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嶺宮詞”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光舒暖,春草翠綠,嶺上遍開的棠梨花隨風搖擺,花瓣灑落滿地。
繡嶺宮前白發蒼蒼的老者,口里依舊哼著開元盛世的太平歌曲。
注釋
繡嶺宮:唐宮名,位于長安風景區驪山的兩側,廣栽林木花卉,并置高臺飛閣,是專供唐玄宗及其后妃游幸玩樂之所。
遲遲:和舒貌。
野棠:指棠梨。
香玉:棠梨的花瓣。香指其味,玉指其色白。
鶴發翁:形容白發蒼蒼的老年人。
開元:唐玄宗的年號,起自712年,迄于741年。
“繡嶺宮詞”鑒賞
鑒賞
李洞生活的晚唐時代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國勢處于風雨飄搖的危機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戲,貪殘昏朽,更甚于玄宗;這首詩表面是寫唐玄宗的荒政誤國,實是針對時政而發的。《唐才子傳》說李洞寫詩“逼真于島(賈島),新奇或過之”。此詩的新穎在于:詩人寫李唐的衰朽,不著一字,而以“繡嶺”小景出之。
驪山是長安著名風景區,山上有華清宮,山腳有華清池。驪山兩側,為東西繡嶺,廣栽林木花卉,并置高臺飛閣,是專供唐明皇及其后妃游幸玩樂之所。“春日遲遲春草綠”,遲遲,描寫陽春的舒緩,可推測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這句寫游繡嶺宮的季節、天氣以及滿眼新綠的景色。在一般情況下,“春草綠”應是一種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登繡嶺宮,便給人以“草遮回磴絕鳴鸞”之感,寫的卻是荒草萋萋的荒涼之境。如果說這句還只是通過對背景的聯想才透出了“春草綠”的時代氣息,那么,這“野棠開盡飄香玉”的時代氣息就更其明顯了。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遂成開元盛世,后期迷于聲色狗馬,討厭政事,釀成安史之亂。但這些具體過程及其前因后果是無法寫到一首小詩中去的,詩人便抓住了繡嶺野棠來敘述,使讀者思而得之,手法新奇。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園”培訓樂隊(“梨園”因廣栽梨樹而得名)。玄宗臨幸華清宮,樂隊居繡嶺,也曾想于此廣栽梨樹,但梨樹必須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棠梨栽后,未及嫁接,安史之亂起;這些準備嫁接的母本,此后便到處漫生。“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詩人的無限感嘆。“開盡”的“盡”字,道出了無限“芳樹無人花自落”之慨。“飄香玉”的“飄”字,蘊藏著詩人無限惋惜之情。原為御地之樹,變為無主之林;原為笙管之地,變為無人之境;弟子散盡,香玉(棠梨花瓣)驚風;野、盡、飄三字,寫出了無限令人感慨的意境。只迷聲色,不理國政,梨未成,夢已絕,君主的荒淫享樂帶來了無比深重的國災民難。
尾聯寫出一位白發老人的舉動:“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自玄宗的開元盛日,至僖宗的衰朽之朝,時歷一個半世紀有余,活動在開元時代的人,自然一個也沒有了。“猶唱”二字,表面似譏老人愛翻陳年老歷,唱得不合時宜,實則感慨深遠。通過鶴發老人對太平盛世的緬懷,詩人寄寓自己對時政的深沉嘆息。詩四句全是寫景,但字字流露出詩人對祖國命運無限關心的真摯感情。這種寄真情于字背,寓深義于眼前的藝術手法,含蓄蘊藉,頗得游刃騷雅之妙。
李洞簡介
唐代·李洞的簡介

李洞,字才江,人,諸王孫也。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詩三卷。 晚唐詩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詩歌(殘句六句)流傳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詩篇約有三十首,占其創作總量的六分之一,足見蜀中經歷在其詩歌創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李洞的詩(1篇)〕猜你喜歡
摸魚兒·東洲桃浪瀟湘小八景詞之三
剪中流,白蘋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學春花靨,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幾許浮萍,舊夢迷殘絮。棠橈無數。盡泛月蓮舒,留仙裙在,載取春歸去。
佳麗地,仙院迢迢煙霧。濕香飛上丹戶。醮壇珠斗疏燈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訴。君不見桃根已失江南渡。風狂雨妒,便萬點落英,幾灣流水,不是避秦路。
摸魚兒·詠蟲
古墻陰、夕陽西下,亂蟲蕭颯如雨。西風身世前因在,盡意哀吟何苦。誰念汝。向月滿花香,底用凄涼語。清商細譜。奈金井空寒,紅樓自遠,不入玉箏柱。
閑庭院,清絕卻無塵土,料量長共秋住。也知玉砌雕欄好,無奈心期先誤。愁謾訴。祇落葉空階,未是消魂處。寒催堠鼓。料馬邑龍堆,黃沙白草,聽汝更酸楚。