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而語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猶言相提并論。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例子梁啟超《立憲政體與政治道德》:“然正以權限嚴明故,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權,非他種政體可同年而語。”
基礎信息
拼音tóng nián ér yǔ
注音ㄊㄨㄥˊ ㄋ一ㄢˊ ㄦˊ ㄩˇ
繁體同年而語
感情同年而語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否定句。
英語to name in the same day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同年而語的意思解釋、同年而語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三十而立 | 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
流言蜚語 | 毫無根據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
聞風而動 | 一聽到消息就立即行動起來。風:消息。 |
殊途同歸 | 殊:不同的。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
非同小可 | 小可:尋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況嚴重;不可忽視。也指人的學問、本領不同尋常。 |
半途而廢 | 半途:半途上;廢: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來。比喻事業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 |
語重情深 | 猶言語重心長。 |
脆而不堅 | 脆弱而不堅實。形容虛有其表。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風言影語 | 捕風捉影的話語。 |
輕而易舉 | 輕:輕松;舉:向上托。很輕松很容易地舉起來。形容做事情毫不費力。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夠。 |
烽火連年 |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
窮年累世 | 形容時間長久。 |
懸而未決 | 一直拖在那里,沒有得到解決。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
不敢茍同 | 茍:茍且。不敢隨便地同事。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 |
一軌同風 | 車軌相同,風俗一致。比喻國家統一。 |
一視同仁 | 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
同病相憐 |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憐:憐惜。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鍥而不舍 |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
易子而教 | 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
普天同慶 | 普:普遍;天:天下;慶:慶賀。普天下共同慶祝。 |
一擁而上 | 形容周圍的人同時向一個目標猛擠過去。 |
存而不議 | 存:保留;議:討論。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
雪兆豐年 |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