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胡疐尾的成語故事
拼音bá hú zhì wěi
基本解釋比喻進退兩難。
出處《詩 豳風 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暫未找到成語跋胡疐尾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跋胡疐尾)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塌胡涂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我的運氣不好,處處倒楣,碰釘子,事業一到我手里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涂?!?/td> |
一榻胡涂 | 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鐵流》在北平有翻版了,壞紙錯字,弄得一榻胡涂?!?/td> |
一派胡言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2回:“這畜生說什么乘人不備逃出來,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罷了?!?/td> |
專恣跋扈 | 《舊五代史·梁書·田預傳》:“預以行密專恣跋扈,嘗移書諷之?!?/td> |
專擅跋扈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六章:“太平軍一壞于楊秀清的專擅跋扈,再壞于韋昌輝的瘋狂屠殺,最后壞于洪秀全的任用私人。” |
專權跋扈 | 《清朝野史大觀·咸豐季年三奸伏誅》:“惟載垣等前后一切專權跋扈情形,謀危社稷,是皆列祖列宗之罪人?!?/td> |
專橫跋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梁冀傳》:“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橫,嘗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td> |
臨深履尾 | 晉·鮑敬言《元君論》:“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將何為懼禍及也?!?/td> |
乞憐搖尾 | 明·王錂《春蕪記·構釁》:“你無知小輩,胡言亂語,休在人前乞憐搖尾!” |
亂作胡為 |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二折:“直這般無廉鮮恥,亂作胡為。” |
亂語胡言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省可里亂語胡言!” |
從頭到尾 | 《朱子全書·孟子三》:“是金聲底,從頭到尾只是金聲;是玉聲底,從頭到尾只是玉聲;是絲竹之聲,從頭到尾只是絲竹之聲?!?/td> |
從頭徹尾 | 宋 朱熹《答呂伯恭》:“不免索性說了,從頭徹尾只是此一個病根也?!?/td> |
從頭至尾 | 宋 朱熹《答呂伯恭(其三三)》:“不免索性說了,從頭徹尾,只是此一個病根也?!?/td> |
伊于胡底 | 《詩經 小雅 小旻》:“我視謀猶,伊于胡底?” |
依頭順尾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前兒我們還議論到這里,再不能依頭順尾,必有兩場氣生?!?/td> |
信口胡言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一回:“這里什么去處,你敢信口胡言!” |
信口胡謅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誓今番潑水難收,到那里問緣由,怎敢便信口胡謅?” |
信嘴胡說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8回:“別是寶玉有嘴無心,傻子似的從沒個忌諱,高興了信嘴胡說也是有的?!?/td> |
倦尾赤色 | 《詩經 周南 汝墳》:“魴魚赤尾?!?/td> |
刀頭燕尾 |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工畫佛道,兼精番馬,筆鋒勁利,名刀頭燕尾?!?/td> |
前跋后疐 | 宋·司馬光《言醫官札子》:“今聞診御脈者,常以十數,工拙相雜,是非混淆,發言進藥,更相倚仗,前跋后疐,左瞻右顧?!?/td> |
吳頭楚尾 |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td> |
吹胡子瞪眼 | 劉紹棠《漁火》第一章三:“這個挨了罵的司務長惱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橋上張牙舞爪?!?/td> |
吹胡子瞪眼睛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00回:“隨州的差役到他家催錢糧,也照著催別的百姓那么一樣,下來咧,吹胡子瞪眼睛的?!?/td> |
大頭小尾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3回:“這是中國官場辦事一向大頭小尾慣的,并不是做書的人先詳后略,有始無終也。” |
頭發胡子一把抓 | 艾蕪《南行記》:“頭發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紅皂白?!?/td> |
封胡羯末 |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謝道韞)初適凝之,還,甚不樂。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惡,汝何恨也?’答曰:‘一門叔父有阿大(謝尚)、中郎(謝據);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