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碰西撞的成語故事
拼音dōng pèng xī zhuàng
基本解釋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出處巴金《火》:“劉波好像被困在一條死巷里,他東碰西撞都找不出一個出路。”
暫未找到成語東碰西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東碰西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聲東擊西 |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td> |
說東道西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td> |
東扶西倒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td>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這就去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什么不好的呢?” |
東施效顰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td>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 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東蕩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td> |
東道主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
西學東漸 | 《尚書·禹貢》:“東漸于海?!?/td> |
拆東墻補西墻 | 《中國民歌資料 納布鞋》:“拆東墻,補西墻,先要顧前方?!?/td>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td> |
東扯西拉 | 《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制臺問了幾句話,虧他東扯西拉,居然沒有露出馬腳?!?/td> |
大江東去 | 宋·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td> |
盡付東流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9回:“那緣法盡了,往時的情義盡付東流,還要變成了仇怨。” |
東扯西拽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
橫沖直撞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黑旋風李逵和鮑旭引著兩個牌手,在城里橫沖直撞,追殺南兵?!?/td> |
朝西暮東 | 明·無名氏《四賢記·社會》:“朝西暮東,齊、梁、燕、宋,生涯不同?!?/td> |
夕陽西下 |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td> |
西山日薄 | 宋·洪咨夔《風流子》詞:“世事幾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況轉首,西山日薄。” |
東談西說 | 魯迅《書信集 致金肇野》:“近來東談西說,而其實都無深研究,發議論是不對的?!?/td> |
日薄西山 |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臨汨羅而自損兮,恐日薄于西山?!?/td> |
西除東蕩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東蕩,把功勞立下幾樁樁?!?/td> |
東拉西扯 | 清 曹雪芹《紅樓夢》:“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 |
跌跌撞撞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2回:“腳底下不曉得高低,跌跌撞撞,進了右首房間?!?/td> |
東倒西歪 | 元 蕭德祥《楊氏女殺狗勸夫》:“他兩個把盞兒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東倒西歪?!?/td> |
中西合璧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咱們今天是中西合璧……這邊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薩坐在右首,他同來這劉先生坐在左首?!?/td> |
付諸東流 | 清 梁啟超《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而前此勤勞貯蓄所得之結果,遂付諸東流。” |
指東畫西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道閑禪師》:“到處插語,指東劃西,舉古舉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