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磕蹭蹬的成語故事
拼音diē kē cèng dēng
基本解釋指人倒霉,不順利。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跌磕蹭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跌磕蹭蹬)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磕磕絆絆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63回:“不多一時(shí),來到跟前,把那個(gè)老者嚇得磕磕絆絆地跑了個(gè)無蹤無影。” |
跌跌撞撞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2回:“腳底下不曉得高低,跌跌撞撞,進(jìn)了右首房間?!?/td> |
磕牙料嘴 | 元 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咱與你甚班輩,自來不相會,走將來嗑牙料嘴?!?/td> |
磕頭如搗蒜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那吳典恩慌的磕頭如搗蒜?!?/td> |
跌宕風(fēng)流 | 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續(xù)錄二》:“諸君子跌宕風(fēng)流,自是佳話?!?/td> |
執(zhí)鞭隨蹬 | 《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td> |
楞頭磕腦 | 老舍《鼓書藝人》十五:“打頭的是小劉,楞頭磕腦地就撞了進(jìn)來,站在一邊,光哆嗦,不說話。” 又《駱駝祥子》一:“一擱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點(diǎn)楞頭磕腦的?!?/td> |
跌腳搥胸 | |
捶胸跌足 |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錯(cuò)過了仙緣,悔之何及!’” |
跌腳槌胸 | 《水滸傳》第一○四回:“眾人跌腳槌胸,好似掀翻了雞窠,弄出許多慌來。” |
跌打損傷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9回:“老夫于歧黃雖不深知,向來祖上傳有濟(jì)世良方,凡跌打損傷,立時(shí)起死回生?!?/td> |
磕頭燒香 | |
跌蕩風(fēng)流 | 清 余懷《板橋雜記 珠市名妓附見》:“白門娟娟靜美,跌蕩風(fēng)流,能度曲,善畫蘭。” |
跌跌蹌蹌 | |
跌跌滾滾 | |
跌腳絆手 | 《孽海花》第二八回:“自從第一步踏上了社會的戰(zhàn)線,只覺得面前跌腳絆手的布滿了敵軍,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
跌宕昭彰 | 南朝 梁 蕭統(tǒng)《序》:“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dú)超眾類?!?/td> |
撞頭磕腦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9卷:“政如義理。只理會得二三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卻不知前面撞頭磕腦?!?/td> |
拽拳丟跌 | 元·無名氏《打韓通》第二折:“俺是韓通的徒弟,今日拽拳丟跌已罷,師父吃酒去了,我兩個(gè)無甚事?!?/td> |
磕頭碰腦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3回:“這有何難?放著相大爺一個(gè)名進(jìn)士,磕頭碰腦,滿路都是同年,這有甚么難處!” |
跌宕不拘 | |
東磕西撞 | 《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你道這幾件事豈是容易做的?這都是要腳奔波,足不沾地的勾當(dāng),豈是教書人所為?[汪為露]失了魂的一般東磕西撞?!?/td> |
磕頭如搗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4回:“可汗磕頭如搗蒜的說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td> |
風(fēng)流跌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fēng)流跌宕,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愿。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td> |
跌蕩不羈 | 《宣和書譜 石延年》:“遂入館,然跌蕩不羈,劇飲尚氣節(jié),視天下無復(fù)難事,不為小廉曲謹(jǐn)以投茍合。” |
跌蕩不拘 | 明 袁黃、王世貞《綱鑒合編 宋紀(jì) 武帝》:“八月,宋主殺中書令王僧達(dá),僧達(dá)幼聰警能文,而跌蕩不拘。” |
跌彈斑鳩 | |
跌腳捶胸 | 元 關(guān)漢卿《五侯宴》第二折:“我這里牽腸割肚把你個(gè)孩兒舍,跌腳捶胸,自嘆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