功圣化 | 指帝王的功績和教化。舊時對人君的頌揚之辭。 | 宋·秦觀《任臣策下》:“興利除害甚于嗜欲,攘擊奸惡如報私仇,首尾數年之間遂成冠古之治,雖神功圣化敏妙自然,亦此曹獻替可否之力也。” |
gōng chéng bù jū功成不居 | 居:承當,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
wén dé wǔ gōng文德武功 | 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卓有成就。 | 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示之以文德,陳之以武功。所以夜戶不扃,所以重門罷柝。” |
jìn xián xīng gōng進賢興功 | 謂薦舉賢士功臣。 | 《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賈公彥疏:“以臣有賢有功舉之與官,則起邦國之內勸善樂業之心,使不惰廢善業也。” |
gōng dé wú liàng功德無量 | 世界各地:功業和德行;無量:無法計算。舊時指功勞恩德非常大。現多用來稱贊做了好事。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南陽慧忠國師》:“功德無量,非口所說,非意所陳。” |
gōng chéng shì lì功成事立 | 成:成功。建立了功績,事業有成就。指功績與名利都得到。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王傳》:“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
mǎ dào chéng gōng馬到成功 | 戰馬一到陣前就取得勝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 元 張國賓《薛仁貴》楔子:“憑著您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
gōng gāo wàng zhòng功高望重 | 功:功勞,功績。望:名望,聲望。功勞和名望都很大。 | 明·孫梅錫《琴心記·相如受世》:“將軍不必怨悵,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
yí xíng wú ché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 疑:疑慮。行動有疑慮就不會成功,做事有疑慮就沒有效果。 |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
wěi jì fēng gōng偉績豐功 | 同“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 | 明·黃綰《明道編》第三卷:“偉績豐功,籠絡一世。” |
gōng chéng míng suì功成名遂 | 遂;成功。建立了功績;有了名聲。 | 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chǔ shí xiào gōng處實效功 |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 |
xǐ gōng hào dà喜功好大 | 功:功績,成就;好:愛好,喜歡。喜愛干大事,建大功業。多形容浮夸的作風。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彭尚書奏折》:“喜功好大,妄逞材能。” |
jīn gōng bù lì矜功不立 | 矜:自夸。自以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 《戰國策 齊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虛愿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 |
shì bàn gōng bèi事半功倍 | 使用一半的力卻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費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gōng bù bǔ huàn功不補患 | 功:功績;患:禍害,災難。指取得的功績還抵不過帶來的禍患。 | 唐·李華《吊古戰場文》:“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
chǐ cùn zhī gōng尺寸之功 | 尺寸:形容數量少。微末的功勞。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 |
gōng duò chuí chéng功墮垂成 | 功:成功;墮:通“隳”,毀壞;垂:接近,將近;成:成功。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 | 明·張鳳翼《紅拂記·棋決雌雄》:“侵地無方,攻城記屈,遭回轉覺難發,功墮垂成,怎能勾沖擊唐突?” |
shēn tuì gōng chéng身退功成 | 謂功業成就,退隱家園。 | 春秋·楚·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zì jīn gōng fá自矜功伐 | 指居功自傲。 | 《漢書 陳涉項籍傳贊》:“[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 |
gōng shǒu zuì kuí功首罪魁 | 魁:為首的。功最高,罪最重。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朱熹注:“有功者,未有大于五霸;有過者,亦未有大于五霸,故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
jū gōng zì ào居功自傲 |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然而毛潤之不但毫無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異常謙遜地說:‘這算什么功。” |
dài zuì tú gōng戴罪圖功 | 戴罪:身負重責;圖:謀取。指有罪之人立功,爭取減免罪行。 | 《明史·馬芳傳》:“帝令察廣堪辦賊,許戴罪圖功,否即以賜劍從事。” |
jīn gōng zì fá矜功自伐 | 以為功高而自我夸耀 | 《晉書 陸機傳》:“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讓,機惡之,作《豪士賦》以刺焉。” |
gōng chéng yè jiù功成業就 | 成:成功;業:事業。建立了功績,事業有成就。指功績與名利都得到。 | 范長江《塞上行·行紀·憶西蒙》:“岳飛功成業就之時,即高宗寢時不安之日。” |
bù shǎng zhī gōng不賞之功 | 形容功勞極大。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
gōng liè zhèn zhǔ功烈震主 | 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指臣下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 宋·李覯《袁州州學記》:“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 |
qián gōng jiē qì前功皆棄 | 功:功績。皆:全部。棄:丟掉。以前取得的功勞全部丟掉了。亦作“前功盡棄”、“前功盡滅”。 | |
jiāng gōng zhé guò將功折過 | 同“將功折罪”。 |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復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 |
zhào gōng xíng shǎng照功行賞 | 按照功勞大小給予不同獎賞。 | 明 郭勛《英烈傳》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協力同心,輔成大事,所有富貴,我當照功行賞。”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馬上功成 | 指憑武功建國。 | 宋 王安石《嘲叔孫通》詩:“馬上功成不喜文,叔孫綿蕝共經綸。” |
ē bǎo zhī gōng阿保之功 | 阿保:保護養育。保護養育幼兒的功勞。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是時掖庭宮婢則令民夫上書,自陳嘗有阿保之功。” |
mǎ dào gōng chéng馬到功成 | 見“馬到成功”。 |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馬到功成,奏凱而還。” |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沒有錯誤。 | 《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fēng gōng shuò dé豐功碩德 | 同“豐功茂德”。 | 元·王惲《淇州創建故周府君祠碑銘》:“其豐功碩德,具載墓碑,茲不復云。” |
héng cǎo zhī gōng橫草之功 | 橫草:把草踩倒。如同將草踩倒的那樣功勞。比喻輕微的功勞。 |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軍無橫草之功,得到宿衛,食祿五年。” |
xíng mǎn gōng chéng行滿功成 |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煉已成,道行圓滿,得道成仙。 | 明·無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乃李云卿行滿功成之日,沖霄得道之時。” |
gōng gǒu gōng rén功狗功人 | 比喻立功的戰將和指揮。 |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今諸君徒能走獸也,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
sòng dé gē gōng頌德歌功 | 頌揚恩德,贊美功績。 | 《太平天國·天條書》:“世間享福盡由天,頌德歌功理固然。”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功敗垂成 | 垂:接近;將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 《晉書 謝玄傳論》:“廟算有余,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
shǎng gōng fá zuì賞功罰罪 | 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 | 宋·司馬光《應詔論體要》:“王者之職,在于量材任人,賞功罰罪而已。” |
gōng jūn tiān dì功均天地 | 均:同。功績與天地等同。形容功勞極大。 | 南朝·梁·陸倕《石闕銘》:“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
lùn gōng xíng shǎng論功行賞 | 論: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勞的大小給以不同獎賞。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顧譚傳》:“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 |
shǎng bù dāng gōng賞不當功 | 謂賞賜與功勞不相稱。 | 戰國·趙·荀況《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
miàn bì gōng shēn面壁功深 | 面壁:佛家語,指面對墻壁默坐靜修。和尚面壁靜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詣很深。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
zuǐ shàng gōng fū嘴上功夫 | 指沒有實際本事,只是口頭說說而已。 | |
jī dé lěi gōng積德累功 | 積累仁德與功業。 | 三國·魏·高貴鄉公《改元大赦詔》:“宣力之佐,比積德累功,忠勤帝室。” |
shī bài zhě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敗者成功之母 | 母:先導,根源。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能取得勝利。 | 毛澤東《實踐論》:“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
gōng bù chéng,míng bù jiù功不成,名不就 | 就:成。比喻事情沒成功,沒有撈到什么好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若是老爺就是這樣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時候,老爺說奴才沒有良心……不告訴老爺。” |
jí gōng jìn lì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貪圖眼前利益。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fēng gōng wěi liè豐功偉烈 | 豐:多;偉:大,顯赫;烈:功業。偉大的功績和成就。 | 宋·王仲旉《南都賦》:“吾之徒聞孝王之遺風舊跡,不睹大宋之豐功偉烈。” |
fēng gōng yì dé豐功懿德 | 同“豐功茂德”。 | 《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誘呼鮮卑,侵擾北方”裴松之注引晉·王沈《魏書》:“自先帝初興,愛暨陛下,榮淵累葉,豐功懿德,策名褒揚,辯著廊廟,勝衣舉履,誦詠明文,以為口實。” |
fēng gōng mào dé豐功茂德 | 巨大的功勛,隆盛的德澤。 | 南朝·梁·裴子野《宋略總論》:“江東以來,有國有家,豐功茂德,未有如斯之盛者。” |
bù shì zhī gōng不世之功 | 不世:非凡。指極大的功勞。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隗囂傳》:“足下將建伊、呂之業,弘不世之功。而大事草創,英雄未集。” |
liè gōng fù guò列功覆過 | 羅列功績,掩蓋過錯。 | 東漢 班固《漢書 陳湯傳》:“言威武勤勞則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過則優于齊桓、貳師。” |
chēng gōng sòng dé稱功頌德 | 稱頌功德。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們,你鼓唇搖舌的,自己開心作戲,卻說是稱功頌德呢。” |
shū gōng jìn jié殊功勁節 | 殊:特殊;勁節:堅貞的節操。指杰出的功勛和堅貞的節操。 | 唐·陸贄《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詔》:“其殊功勁節,超越常倫,別條狀績,當特優獎。” |
dài zuì lì gōng帶罪立功 | 讓犯罪的人立功贖罪。 | 清 李漁《蜃中樓 獻壽》:“正要議俺的罪刑,恰好西北地方又報亢旱,上帝就著俺去帶罪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