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著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ù zhe téng rè不著疼熱 | 猶言無關痛癢。 |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這一個小廝,必是你乞養來的螟蛉之子,不著疼熱,所以著他償命。” |
hóng piān jù zhe鴻篇巨著 | 見“鴻篇鉅制”。 | |
tiān yán zhe cù添鹽著醋 | 見“添油加醋”。 | 沈從文《王謝子弟》:“律師添鹽著醋把一些大人物的話轉來轉去說給七爺聽。” |
yǐ wēi zhī zhù以微知著 | 微:微小;著:顯著。從事物露出的苗頭,可以推知它的發展趨向或他的實質。 | 宋 蘇洵《辨奸論》:“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
yī biān xiān zhe一鞭先著 | 晉劉琨少負志氣,與祖逖為友,共以收復中原為志,曾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劉琨傳》。后以為爭先的典實。亦泛指先行。 |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前不巴村,后不著店 | 巴:靠近。著:挨著。前面沒有村子,后面沒有旅店。形容走遠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腳住宿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沒來由看使槍棒,惡了這廝!如今閃得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卻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
tóu shàng zhe tóu頭上著頭 | 猶言頭上安頭。 | |
zhuó rén xiān biān著人先鞭 | 比喻做事情比別人搶先一步。 | 《晉書·劉琨傳》:“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dǔ zhe zhī wēi睹著知微 | 從明顯的表象,推知到隱微的內情。 | |
zhī téng zháo yǎng知疼著癢 | 形容對親人的關懷、體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無奈二姐倒是個多情的人,以為賈璉是終身之主了,凡事倒還知疼著癢。” |
zhuó shǒu huí chūn著手回春 |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也比喻醫術高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xiá ěr zhe wén遐邇著聞 | 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 |
nián pí zhuó gǔ粘皮著骨 | 粘:粘貼。比喻人固執呆板。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異端說得粘皮著骨。” |
biān bì zhuó lǐ鞭辟著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 | 清 李颙《南庠匯語》十六:“一則文字知見義襲于外,原不曾鞭辟著里,真參實悟。” |
zhàn zhe máo kēng bù lā shǐ占著茅坑不拉屎 | 比喻占著位置不干活。 | 鄧小平《關于國防工業企業的整頓》:“這樣的領導干部,索性請他好好休息,不然占著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
lǎo zhe liǎn pí老著臉皮 | 厚著臉皮,毫無羞澀之感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那白長吉昔日把遐叔何等奚落,及至中了,卻又老著臉皮,備了厚禮也來稱賀。”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著手成春 | 一動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詩人、畫家才思高雅;也比喻醫生醫術高明。著:接觸;挨上。 | 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 |
zhuó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wú yì chā liǔ liǔ chéng yīn著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 | 著意:用心。有心栽種的花沒開,無意插下的柳枝卻成了一片柳蔭。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沒得到,不經意的卻意外地取得了收獲。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折:“著意栽花花不發,等閑插柳柳成蔭。” |
dāng zhuó bù zhuó當著不著 | 指應該做的事不做,而不該做的事卻做了。 | 明·湯顯祖《牡丹亭·圍釋》:“老大王,你可也當著不著的。” |
zhe shù děng shēn著述等身 | 著述:編寫的著作。寫的書摞起來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極多。亦作“著書等身”、“著作等身”。 | |
mō mén bù zháo摸門不著 | 指莫名其妙。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著。辭了丈人回來。” |
qián bù zhāo cūn,hòu bù zhāo diàn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 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弄得我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有上梢沒下梢。” |
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一子失著,滿盤皆輸 | 著:下棋落子。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關鍵性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 李欣《老生常談·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一子失著,滿盤皆輸,這是有的。” |
shì wēi zhī zhe視微知著 |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 |
mō tóu bù zháo摸頭不著 | 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趙氏聽了這話,摸頭不著,只得依著言語,寫了一封字。” |
dài zhe líng dāng qù zuò zéi帶著鈴鐺去做賊 | 比喻要干隱秘的事而自己先聲張出去。 | 《新中國未來記》第五回:“既是一點兒把握都沒有,卻天天在那里叫囂狂擲,豈不是俗語說的‘帶著鈴鐺去做賊’嗎?” |
zhāng míng jiào zhù彰明較著 | 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 |
qí gāo yī zhāo,f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著,縛手縛腳 | 本指棋藝,后比喻技術高人一頭,對方就無法施展本領。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正所謂‘棋高一著,縛手縛腳。’” |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 著:下棋落子,比喻計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
zhe zuò děng shēn著作等身 | 形容著述極多,迭起來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 |
sāo zhe yǎng chù搔著癢處 |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 | 唐 杜牧《讀韓杜集》詩:“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
zhī téng zháo rè知疼著熱 | 形容對人十分關心愛護(多指親人)。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7卷:“親生的,正在乎知疼著熱,才是兒子。” |
jiàn wēi zhī zhù見微知著 | 微:微小;著:明顯。見到事情的一些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dà chù zhuó yǎn大處著眼 | 著眼:觀察。指從整體;長遠或大的方面觀察;考慮。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兒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處著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
xiān wǒ zhuó biān先我著鞭 | 著: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 |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
dǔ wēi zhī zhù睹微知著 | 微:細小;著:顯著。看到細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質及發展趨勢。 | 《三國志 呂布臧洪傳》:“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見終,睹微知著,竊度主人之心。,豈謂三子宜死,罰當刑中哉。?” |
shuǐ zhōng zhe yán水中著鹽 | 喻不著痕跡。 | |
zhù shū lì shuō著書立說 | 著:寫作;立: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將南京元(玄)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
qí gāo yī zhāo棋高一著 | 一著:下棋時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藝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正所謂‘棋高一著,縛手縛腳’。” |
dǎ zhe dēng lóng méi chù zhǎo打著燈籠沒處找 | 比喻很難得,不容易得到。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這么一個人兒,只怕走遍天下,打著燈籠沒處找去。” |
bā gān zǐ dǎ bù zháo八竿子打不著 | 比喻遠得不沾邊。 | 母國政《飄飛的大雪》:“現在有些人,千方百計地尋找在國外八竿子打不著的親友,想方設法要出去。” |
zhī xīn zháo yì知心著意 |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關心備至。 |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著意。” |
hún bù zhe tǐ魂不著體 | 同“魂不附體”。 | 《前漢書平話》卷上:“嚇高皇魂不著體。”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三回:“只見兩個黃巾力士,押著李逵,耳邊只聽得風雨之聲,不覺徑到薊州地界,嚇得魂不著體,手腳搖戰。” |
shǒu zhe bí zǐ mō zhe sāi守著鼻子摸著腮 | 形容彼此緊挨著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3回:“外頭守著鼻子摸著腮的都是人,我守的這點去處連足也摸不過來,……支了他那里去?” |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 | 指世風日下,對人的態度隨地位和權勢的高低有所不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馮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
wāi dǎ zhèng zháo歪打正著 | 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當;卻僥幸得到滿意的結果。歪:不正;著:擊中。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回:“將藥煎中,打發晁大舍吃將下去,誰想歪打正著,又是楊太醫運氣好的時節,吃了藥就安穩睡了一覺。” |
gēn jiū zhuó shí根究著實 | ||
gāo rén yī zhāo高人一著 | 著:下棋時走一步。指比其他人高明一點。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6回:“這兩人會托外國人遞條子,他的見解已經高人一著。” |
yī zhāo bù shèn,mǎn pán jiē shū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 |
mō zhe shí tóu guò hé摸著石頭過河 | 比喻辦事謹慎,邊干邊摸索經驗。 | 柳建偉《英雄時代》第26章:“水淺的時候,可以摸著石頭過河。”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這山望著那山高 | 比喻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環境不滿意,老認為別的工作、別的環境更好。 | 明·李開先《詞謔》引劉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這山望著那山高。” |
rì xīn yuè zhe日新月著 | 日日更新,月月顯著。形容蓬勃發展。 | |
bù zhuó biān jì不著邊際 | 著:接觸;挨上;邊際:邊緣;界限。挨不著邊兒。原指無所依靠。現多形容言論空話;不切實際或離題太遠;不切主旨。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何濤思想: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走一遭。” |
fó tóu zhuó fèn佛頭著糞 | 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使神圣美好的東西受玷污;即褻瀆美好事物的意思。有時也表示謙虛的意思。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七:“崔相公入寺,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崔曰:‘為什么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為什么不向鷂子頭上放?’” |
niǎn zhe bí zi捻著鼻子 | 形容克制忍耐,受了氣也不敢發作。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朝奉帶了舵公到湯少爺船上磕頭,謝了說情的恩,捻著鼻子回船去了。” |
chuān hóng zhuó lǜ穿紅著綠 | 形容衣著鮮艷華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顏俊雖丑陋,最好妝扮,穿紅著綠,低聲強笑,自以為美。” |
bǎi xià bǎi zháo百下百著 | 猶言百發百中,萬無一失。同“百下百全”。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他就與我袖傳一課。依方位,百下百著。” |
yìng zhé tóu pí硬著頭皮 | 勉強去做難度較大的事。 | 曾樸《孽海花》第27回:“以后更難相處,只好硬著頭皮,老著臉子,追蹤前往,不管太后的款待如何,照舊的殷勤伺候。” |
mō bù zháo tóu nǎo摸不著頭腦 | 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1回:“襲人一時摸不著頭腦,也只管站在旁邊呆呆的看著他。” |
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急驚風撞著慢郎中 |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醫生。比喻緩慢的行動趕不上緊急的需要。 | 《晚清文學叢鈔·瞎編奇聞》第五回:“這真是急驚風撞著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
zhuó jī dēng shān著屐登山 | 屐:木頭鞋。穿著木頭鞋登山。形容歷盡艱辛。 | 《宋書·謝靈運傳》:“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 |
chòu míng zhāo zhe臭名昭著 | 壞名聲人人都知道。 | |
zhī fù yè zhuó枝附葉著 | 比喻上下關系緊密。亦作“枝附葉連”。 | 《文選 班固〈答賓戲〉》:“方今大漢灑埽群穢,夷險芟荒……是以六合之內,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稟仰太和,枝附葉著。” |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著,束手縛腳 | 一著:下棋時走一步。跟棋藝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顯得笨拙。比喻技術高人一頭,對方就無法施展本領。 |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55回:“你的見識是比我高,人家說我怕你,棋高一著,束手縛腳,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zǒu wèi shàng zhaō走為上著 | 指遇到強敵或陷于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
kàn dé jiàn,mō dé zhuó看得見,摸得著 | 指能看見的實實在在的事物。 | |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含著骨頭露著肉 | 比喻說話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說出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8回:“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須先和我說明白了。要是這么‘含著骨頭露著肉’的,我倒不收。” |
qiān zhé bí zǐ zǒu牽著鼻子走 | 牛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比喻受人支配,盲目地聽命于人。 |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第九章:“不能打草驚蛇,不能讓敵人牽住鼻子走,這是兵家最忌!” |
yǎng wū zhù shū仰屋著書 |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梁書 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歷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
shàng bù zhān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沾天,下不著地 | 指不著邊際,沒有著落。 | 《八十一夢·第72夢》:“住在一個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所在。” |
chī zhuó bù jìn吃著不盡 | 吃的穿的,享用不盡。比喻生活富裕。 |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四:“王沂公曾青州發解,及南省程試,皆為首冠。中山劉子儀為翰林學士,戲語之曰:‘狀元試三場,一生吃著不盡。’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溫飽。’” |
è jì zhāo zhe惡跡昭著 | 昭著:顯著,明顯。惡劣的事跡十分明顯,人所共見。形容罪行嚴重。 | |
liè jì zhāo zhe劣跡昭著 | 劣:惡劣;昭著:明顯。惡劣的事跡非常明顯。 | |
kū sāng zhe liǎn哭喪著臉 | 心里不愉快,臉上顯出不高興的樣子。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6回:“小玉蘭哭喪著臉,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陳唬得魂飛天外。” |
zhāng míng zhāo zhe彰明昭著 | 猶彰明較著。 | |
shēn qiē zhe míng深切著明 | 深刻而顯明。 | |
shēn qiē zhe bái深切著白 | 見“深切著明”。 | |
chī bù liǎo dōu zhe zǒu吃不了兜著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不可拿進園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
shàng bù shǔ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屬天,下不著地 | 屬:接連。指不著邊際,沒有著落。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解老》:“上不屬天,下不著地。” |
shí zhuō jiǔ zhe十捉九著 | 比喻很有把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身這條計,是個上著……端的強如孫武子教女兵,十捉九著。” |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 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龍門遠禪師法嗣》:“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風了斷井索。’” |
shí wēi zhī zhe識微知著 | 謂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 |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下不著地 | 指不著邊際,沒有著落。形容偏僻閉塞的地方。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只叫他在這上不在天,下不著地的地方,給我結了幾間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過。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發出句說話來,教‘張公吃酒李公醉’,‘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chī zhe wǎn lǐ qiáo zhe guō lǐ吃著碗里瞧著鍋里 | 比喻貪心不足。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十六回:“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 |
chén zhuó tòng kuài沉著痛快 | 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辯》:“其大概有二,曰優游不迫,曰沉著痛快。” |
mō bù zháo biān摸不著邊 | 不著邊際,接觸不到實際問題。 | 林予《雁飛塞北》第16章:“這也不是十多年前于團長講給俺老頭子聽的、摸不著邊的事情,這就是出現在老頭子眼前的真情實景啊!” |
qí shū xiān zhe棋輸先著 | 謂因被對方占了先手而輸了棋。比喻功力稍遜于對方。 | |
zǒu zhe qiáo走著瞧 | 等著瞧。等過一段時間再下結論,再見分曉。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三章:“騎驢看書,走著瞧吧!” |
dǎ zhe dēng lóng méi chù xún打著燈籠沒處尋 | 比喻很難得,不容易得到。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要錯過了,打著燈籠沒處尋!” |
huái zhe guǐ tāi懷著鬼胎 | 比喻藏著不可告人的心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這劉太公懷著鬼胎,莊家們都捏著兩把汗。” |
zhǐ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指著和尚罵賊禿 | 表面罵第三者,實際是指桑罵槐罵對方。 | |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道三不著兩 | 道:說話;著:接觸到。說話三句有兩句說不到地方。形容說話不著邊際。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蘇王文<桂枝香>》:“道三不著兩,四下亂倡揚,取得經來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
duì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對著和尚罵賊禿 | 表面罵第三者,實際是指桑罵槐罵對方。 | 魯迅《彷徨·肥皂》:“你簡直是在‘對著和尚罵賊禿’了。我就沒有給錢,我那時恰恰身邊沒有帶著。” |
zhe yú zhú bó著于竹帛 | 著:寫作。竹帛:竹簡和絹。在竹簡和絹上寫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績等寫入書中。亦作“著乎竹帛”、“著之竹帛”。 | |
nián pí zhe gǔ黏皮著骨 | 見“黏皮帶骨”。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異端說得黏皮著骨。” |
chuān zhuó dǎ bàn穿著打扮 | 穿戴的服飾形式。 | |
dà chù zhuó mò大處著墨 | 原指畫畫或寫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從大處著眼。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會用的了,真正闊手筆!看你不出,倒是個大處落墨的!” |
chī zhe wǎn lǐ,qiáo zhe guō lǐ吃著碗里,瞧著鍋里 | 比喻貪心不足。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這一年來的時候,他為香菱兒不能到手,和姑媽打了多少饑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