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書立說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著:寫作;立: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
出處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將南京元(玄)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例子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自序》:“乃吾一切先哲著書立說之宗旨。”
基礎信息
拼音zhù shū lì shuō
注音ㄓㄨˋ ㄕㄨ ㄌ一ˋ ㄕㄨㄛ
繁體著書立說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著書立說的意思解釋、著書立說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三十而立 | 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
論長說短 | 議論別人的是非好壞。 |
二話沒說 | 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動。 |
書通二酉 |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后因以此為喻。 |
說東道西 | 沒有中心地隨意說。 |
好說歹說 |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 |
亭亭玉立 | 形容身材碩長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麗的花木。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麗。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 |
著手回春 |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也比喻醫術高明。 |
盲人說象 | 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
鶴立雞群 |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 |
說雨談云 | 雨、云:男女歡合。談論男女歡合之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說一不二 | 指說話算數;說了就不更改。 |
當機立斷 | 面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面臨;斷:決斷。 |
視微知著 |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
仰屋著書 |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空費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廢書而嘆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識字知書 | 謂有文化知識。 |
吃不了兜著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罄竹難書 | 罄:盡;竹: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書:寫。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多形容罪惡累累。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煢煢孑立 | 孤獨無依的樣子。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