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功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āo gōng tǎo hǎo邀功討好 | 指為得到好感或討人喜歡而去迎合某人。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5章:“另外,他對自己更不滿意的是,他的行為看來似乎是向少安一家人邀功討好一般!” |
yī kuì zhī gōng一簣之功 | 簣: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 | 《王守仁全集》卷一 :“務收一簣之功,勿為九仞之棄。” |
gōng chéng shì lì功成事立 | 成:成功。建立了功績,事業有成就。指功績與名利都得到。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王傳》:“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馬上功成 | 指憑武功建國。 | 宋 王安石《嘲叔孫通》詩:“馬上功成不喜文,叔孫綿蕝共經綸。” |
gōng gài tiān xià功蓋天下 | 功勞天下第一。 |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李衛公靖》:“其后竟以兵權靜寇難,功蓋天下。”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正此之謂也。” |
gōng ruò qiū shān功若丘山 | 功:功績。若:像,如同。功績像山一樣。比喻功績非常大。 | |
gōng liè zhèn zhǔ功烈震主 | 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指臣下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 宋·李覯《袁州州學記》:“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 |
fēng gōng hòu lì豐功厚利 | 指巨大的功利。 | 漢·班彪《王命論》:“帝王之祚,必有明圣,顯懿之德,豐功厚利積累之業。” |
yí shì wú gōng疑事無功 |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會有效果。 |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
jū gōng zì mǎn居功自滿 | 居功:自恃有功;滿:滿足。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搖旗這樣的人,平時居功自滿,遇到艱難的時候又不肯同心協力,常發怨言。” |
qǐng gōng shòu shǎng請功受賞 | 請求評定功績給予獎勵。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3回:“請這一杯酒,明日與令堂拜壽之后,就有陳達、牛金與兄長請功受賞。” |
jì rì chéng gōng計日程功 | 計:計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進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計算。形容進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 梁啟超《中國理法學發達史論》:“法治國雖進不必驟,而得過進尺,計日程功。” |
tǎ jiān shàng gōng dé塔尖上功德 | 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這是個權宜之術。賢弟須知,塔尖上功德,休得固辭。” |
jì gōng wàng guò記功忘過 | 見“記功忘失”。 | 明·張居正《為故大學士高拱乞恩疏》:“山藏川納,記功忘過者,明主之深仁也。” |
shǎng bù dāng gōng賞不當功 | 謂賞賜與功勞不相稱。 | 戰國·趙·荀況《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
gōng chéng shēn tuì功成身退 |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隱退,不再復出。 | 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jí gōng jìn lì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貪圖眼前利益。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dài zuì tú gōng戴罪圖功 | 戴罪:身負重責;圖:謀取。指有罪之人立功,爭取減免罪行。 | 《明史·馬芳傳》:“帝令察廣堪辦賊,許戴罪圖功,否即以賜劍從事。” |
hè hè zhī gōng赫赫之功 | 赫赫:盛大顯著貌。顯赫的業績。形容功勞極大。 | 《大戴禮·勸學》:“無綿綿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
bù shì zhī gōng不世之功 | 不世:非凡。指極大的功勞。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隗囂傳》:“足下將建伊、呂之業,弘不世之功。而大事草創,英雄未集。” |
lùn gōng fēng shǎng論功封賞 | 論:按照。按功勞的大小給于獎賞。 | 《晉書 石季龍傳上》:“季龍入遼宮,論功封賞各有差。” |
ē bǎo zhī gōng阿保之功 | 阿保:保護養育。保護養育幼兒的功勞。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是時掖庭宮婢則令民夫上書,自陳嘗有阿保之功。” |
chóng dé bào gōng崇德報功 | 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報有功之人。 | 《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
gōng chéng fú jū功成弗居 | 見“功成不居”。 | 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赧王》:“功成弗居,賢將所難。” |
lì gōng shú zuì立功贖罪 | 立功:建立功績;贖:補償。建立功績來補償罪行或過失。 | 《舊唐書 王孝杰傳》:“遣使斬宏暉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暉已立功贖罪,竟免誅。” |
gōng bó chán yì功薄蟬翼 | 功勞象蟬的翅膀那樣微薄。形容功勞很小。常用作謙詞。 | 漢·蔡邕《讓高陽鄉侯章》:“臣事輕葭莩,功薄蟬翼。”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貪天之功以為己力 | 貪: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為自己的功勞。現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
chēng dé duó gōng稱德度功 | 稱:衡量;度:估量。對被任用的人既要考慮到他的品德,也要考慮到他的功勞。 | 《管子·君臣下》:“稱德度功,勸其所能。” |
chǔ shí xiào gōng處實效功 |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 |
ōu gōng sòng dé謳功頌德 | 謳:歌頌,贊美。指贊美功績,歌頌恩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gōng yī měi èr功一美二 | 功:功績。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兩方面的美名。 | |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jū gōng zì ào居功自傲 |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然而毛潤之不但毫無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異常謙遜地說:‘這算什么功。” |
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一將功成萬骨枯 | 指一個將帥功成名就要以上萬人的死亡為代價。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miǎn chí zhī gōng澠池之功 | 澠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澠池縣南。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勛。后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勛。 |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
tóng gōng yī tǐ同功一體 | 指功績和地位相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黥布列傳》:“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 |
yī dé zhī gōng一得之功 | 一得:一點兒心得;功:成績。一點兒很微小的成績;指微小的成功。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
jiāng gōng bǔ guò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lùn gōng xíng shǎng論功行賞 | 論: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勞的大小給以不同獎賞。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顧譚傳》:“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 |
wén zhì wǔ gōng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
dé róng yán gōng德容言功 | 見“德言容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jiāng gōng zhé zuì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元 無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權饒你將功折罪,點起人馬,隨我追趕出來。” |
sī fā zhī gōng絲發之功 | 絲發:一根絲,一根頭發。指功勞極微小。 | 漢·蔡伯喈《上漢書十志疏》:“父子一門,兼愛恩寵,不能輸寫心力,以效絲發之功。” |
jiāng gōng zhé guò將功折過 | 同“將功折罪”。 |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復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 |
jì gōng shòu jué計功受爵 | 衡量功績而授予爵祿。受,授。 | 三國·魏·曹操《讓九錫表》:“量能處位,計功受爵,茍所不堪,有殞無從。” |
zǔ gōng zōng dé祖功宗德 |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開國之君為祖。有開創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則尊為宗。 | 《孔子家語 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
máo fà zhī gōng毛發之功 | 形容極微小的功勞。 | 三國 魏 曹植《求自試表》:“竊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發之功,以報所受之恩。” |
gōng bù bǔ huàn功不補患 | 功:功績;患:禍害,災難。指取得的功績還抵不過帶來的禍患。 | 唐·李華《吊古戰場文》:“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tú láo wú gōng徒勞無功 |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功效。 | 宋 朱熹《詩集傳》:“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 |
shén gōng shèng huà神功圣化 | 指帝王的功績和教化。舊時對人君的頌揚之辭。 | 宋·秦觀《任臣策下》:“興利除害甚于嗜欲,攘擊奸惡如報私仇,首尾數年之間遂成冠古之治,雖神功圣化敏妙自然,亦此曹獻替可否之力也。” |
shī bài wé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敗為成功之母 | 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后取得勝利。 | |
bù shǎng zhī gōng不賞之功 | 形容功勞極大。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
chóu gōng jǐ xiào酬功給效 | 賞賜有功勞者。 | 《敦煌變文集 伍子胥變文》:“子胥隨帝部卒入城,檢納干戈,酬功給效。” |
qián gōng jiē qì前功皆棄 | 功:功績。皆:全部。棄:丟掉。以前取得的功勞全部丟掉了。亦作“前功盡棄”、“前功盡滅”。 | |
shì bàn gōng bèi事半功倍 | 使用一半的力卻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費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功敗垂成 | 垂:接近;將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 《晉書 謝玄傳論》:“廟算有余,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
gōng dé yuán mǎn功德圓滿 | 比喻舉辦事情圓滿結束。 | 唐 陳集原《龍龕道場銘》:“更于道場之南造釋迦尊像一座,遂得不日而成,功德圓滿。” |
gōng chéng míng suì功成名遂 | 遂;成功。建立了功績;有了名聲。 | 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héng cǎo zhī gōng橫草之功 | 橫草:把草踩倒。如同將草踩倒的那樣功勞。比喻輕微的功勞。 |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軍無橫草之功,得到宿衛,食祿五年。” |
jīn gōng fá shàn矜功伐善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極不虛心。 | 《晉書 段灼傳》:“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
zuì yǐ gōng chú罪以功除 | 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勞來抵除。指將功折罪。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臣聞《春秋》之義,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義。” |
jīn gōng fù shèng矜功負勝 | 矜:自以為賢能;負:抑指,享有。自夸有戰功,以為可以獲取勝利。 | 《魏書·崔延伯傳》:“延伯矜功負勝,遂唱議先驅。” |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沒有錯誤。 | 《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gōng wán xíng mǎn功完行滿 | 功:功德;行:道行。指出家功德修煉已成,道行圓滿。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功完行滿朝金闕,見性明心返故鄉。” |
yǐ gōng shú zuì以功贖罪 | 贖:抵償。用功勞抵消罪過。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凌統傳》:“以功贖罪。” |
jì gōng xíng fēng計功行封 | 猶言計功行賞。 | 《晉書·齊王冏傳》:“計功行封,事殷未遍。” |
zhuǎn bài wéi gōng轉敗為功 | 指將失敗轉化為勝利。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 |
kāi guó gōng chén開國功臣 | 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回:“他見單雄信好客,是一個做得開國功臣的,因此借寓東岳廟中,圖與交往。” |
lì bèi gōng bàn力倍功半 | 指事倍功半。形容費力大,收效小。 | 明 劉基《贈陳伯光詩序》:“防微遏幾,百病不生。幾動形見,力倍功半。” |
chǐ cùn zhī gōng尺寸之功 | 尺寸:形容數量少。微末的功勞。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 |
chóu gōng bào dé酬功報德 | 酬:報謝;報:報答。酬謝功勞,報答恩德。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80回:“嗚呼!酬功報德,率由舊章。” |
yí shì wú gōng,yí xíng wú míng疑事無功,疑行無名 | 疑:疑慮。行動有疑慮就不會成功,做事有疑慮就沒有效果。 |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 |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功到自然成 | 下了足夠功夫,事情自然就會取得成效。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這師父原來只是思鄉難息!若要那三三行滿,有何難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
gōng bù chéng,míng bù jiù功不成,名不就 | 就:成。比喻事情沒成功,沒有撈到什么好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若是老爺就是這樣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時候,老爺說奴才沒有良心……不告訴老爺。” |
fēn cùn zhī gōng分寸之功 | 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見燕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無有分寸之功。’” |
gōng jiù míng chéng功就名成 | 功:功業。就:達到。指成就了功業,也有了名聲。 | 明·沈采《千金記·游仙》:“當初一個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輕。” |
lùn gōng shòu shǎng論功受賞 | 評定功勞,接受賞賜。 | 宋·王禹偁《刻石為丘行恭贊序》:“奮匹夫之命,輕若鴻毛,救萬乘之尊,急于虎口,論功受賞,我無愧焉。” |
xíng chéng gōng mǎn行成功滿 |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煉已成,道行圓滿。 | 金·王喆《夜行船》詞:“一炷名香經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滿。” |
zhǐ rì chéng gōng指日成功 | 謂不久即可成功。 | 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覷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與我謹守堤岸,不可滲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
gōng suì shēn tuì功遂身退 | 謂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隱不再做官。 | 《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lì gōng zì xiào立功自效 | 立:建樹;效:報效,獻出。指建樹功績以作出貢獻。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只將郭子儀手下仆人失慎的,就地正法,赦郭子儀之罪,許其自后立功自效。” |
dài zuì lì gōng戴罪立功 | 身負罪責;爭取立下功勞;借以贖罪。 | 《明史 史可法傳》:“以平賊逾期,戴罪立功。” |
gōng dé wú liàng功德無量 | 世界各地:功業和德行;無量:無法計算。舊時指功勞恩德非常大。現多用來稱贊做了好事。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南陽慧忠國師》:“功德無量,非口所說,非意所陳。” |
shuǐ mó gōng fū水磨功夫 | 摻水細磨。比喻周密細致的工夫。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須用些水磨功夫撩撥他,不怕不上我的鉤兒。” |
jì gōng bǔ guò計功補過 | 計:考定。過失。考定一個人的功績以彌補其過失。 |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齊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過。” |
gōng chuí zhú bó功垂竹帛 | 垂:流傳;竹帛:古代寫字用的竹簡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建立偉大功勛,名載青史。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情欲》:“故使莊王功跡著乎竹帛,傳乎后世。” |
mǎ dào chéng gōng馬到成功 | 戰馬一到陣前就取得勝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 元 張國賓《薛仁貴》楔子:“憑著您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
mǎ dào gōng chéng馬到功成 | 見“馬到成功”。 |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馬到功成,奏凱而還。” |
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 令旗一揮,戰馬一到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進展順利,一開始就取得成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劉伯溫薦賢平浙中》:“所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風卷殘云。” |
shì bàn gōng bǎi事半功百 | 同“事半功倍”。 |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運記》:“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
jí gōng hǎo lì急功好利 | 見“急功近利”。 | 清·惲敬《三代因革論》:“而又日見貢之簡略易從,爭趨之以為便我。便我,于是急功好利之君之大夫,徇其民而大奕之。” |
fēng gōng mào dé豐功茂德 | 巨大的功勛,隆盛的德澤。 | 南朝·梁·裴子野《宋略總論》:“江東以來,有國有家,豐功茂德,未有如斯之盛者。” |
gōng míng fù guì功名富貴 | 指升官發財。 | 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明·洪應明《菜根譚·應酬》:“功名富貴,直從滅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橫逆困窮,直從起處究由來,則怨尤自息。” |
gōng jūn tiān dì功均天地 | 均:同。功績與天地等同。形容功勞極大。 | 南朝·梁·陸倕《石闕銘》:“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
hào dà xǐ gōng好大喜功 | 好:愛好;喜歡;功:功績;成就。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擴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進浮夸;圖大貪功。 | 《新唐書 太宗紀贊》:“至其牽于多愛,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于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 |
gōng láo hàn mǎ功勞汗馬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在戰場上建立了很大的戰功 | 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頭,功勞汗馬一時休。” |
lè shì quàn gōng樂事勸功 | 謂樂于從事所業,努力獲得成效。 | 西漢·戴圣《禮記·王制》:“無曠土,無游民,食節事時,民咸安其居,樂事勸功。” |
jīn shí zhī gōng金石之功 | 金:指鐘鼎類。石:指碑碣類。刻在鐘鼎碑碣之上,永不磨滅的功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